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经络内养功 如何练好杨氏太极拳的站桩

  太极拳的流派有很多种,让大家熟悉的莫过于是杨氏太极拳了,杨氏太极拳中的练习要领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太极拳来学习一下如何练好桩功,以及了解太极经络相关的知识要点,下面一起来练习太极拳吧。

  练好桩功,培养内气

  太极拳界有个俗语: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不仅要练拳,在练拳的同时还要练好桩功。桩功练习是太极拳功法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桩功又分卧、坐、站、行四步功法。

  通过分阶段的练习和不同形式的功法练习,可以达到高度松静,脚下生根,培气、练气、养气、采气、灌气、调气、运气的效果,为练好太极拳,驾驭内气在小周天循环创造条件。所谓小周天是指人体两大主要经脉:就是督脉和任脉。

  督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下、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带处。路径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百会、神庭、印堂、素窍、人中等穴位。

  督

  有总管,统率之意。督脉行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三阳经和足三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于一身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其次,督脉行于脊里,上行人脑,并从脊内分入肾,所以它与脑,脊髓和肾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又称,督脉为阳、主气。

  任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曲骨、关元、气海、脐中、下脘、中脘、上脘、鸠尾、膻中穴、胸中线上行天突、上至咽喉、承浆、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用舌尖顶上腭搭桥,上行与督脉相通。

  任

  有担任、任受的意思。其脉多次与手三阴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故称“阴脉之海”。与足少阴之大络同起于肾,向下从气街部浅出体表,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在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涌湶穴。从胞中出向后与督相通。

  总之,任、督二脉与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冲脉、带脉、阴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经别、经筋、皮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打通了小周天,久而久之大周天——十二经脉也都会通。所以有,任督二脉一通百通之说。

  太极拳运动与太极拳桩功练习的根本目的,就是练气、养气、培气、调气,只有内气充足,才能在意念作用下,驾驭内气在小周天运行,内气打通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使人体气血畅通无阻,就达到了防病祛病地目的。这就是练好太极拳的健身强体养生的功效。

  练习桩功内容很多,有卧、坐、站,行四步功法。

  卧有

  仰卧、侧卧。

  坐有

  双龙盘根、跪拜一炷香,坐山意海。

  站有

  松静功、培元功、混元功、托天功、调气功、归元功。

  行功有

  桩功短拳十三式套路及其他太极拳套路和器械套路的练习,习练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练功的进度和反映适时调整。

  练功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和表现,反映有皮肤发痒、发麻、发热、发凉、排气、丹田爆炸、印堂发亮、百会发热、下颌骨发抖、胸闷、丹田发热等等。练功放松的程度不同、练得多少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各有差异。总之,要坚持练习,由懂的练功老师指导,把练功与练拳紧密结合,就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生命在于运动,只要周身阴阳二气充足,气血旺盛,阴阳平衡就有了精、气、神。就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健康体魄。就可以得到益寿延年的养生效果,这就是太极拳文化健身养生的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