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掏耳朵因小失大
有位50多岁的男子,说近几个月来觉得左耳朵听声音越来越不清楚,感觉里面像堵了一团棉花。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左耳内长满了乳头状瘤,从里到外把耳道堵得死死的,所以听力越来越差。经医生询问后知道,这个男子平时没事就掏掏耳朵,正是这个不良习惯导致了这个恶果。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
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
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了。
原来掏耳朵这样的小事,也能引起令人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所以要予以高度重视。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黏液状物质,它可黏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等,因而我们看到的耳屎不单纯是耵聍腺的分泌物。耵聍对人的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它可以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防止皮肤干裂和黏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阻挡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颔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但如果我们感到耳朵发痒,则可能是耵聍过多堵塞外耳道影响了听力,这时就应把它掏出来,这是正确的。
但是操作方法要得当,绝不能用坚硬的东西去掏耳朵。最好的方法是用干净的棉签伸进去卷几下,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由于外耳道与下颌关节相连接,吃东西咀嚼或张嘴说话时,耳道内的片状盯聍便会慢慢松动而不知不觉地被排出,因此,即使耳朵发痒,也不要经常掏孩子的耳朵。
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甚至可致听力减退。鼓膜是一层厚约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会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有的孩子耳道内的耳屎与众不同,是棕褐色的硬块,紧紧堵塞在耳道内,触之则痛,有碍听力,这种现象叫耵聍栓堵塞。这是由于耵聍分泌过多或外耳道有些狭窄,平日耵聍不易排出,逐渐堆积而成。耵聍栓堵塞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硬,有时甚至可以导致外耳道变形,如耵聍堵塞压迫鼓膜又可以引起耳痛、耳鸣,甚至眩晕。一旦耳内进水,坚硬的耵聍被潮化膨胀,刺激外耳道皮肤,易引起外耳道炎。此时不能随便掏耳朵,而应去医院。最好的方法是,用耵聍软化剂滴耳,待耵聍稍软后由医师用特制耵聍钩轻轻将其取出。
生活细节敲警钟
年轻人如果偶尔出现短暂的耳鸣,但很快就又会恢复正常,可能是耳朵突然遭受了噪音的刺激,或工作紧张、压力大、失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注意日常的生活和用耳习惯就会缓解;倘若持续1~2天出现耳鸣的情况,就一定要到医院检查。
正在感冒、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鼻腔出现问题的人,最好不要乘飞机,以免引发中耳炎。
年轻父母需注意,儿童尤其是婴儿很容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耳部炎症、听力下降。在给孩子,特别是给新生儿喂奶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平躺,尽量斜抱着,否则很容易呛奶,一旦呛到耳朵里排不出来,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耳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