近亲相互做这事竟会要人命

  近亲结婚是这个社会一直都不允许的,人们都说,近亲之间如果生孩子的话,孩子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出现畸形的现象。那么为何近亲之间也不能输血呢?这样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下面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我们知道,在进行骨髓、肾脏等器官或者组织移植时,经常会在亲人中优先寻找配型。然而,在输血时情况却恰恰相反,近亲之间不能互相输血,不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造成受血者的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活性淋巴细胞"反客为主"

  "近亲输血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广州血液中心副主任汪传喜表示,直系亲属间输血时可能会发生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叫做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免疫反应疾病死亡率很高。

  他解释,输入的血液里含有活性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些活性淋巴细胞输到没有亲缘关系的人身上,因为遗传基因不一致,受血者本身的淋巴细胞就会识别、排斥并杀死这些"入侵"的活性淋巴细胞,因而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不会在受血者体内存在。

  但是,直系亲属的遗传基因和组织结构都很相似,亲属关系越近,遗传基因就越相似,再加上受血者免疫力低下,自身的淋巴细胞就无法识别输进来的活性淋巴细胞,会把它当成"自家人"。因此外来的活性淋巴细胞就会在受血者体内存活下来。

  汪传喜表示,虽然血缘亲属之间一部分遗传基因比较相似,但毕竟不是真的"自家人",外来的活性淋巴细胞会存活下来并增殖,就会"反客为主",反过来攻击受血者的淋巴细胞,破坏受血者的组织器官,这就是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死亡率比较高,治疗效果也比较差,是一种很危险的并发症。"这种免疫反应主要发生在输血后1周左右,表现为献血者的淋巴细胞攻击受血者的器官组织,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严重、恶心、腹泻和皮肤黏膜出现大面积皮疹或大泡。

  汪传喜介绍,在中国,这种病的发生率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估计在万分之一左右,近亲之间输血这个概率会大大增加,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与子女间,发病率要高10-20倍。

  输血前必须经系统检测

  其实,不仅近亲之间不能输血,有的情况下,丈夫也不能给妻子输血。这是因为,如果妻子接受了丈夫血液,体内会产生针对其血型抗原的抗体。妻子怀孕时,抗体可以到达胎儿体内,胎儿就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当然,如果没有生孩子的考虑,丈夫给妻子输血是没问题的。

  目前有的临床中会采取成分输血的方式,也就是刚采出的血液经过加工分离出各种成分,根据需要输给患者。比如贫血患者只需要红细胞,而刚采出的血液中含有的血浆和白细胞等成分对他没有治疗作用,却很可能导致各种输血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下就只输注红细胞给患者。

  汪传喜介绍,按照成分来输血,可以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后的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但是他强调,"移植物抗宿主病与输血成分的关系不是很大,而与输血和供血之间是否为亲属关系更加密切。输的血液成分里只要有活性淋巴细胞,就有可能产生这种反应,因为输血的时候没有把白细胞去掉。"

  他表示,不同的血液成分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概率不一样。"如果只是输血浆就没有这个风险,但是如果输全血或者红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相对高一些。"

  汪传喜说,一些报道、电视剧里输血的误区并不少见。除了亲属之间输血,还有在伤员需要输血而血库告急时,热心市民纷纷撸起袖子说"输我的血"的情形,"采集的血立即输给病人是有危险的,是编剧对输血的误解,血液需要经过系统的检测才可以输给病人。现在艾滋病、肝炎的感染率比较高,如果不经过检测的话风险很大"。

  这些检测包括血型的检测和传染病源的检测,具体有7个项目,包括血型、转氨酶、血红蛋白这三种普遍质量问题以及四种传染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的病毒检测,"除此之外,有很多传染病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汪传喜说。

  进行输血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二)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厘米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

  (三)血液临输注前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四)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汪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五)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

  (六)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

  (七)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夭退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八)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

  血液传播什么病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