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知识 高档的紫砂泥料应该怎么炼制

  紫砂壶是人们十分喜欢的茶道用具,喜欢紫砂壶的朋友应该知道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那么大家对于相关的紫砂知识了解多少呢?大家知道紫砂泥料的炼制方法是什么吗?紫砂原料有哪些呢?带着上面的问题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紫砂知识

  喜欢紫砂壶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紫砂壶泥料的炼制工艺决定了紫砂壶品质的好坏。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紫砂壶泥料的炼制过程,了解了紫砂壶是怎么炼成的,您才知道什么样的壶最适合您。

  紫砂壶之所以会受到大家的喜欢,主要是因为紫砂壶是一种既可实用亦可供观赏把玩的高雅艺术品,紫砂因有吸附和澄清杂质的作用和透气效果,紫砂茶具泡茶可让茶水在壶里三天不馊,好的泥料可以达到7天不馊甚至时间更长。这同时又是紫砂陶和一般陶器的区别。一般陶器不透气,泡出的茶带苦带涩,而紫砂茶具泡出的茶水温润,入口醇厚甘甜。那么要得到这么好的泥料,就需要在炼泥的过程中,做好每一步。

  紫砂矿料筛选

  矿料中的含铁杂质应尽量采用选矿法去除,选矿不能除去的可采用磁铁进行分离。磁铁的磁化能力对不同的含铁矿物有着不同的磁化效应。通常磁选只能除去强磁性矿物,如金属铁、磁铁矿等,而有些弱磁性含铁矿物如菱铁矿、黄铁矿、黑云母等较难去除。

  磁铁分离有干吸和湿吸两种。干吸用于分离粉料中的铁质。由于矿物与磁极间存在间隙,只有在薄层料流的情况下对强磁性铁矿物有效,因此磁选效率不高。湿吸用于分离浆料中的铁质。由于采用过滤式方法,泥浆通过磁铁时呈薄层细流状,除铁效果较好。

  泥浆比重最好能控制在1.7以下,比重、流量越小,除铁效果越好。量少的浆料还可以用磁铁在浆料中不断搅拌的方法除铁。现在有一些紫砂原料在除铁时,不严格按照物理方法剔除铁质,而是采用强酸溶剂等去除原料中的铁质,这样不仅有损泥质,而且残留的酸性溶液对人体也有伤害。

  紫砂原料风化

  开采出来的紫砂原料进厂后,要先在露天存放一段时间(3个月以上),任其风吹雨打、日晒冰冻,目的是通过风化,使原料组织碎裂、溶解与氧化。当然,风化期越长越好。经风化后的黏土有以下特点:黏土质地变细,可塑性提高,原料中水分均匀,部分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盐类溶解,耐火度提高。风化后的原料在配料前还要用人工剔除其有害杂质,根据不同制品的质量要求,凭经验用肉眼观察原料的外观色泽来选料。

  紫砂原料配料

  生产紫砂陶所用原料常见的有紫泥、红泥、绿泥,而制作时通常采用单一泥料配方,对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的泥料。紫砂泥烧成后基本色为紫、红、黄三种。为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制作设计的需要,紫砂工艺师有时会在几种泥料中加入适当的着色剂(如MnO2等),调整与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使产品烧成。

  后呈现出五光十色,或紫而不姹,或红而不嫣,或绿而不嫩,或黄而不娇,或灰而不暗,或黑而不墨。如果泥料中掺入不同颗粒大小的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此外,拼泥是很有讲究的。

  不同泥料相拼,加入适量氧化物,会产生各种色泽变化,形成许多新的泥种,如团泥、朱砂泥、菜茄泥、豆碧泥、墨绿泥、天青泥、绿泥、枇杷黄色、葵黄泥、赤鳝泥、黄金桂花泥、大红袍泥、嫣红泥、朱泥、黑铁砂等。

  紫砂泥料粉碎

  泥料粉碎通常分为粗碎和细碎:粗碎一般在摊晒拼料时以人工击碎,也可以采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细碎则通常采用轮碾机或笼式粉碎机。而轮碾是利用碾轮和碾盘的相对运动将碾盘上的物料进行反复碾压,同时还起到混合泥料的作用。坯料细度要求根据品种而定,一般为40~80目筛。

  坯料颗粒细,则可塑性提高,干燥强度大,烧成温度可降低,制品的机械强度可提高,但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大,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易变形和开裂。泥料产量较少时,采用手工加工方法或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产量大时,采用石轮碾破碎,加工细度控制在60目筛左右,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练泥,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紫砂泥料陈腐

  陈腐又称困泥,是将泥料在阴暗潮湿、温暖密闭的小室内堆放一个时期(几天到几个月),让泥料在潮湿而不透风的环境中起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这样可以使泥料的性能得到改善,如水分润湿均匀、组织更为致密、可塑性增强、干坯强度及制品的机械强度增加等,从而减少在成型过程和生坯阴干时的开裂。

  紫砂泥料练泥

  经陈腐的泥料,需经真空练泥脱气、排除泥料中的空气后才能符合成形要求。泥料经真空处理后,坯体更趋致密,空气含量极低,提高了可塑性、结合性和干坯强度,减少了烧后开裂。真空练泥时,加入泥料的水分要适当,加泥速度要均匀--过快会使真空室堵塞,过慢会使泥段脱节而断裂。真空度也要掌握适当,一般为700~740毫米汞柱。

