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汤红糖水 女性朋友们的保健佳品

  姜汤红糖水是一种以生姜和红糖为原料的饮品,具有气血双补,活血化瘀之功效。姜汤红糖水自古以来一直被当做是非常好的保健品,受到很多朋友们的青睐。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姜汤红糖水的相关知识吧。

  方法一

  制作材料

  主料:姜20克,枣(干)15克。

  辅料:赤砂糖50克。

  制作方法

  将红糖、大枣煎煮20分钟后,加入生姜(切片)盖严,再煎5分钟即可。

  方法二

  配方

  原汁红糖50克,生姜3片,红枣6个。

  原汁红糖50克,生姜3片,也可以不要红枣。

  做法

  一先将红枣冷水下锅,煮开以后煮个5分钟。

  二将姜扔进去,再煮5分钟。

  三起锅以后将适量原汁红糖加入。

  四切记,红糖不可下锅久煮,否则会起化学反应!若非原汁红糖,为防止红糖中的螨虫,可在姜汤起锅前一点加入红糖,稍微搅动(即可在高温下杀死螨虫)后关火起锅。姜汤好早上喝,不能超过中午,必须喝热的!

  红糖水的功效

  红糖水对妇女月经顺畅也有帮助,可让身体温暖,增加能量,活络气血,加快血液循环,月经也会排得较为顺畅。经后若感觉精神差,气色不好,可以在每天中餐前,喝一杯 浓度约20%的红糖水。不适症状较重时则可在晚餐前再加饮一杯,持续一星期即可有效改善。

  除了饮用之外,红糖水也能用於外敷,同样具有排毒滋润的功效,老一辈的人大多经历过小孩子被蜜蜂蛰了,伤口又红又肿,疼痛难耐,此时父母会取少许浓度较高的红糖水涂抹於红肿处,一会儿疼痛就能减轻,红肿也会逐渐消退。秋冬季节皮肤因寒冷乾燥而瘙痒,也可用红糖水洗擦、清洁,可有效地减轻乾痒的感觉。

  红糖水也可以加入白木耳、枸杞、红枣或是红豆一起煮,有利水利尿的功效,月经期间则有助子宫废物排出,能缓解腹胀、腰紧症状;黑糖加桂圆、姜汁共煮,有补中补血效果;取番薯、红糖、姜汁一同煮,不仅具有养生功效更是一道别具风味的点心。

  红糖的功效作用

  中医认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老人对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逐渐减少,平时应注意在饮食中补充,以维持正常代谢功能,延缓衰老。

  1、红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

  2、红糖中含有的叶酸、微量物质等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

  3、红糖中含有的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

  4、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

  5、红糖中含有的部分维他命和电解质成分,可通过调节组织间某些物质浓度的高低,平衡细胞内环境的水液代谢,排除细胞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清洁。

  6、红糖中含有的多种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能抵抗*基,重建和保护细胞基础结构,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新陈代谢。

  感冒头痛:将双脚浸于热姜水中,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时可在热姜水中加点盐、醋,并不断添加热水,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

  口腔溃疡: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一般6至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牙周炎:先用热姜水清洗牙石,然后用热姜水代茶饮用,每日1至2次,一般6次左右即可消除炎症。

  咽喉肿痛: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至3次,一般9次左右便可化解炎症、消除痛痒。

  龋齿:每日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1次,并每日代茶饮用数次。此法对保护牙齿,预防和治疗龋齿颇为有效。

  醉酒: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让身体直接吸收,以缓解或消除酒醉。

  偏头痛: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神经衰弱:每天早、晚空腹各饮用热姜水1至2杯,可收到补气、提神之效。持续下来,对神经衰弱、头晕、烦躁等症具有良好疗效。

  面部暗疮:用热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头皮屑: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掉落。此外,经常用热姜水洗头,对秃头亦有一定治疗效果。

  结语: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姜汤红糖水的作用与功效已经完全清楚了呢?红糖姜水一直有很多的功效都是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益的。平时喝点红糖姜水可以帮助我们祛除身体的一下毛病,希望小编今天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