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
1原料介绍
本品始载于《本草从新》。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分太子参和太子参须两种:太子参呈细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至1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顶端有茎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条粗肥润,有粉性、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2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中老年人、孕妇、心血管病患者、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脚瘙弱无力之人尤其适合食用;
2. 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时者、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
1. 中老年人、孕妇、心血管病患者、肾虚阳痿、男性不育症、腰脚瘙弱无力之人尤其适合食用;
2. 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时者、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的老年人、患有皮肤疥癣者忌食。
3食用指导
凡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可与黄芪、党参等配伍,以增强补气之功;若兼胃阴不足,再加山药、玉竹、,补脾益胃阴;若气阴两伤,症见气短、自汗、口渴者,宜与五味子、黄芪同用,以增其益气生津之功;若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又当与五味、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合用,以益气养阴安神;若治小儿自汗者,可与浮小麦等配伍。
4食疗作用
虾米之称始见于唐代颜师古注《急就篇》的注文。宋代临安市食有“姜虾米”,见于《武林旧事》。明代,《本草纲目》指出:“凡虾之大者蒸曝去壳,谓之虾米,食之姜醋,馔品所珍。”清末民初,民间将其收作“海八珍”之一。
5食材文化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体润性和。
补气生津。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太子参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补气生津。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症。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气,又可养阴生津,且药力平和,为一味清补之品,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气津不足诸症。太子参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6温馨提示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须根,抢水洗净,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