  紫砂壶泥料的炼制工艺说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矿料经过筛选分离、原料风化、配制泥料拼泥、泥料粉碎过目、泥料陈腐、真空炼泥之后才能成为制作紫砂壶的泥料。

  紫砂陶原料有哪些

  质性特殊的紫砂陶原料,黏中带砂,柔中见刚,富有韧性,颜色鲜艳。有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黄泥、猩红的原泥、黛色的绿泥……斑斑斓斓,被誉为"五色土"。这些陶土被烧成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表现着一种砂质效果,所以称之为紫砂、紫砂器紫砂陶,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陶器。

  宜兴出产的陶土,按其颜色、产地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本山甲泥、东山甲泥、涧众甲泥、瓦窑甲泥、西山嫩泥、圯山泥、蜀山泥、白泥、黄泥、绿泥、乌泥、红棕泥、紫砂泥。甲泥是深藏在地层里的一层页岩,未经风化,也叫石骨。嫩泥是接近地层表面的一种黏土。

  它们的质性有软硬、韧脆、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各种陶器根据大小、厚薄、曲直之异,用泥也各有区别,白泥、黄泥、绿泥和紫砂泥用水簸法精炼后,可以单独制造陶器。其它均需混合作用,方能获得良好的窑业性能,其配合含量随制品的种类、性质和形状大小而异。

  宜兴陶土资源主要种类有:白泥、嫩泥(亦称黄泥)、甲泥(亦称夹泥)、紫泥(古称青泥)、红泥(亦称朱泥)、绿泥(亦称段泥)。截止1984年,宜兴陶土资源共发现55处重点矿点,陶土矿占全省总储量的95%以上,其中以甲泥矿分布最广,嫩泥矿其次。宜兴的陶土原料都产在鼎蜀镇附近几十里范围内的小区和原野,宜兴境内有三条主要山脉,即铜官山脉、龙池山脉、太华山脉,陶土资源主要分布在这些小区。

  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土,不论是甲泥或嫩泥都含多量的氧化铁,多的含量在8%以上,少的也在2%左右。用这种泥料制成器胎,经过氧化焰1000℃到1250℃之间的烘烤,胎质就呈现褐色或紫色,这就是乌泥胎或紫砂胎的由来。同时,又因为各种甲泥和嫩泥的含铁量不同,经过适当配合,再用不同性质的火焰烘烤,可以呈现深浅不同的黑、褐、赤、紫、黄、绿等多种颜色,这就是紫砂壶可以烧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

  紫砂壶所用的原料统称为紫砂泥,其原泥分为紫泥、红泥和绿泥三种,地质特征及成因基本与甲泥一致。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很强,渗透性良好,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与它同类的还有大红泥、乌泥、白泥、本山绿泥和黑绿泥。

  这些陶土都深藏与岩石层下,杂于夹泥之中,出矿时呈岩石质块状,金国摊场风化,成为豆粒颗状,再经过细磨,通过200多孔眼没平方厘米的罗绢钢丝筛筛下粉末,加15%的水拌成生泥块,再经多次垂打,使泥料压缩黏韧,就成了可以用来制坯的紫砂泥。

  紫砂壶入窑烧炼耐火度较高,不易变型而易变色,紫砂壶烧成后的颜色,本来是一种黯紫色。这是一种古雅幽静的色调,所谓"栗色黯黯,如古金铁"。以后,经过历代名匠的调制配合,增加了许多颜色,主要的有海棠红、朱砂紫、葵黄、墨绿、白砂、淡黑、沉香、小碧、冷金、闪色等,此外还有葡萄紫、榴皮、梨皮、豆青、橘柚黄、新桐绿、琅翠等名称。这些多种多样的色彩,有的是泥料的天然本色,有的是古人们利用不同的泥料调制配合,并在烧炼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形成的。

  但经过几十年工业化生产后,人们逐渐发现用原始手工方法炼制的紫砂泥比大工业生产的更能体现紫砂本身的个性,手工味更浓,更有人情味。于是近年来,有不少名师开始摒弃工业化作法,而采用手工作坊作法,所以对于泥料的配比和处理,有"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的说法。

  紫砂陶原料多产于石骨泥即甲泥矿层中,它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都具有先天的优良条件。据科学分析,紫砂泥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适中。其矿物组成属于黏土--石英--云母系。紫砂泥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化学成分,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砂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紫砂原料的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黏土都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烧成温度在1100℃到1250℃之间,采用氧化法,烧成后的成品吸水率小于2%,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与瓷器之间。

  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大部分团聚体是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多种矿物所构成,少量的团聚体则由高岭石等单一矿物所构成。紫砂中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都属闭口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大部分属于开口气孔。

  紫砂器的良好透气性,可能跟这种特殊的显微结构有关,而这种团聚体的存在则可能是由于泥料在制备过程中泥料中原来存在的团聚体结构没有被破坏之故。在烧成时,这种团聚体产生较大收缩,从而在其四周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

  结语:上面就是想小编给大家介绍的紫砂泥料的炼制知识,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更加了解紫砂知识了吧,紫砂壶的原料就是紫砂泥,我们只要掌握了紫砂泥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很好的了解紫砂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