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活动有怎样的电生理过程
心肌细胞受到外来刺激或者是邻位细胞传来的冲动,引起膜的极化程度减少,达到阈电位时,快钠孔道开放,许多N&a1pha;+涌入细胞内,膜内电位迅速上升至+30毫伏,形成动作电位"0”相;膜内电位上升至-55毫伏时,慢钙孔道开放,C&a1pha;2+内流量少,对"0”相没有太大的影响;膜内电位上升至-10毫伏时氯孔道开放,C1-内流和经常的K+外渗但多半是以前者为主,引起膜内电位减低,为动作电位"1”相;之后由于C&a1pha;2+内流及K+外渗大致平衡,膜内外电位差近似于0,表现出等电位状态,形成动作电位"2”相平波;随时间后移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越来越低,降至-
55毫伏时,慢钙孔道关闭但快钾孔道开放,形成动作电位"3”相;动作电位"4”相细胞复极完了呈舒张状态,细胞内N&a1pha;+过多,激活&a1pha;TP酶,泵出N&a1pha;+换回K+,而且此刻C&a1pha;2+与细胞外N&a1pha;+交换,
"4”相电位稳定。不是自律细胞都是上述的"陕反应电位”,而自律细胞"4”相舒张期自动除极,自动除极时程越短自律性越高,而且静息电位小,为-70毫伏,无快N&a1pha;+内流,由C&a1pha;+内流而除极,达阈电位-55毫伏时慢钙孔道开放,除极形成逐渐上升低幅度的动作电位曲线,也叫做"慢反应电位”。当"快反应电位”因为疾病或药物使静息电位减少时,快钠孔道失活转变为"慢反应电位”。这时候,自律性增高,而且"0”相上升速度减慢、幅度减低,同邻位静止细胞之间电位差小,传导性减慢,容易形成折返,出现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