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的误区 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宝宝都是妈妈心头肉啊,只要宝宝一生病,家里人就开始慌了,特别是宝宝发烧,就害怕烧过了引起其他疾病,那么你知道宝宝发烧的误区有哪些吗。如何治疗宝宝发烧呢,宝宝发烧正确处理方式是什么呢,一起来看内容介绍吧。
宝宝发烧的误区
误区一:通过“捂热”出汗退热
通过焐热的方式来退烧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了,也有些家长式害怕宝宝发烧会冷,所以要给宝宝盖上厚被子,在平时生活中用焐出汗的方式来发到退烧的大有人在,其实,这种做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如果宝宝发烧了,还是不要用这种方式比较好。
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而且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
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宝宝长期在这种闷热的高热环境中,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正确做法: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二:孩子发高烧了也要等医生看了再处理
还有部分家伙在那个担心给宝宝吃完退烧药会影响医生诊断病情,所以不给宝宝吃退烧药,而且也不采取其他方式来给宝宝降温,除非是见到医生才开始行动,或者是孩子都已经发高烧了,在家不处理就直接抱过来医院,在诊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就应该积极先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的发生。
误区三: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吃药后没有马上见效时,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我们都是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在选用时,好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
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也不能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误区四:发烧不能洗澡或发烧用冷水擦浴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话很容易着凉,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发烧的话,帮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帮助他降温了,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误区五:用肉汤补充营养
高烧也可以导致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宝宝补充营养是对的。但是通过给宝宝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
在宝宝发烧的时候,应该给宝宝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例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另外,还要给宝宝充足的水喝,好是盐水。这样做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宝宝发烧的正确处理方法
1、体温38℃以下 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 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药的话可以选择百服宁、泰诺或者美林等。
3、体温39℃以上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家长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
结语:看了少年宫文的介绍,对于宝宝发烧的这几个误区,大家是不是非常了解呢,你曾几何时是不是也烦了同样的错误呢,其中焐热退烧是很多家长常用的方法之一了,上文给大家提供宝宝发烧的正确处理方式了,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