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铁元素可降免疫力
铁(Fe)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的微量元素,其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正常人体含铁量依年龄、性别、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的不同而不同。正常成年男子平均为50毫克/千克,总铁量为3~5克;女子为35毫克/千克儿为30~60毫克/千克。其中血红蛋白铁约占总铁量的60%~700A,;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酶类含铁量约占5%;其余为体内储存形式的铁含量,约占25%;在血浆中的运转铁含量只占0.1%。铁在体内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合成。三羧酸循环中有半数以上的酶和其他物质在含铁或者铁存在时才能发挥生化作用,完成生理功能。铁元素还与体内能量代谢有密切关系。现代免疫药理研究表明,机体缺铁可致锌、钴、镁、铅的代谢障碍。人及动物实验证实,机体缺铁的表现之一是抗感染能力降低。
国外有学者报道,排除慢性感染、营养不足及维生素缺乏等因素的单纯铁缺乏病人,可有轻度的细胞免疫(如幼稚淋巴细胞反应、迟发型皮肤变态反应等)功能降低。在体液免疫方面,铁剂治疗后免疫球蛋白C、免疫球蛋白M明显升高,免疫球蛋白A则改变不显著。在细胞免疫方面,缺铁可致外周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减少,影响其吞噬功能,并降低嗜中性粒细胞对细胞的杀伤能力,形成玫瑰花结的T细胞数减少,使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增强。此类患者口服铁剂可以较快地恢复正常,如果无效或未见改善,则要考虑其他营养素不足。若铁剂不经口服或给予过量铁剂能增加发生感染的机会,或者激发潜在感染性疾患,必须引起充分注意。
铁的吸收与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每人每日吸收的铁约为1毫克,仅及每日膳食中含铁量的1/10。当服相同热量的铁后,缺铁的患者可比正常人的铁吸收量大1~4倍。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是三价铁。有机铁和3价铁都不易被吸收,胃酸将三价铁还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比3价铁的吸收速度快15倍左右。维生素c能将3价铁还原为2价铁,从而促进铁的吸收。
另外,铁的吸收利用还与它的来源有关,肝、瘦肉和血红蛋白中的铁,比蛋类和蔬菜中的铁更易于吸收;而小麦、玉米和豆类中的铁则相对地不易被吸收。铁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溶解,变成几乎不能吸收的铁盐。人体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均为偏碱性,所以给病人服用铁剂时,同时要给予酸剂(如稀盐酸)。含植酸和草酸较多的青菜,能使铁生成不溶性铁盐,因而影响吸收。进入肠黏膜中的铁与脱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储存于黏膜细胞中。当机体需要时,铁从铁蛋白中释出,再与运转蛋白结合进入血液,循环到需要铁的组织中去,失去铁的脱铁蛋白质重新与新吸收的铁结合为铁蛋白,作为备用。补铁宜多选动物性食品,如食用肉类、鱼类、肝脏、动物血及奶制品等。补充维生素c和钙,有利于机体对摄人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