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识 常按这三个穴位可以有效降血压
相信很多体验过按摩的朋友都知道,按摩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下来。事实上,按摩确实是一种很不错的养生保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养生,还可以预防以及治疗疾病哦。今天咱们就来讲讲按摩是如何帮助降血压的。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哦!
在中医中,中医认为,高血压可以分成肝阳上亢型和肝肾阴虚型两种。肝阳上亢的人经常表现为面色红,脾气相对暴躁,容易着急,血压波动比较大。而肝肾阴虚的人,会经常觉得口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等,一般情况下血压波动不大。
不管是肝阳上亢或者是肝肾阴虚,都是肝肾两脏的问题,肝主藏血,没有肾水的滋润,它就升发太过,血管的压力加大,血压就会升高;如果肾水充足的话,就能以柔克刚,中和肝的那份“刚性”,血管也会变得相对柔韧。血管弹性变好了,就能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的概率。
准确地说,太溪、太冲、曲池3个穴位对降压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和益处,但是高血压患者要想控制病情,平时应以降压药为主,配合日常的保健方法。
肾经上的太溪穴补肾阴就是给“树”浇水;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不让肝气升发太过,也可以说是肝经上负责任、任劳任怨的;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也是用来扑灭火气。只要我们每天坚持按揉这3个穴位,确实能起到比较好的肝肾保健作用。
但是,中医的穴位按摩大多只有保健作用,可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和调节人体机能,作用是缓慢的。因此,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不能盲目地抛弃降低血压的药物,一味地用保健替代治疗,应该以降压药为主,配合日常的穴位按摩保健,来达到平稳血压、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对于《降压歌》的后一句,枸杞子、菊花确实可以明目清火祛肝火,对平稳血压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适当服用。
常按摩6个穴位可祛病延年
按摩是缓解身体疲劳的一种方法,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1.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适宜症状:心脏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等,尤其对预防心梗发作具有突出效果。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处。坚持按摩一个月后,患者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症状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2.太溪穴:慢性肾病的良药
适宜症状:肾脏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
3.足三里穴:效如参茸的滋补品
适宜症状:一切虚损性疾病,如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等。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
4.合谷穴:抗击疼痛的自然疗法
适宜症状:各种疼痛,尤擅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疼痛。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止痛,通络开窍之功。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掌骨间隙之中点处。用对侧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处皮肤。
5.关元穴:恢复生殖活力
适宜症状: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常用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
6.中脘穴:治疗胃病的专家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关于如何通过按摩的手法来有效降血压的相关介绍,大家看完之后对于中医按摩是不是又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了呢?其实按摩的功效远远不止这些呢?大家平时可以多去了解一下,这样对我们的养生保健是很有利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