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近视
能看到近处却看不清远处的事物,这在医学上便称之为近视。目前近视人群越来越多,各个年龄层的都有。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近视又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近视是指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的眼病。古称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其中,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有近觑之称,俗名觑觑眼。古代医籍对本病多有论述。相当于西医学之近视眼。
一、病因病机
本病常由青少年学习、工作时不善使用目力,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
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
二、临床表现
一般近视力良好,视远处目标则模糊不清。高度近视者,眼珠较为突出,远视力显着减退,为了视物清晰,不得不移近所视目标,且常眯目视物;容易并发云雾移睛,甚至引起视衣脱离,以致严重损害视力。
三、诊断依据
1.视远模糊,视近一般清晰;或有视疲劳症状。
2.高度近视者眼前常有黑影飘动,眼球突出。
3.呈近视眼眼底改变:视乳头颞侧弧形斑、豹纹状眼底等。
4.验光检影为近视。
四、辨证论治
内治
(一)心阳不足
主证: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咣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
证候分析: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不足,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面色咣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等皆为心阳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方药:定志丸加减。方中远志、石菖蒲性温,宁心安神定志,为主药;人参、白茯苓益气宁心安神;朱砂安心神。诸药组方,共呈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之功。阳气虚甚者,还可酌情选加黄芪、炙甘草、肉桂、当归等益气养血温阳。
(二)肝肾两虚
主证: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
证候分析: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而不能视远。
目窍失养,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或加减驻景丸加减。证偏肝肾阴虚者,宜用前方滋养肝肾,益精明目。证属精血亏甚者,则宜后方补益肝肾,填精补血。若兼气不足者,可加党参。脾不健运者,酌加麦芽、陈皮。
针刺疗法
(一)体针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1组,轮换取穴,10次为1疗程。
(二)耳穴
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于耳部心、肝、肾、眼、内分泌等穴处,每日按压2—5次,1周为1疗程。
(三)梅花针
1.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打3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
2.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厘米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以中等度刺激为宜。
配镜矫正视力
上述疗法无效的患者,应散瞳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
五、预防调摄
近视虽有上述疗法,但是效果不理想,故医治后天形成的近视,还应注意消除造成近视的因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至于先天性近视,治之尤难。对青少年要做好眼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1.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光线不可太暗。
2.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端正的姿势,眼与书本应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切勿在卧床、走路或乘车时看书。
3.加强身体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
4.对青少年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视力下降者,及早查明原因,尽可能给予治疗。
结语:轻微的近视基本上通过验光,佩戴矫正视力眼镜就可以。小编建议大家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光线不能太暗,坚持做眼保健操,帮助视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