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病的秋季养生方式
燥气易伤人,所以人们常常把初秋的燥气比喻为"秋老虎”。然而燥气可有温燥与凉燥之别。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气候的余气,刚烈肃杀,形如老虎咬人之凶猛,故称之为温燥;深秋之气,由于接近寒冷的冬季,寒意加深,则称为凉燥。
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到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燥易伤肺,在人体,燥邪耗伤津液,也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喉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f燥、艰涩等。故无论外燥、内燥,一旦发病,均可出现上述津干占液干的症状。当然,内燥不限于肺,其他脏器的阴亏液竭,亦可形成内燥之证。
"苦夏”常常让人身体消瘦。从炎夏转入凉秋,人的身体也渐渐恢复,胃口和精神转好,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根据秋季气候凉爽、阴阳相对平衡的特点,中医提出了"平补”的进补法。
所谓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另外,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之效。秋季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
秋季食物来源丰富,不过,此时进补要保证膳食中具有均衡的营养。不仅要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等的食物,还要吃一些谷类、蛋类、瓜果类食物,补充一些蔬菜水果。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在生食蔬菜水果时,一定要注意清洁,以免染上胃肠道疾病。
"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不过,在进补时要注意科学方法,忌无病乱补,忌虚实不分,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过量对人体都有害。
在秋季饮食保健中应注意饮食的定时定量。饮食有节制益人,无节制则伤人。关于秋季进补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补肺润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口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二是通过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秋季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能随心所欲地吃。而节制饮食要求定量是为了避免胃肠超负荷活动,以防损伤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老人和小孩消化力较弱,更应定时定量进食。另外,秋季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这是由于人体阳气衰弱,胃气亦弱,每餐吃品种繁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胃病。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要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的食物。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应贯彻"少辛多酸”的原则.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
中医把初秋七月称为长夏,因为初秋之时有暑气余威尚盛,又兼雨水甚多的气候特点。长夏主湿,脾主长夏,故早秋七月以脾胃病居多。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闲脾。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此外,长夏天气尚热,生食冷瓜果、冰冻饮料,更助湿邪,损伤脾阳,所以初秋七月易见腹满、腹泻之症。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早秋脾伤于湿,可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种下病根。
"一场秋雨一场寒”,仲秋后.昼热夜凉,气温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容易患病,旧病复发。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注意日常饮食调理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疏,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健康睡眠,早睡早起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
(3)"春捂秋冻”,慢添衣多运动 秋季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要注意凋养情致
秋末,花木凋零,秋风萧瑟,人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
(5)"多事之秋”,注意预防气候突变 秋末气候转凉。这个时期是中风和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极容易导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出现复发、病情恶化以致死亡的情况。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家中应备有急救与治疗药品,以防万一。
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食物进补取材方便,虽有四气五味之分,但毕竟作用力相对较弱,食用时只要对症选用。不仅效果较为明显,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