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的春季养生方式
四季春为先,春天一到,万物复苏,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了养生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令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来养阳。
春季,阳气生发.人应顺天时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春季饮食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主食要选择高热量的食物;二是饮食要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三是食物中要含有充足的维生素。高热量食物是指主食中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米面、豆类、花生等;优质蛋白质是指奶类、蛋类、鱼肉、禽肉及猪、牛、羊瘦肉等;维生素是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重要物质,青菜及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较高,如西红柿、青椒等。
早春为冬春交换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进食偏温热的食物。春季中期,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在气温较高时可多食些青菜以补充身体营养,同时要减少肉类的食用。晚春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进食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春季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季的健康与上年冬天的养生休戚相关,春季的多发病,如肺炎、肝炎、流脑、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死、精神病等都与冬季失养有关。上一季的气候通常会影响下一季的气候,如冬天的非时之暖,出现桃李反花,来年就很可能会出现春寒反潮。而顺应自然,保护自己,因势利导,知所趋避则是基本的养生准则。
由于春季气温变化无常,疾病很容易肆虐。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传染病学专家特别提醒大家:早春季节气候干燥,呼吸道的抵抗力差,如果常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容易引发传染病。
春季养生首先提倡早睡早起。如果能够遵守春季这一起居原则,就能避免和消除紧张心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易于激发内在潜力,有利于机能的发挥。春季的食物应选辛、甘和温润之品,忌酸、滑、苦涩之味,这样才符合阴阳合和之旨。
春季锻炼身体应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因人而异施于不同的训练强度。原则上提倡增加户外活动,让身心在春光中得到沐浴,汲取自然的活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春季养生应该"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就是说合理调控精神和行为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所以,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农历一月、二月、三月这三个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