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养生十二法 气功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气功师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方式,养生气功之名就是由此而来,今天小编主要就是来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气功养生的问题,怎么练习气功可以养生,练习气功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目录
1、气功养生十二法 2、气功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3、气功养生时需注意什么 4、养生气功怎么进行体悟
气功养生十二法
预备式
动作
两脚并步站立,周身放松,两眼轻闭或者平视前方,两牙齿轻轻叩起,当听到默念口诀时,“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窃,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云霄。”
两手要叠于丹田,左手放在里面。口诀念完,两手慢慢放下。
功理作用
预备式的作用是帮助练习者排除杂念,净化大脑,给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打好基础。周身放松。
第一式 乾元启运
动作
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开步,稍宽于肩,头向左转,同时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目视左手,配合吸气,两臂稍外旋,将手摆至胸前,目视前方。
蹲腿屈膝,两肘下沉带动两手下按于腹前,两手与肚脐相平,要松腰敛臀,目视前方,配合呼气。
两腿伸直,头向右转,目视右手,同时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配合吸气;两臂稍外旋,将手摆至胸前,重心移至右腿。
左脚并拢,两腿由屈逐渐伸直,两手下落臵于身体两侧,配合呼气,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
乾卦的卦词是元、亨、利、贞。乾是万象万物的开始,称为元或启元,乾元启运就是万物万象的开始,或者说宇宙间万相万物都是由乾的功能创造的。
这一式有助于畅通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脉,意守丹田即便于排除杂念,静化大脑,又有助于补中益气,扶正培本,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
⑴两臂内旋,两掌左右分撑时拇指须稍用力,以助于臂的旋转幅度。
⑵下蹲之深度因人而异,不宜强求一致。
⑶默读“呼”音或意守丹田(指关元)。
第二式 双鱼悬阁
动作
身体半面45度转身向左,同时,两臂内旋,(臂与身体的夹角约为60度)身体半面右转,右腿下蹲,左脚跟提起,右手放在左手的脉口上,同时成左丁步。
(手的高度是放在右小腹前)左脚绷脚向左前方上步,同时左手向右前方伸出,以腰为轴,身体后坐,两手两臂随着腰的旋转,相合于胸前,身体转正。
左脚并拢,双腿慢慢伸直,右手上托,左掌下按,指尖朝内。 目视右手,沉肘带手,落于体侧,目视前方。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功理作用
双鱼是指太极图中两条首尾相接的阴阳鱼。此处是指两脚并立,一手下按于胯旁、一手上托于头之前侧上方,尤如两条阴阳鱼悬挂于庭。这一式有助于提高肺功能,缓解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有助于提高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脘痛等消化系统疾;
而且,对于提高肾功能,预防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作用。
气功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1、发挥练功人的意识能动性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变被动为主动
历来的治疗方式基本上都是医生给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患者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气功疗法则是患者通过亲自练功,自己为自己治病,变被动为主动。
(2)变外部为内部,变他养为自养
传统的医学重视的多是向外界寻求保健治疗的方法。例如不断合成新药代替旧药;研制新的疫苗去预防传染病,生产含有微量元素的食品等。
这种只注重外部疗法的医学模式,忽视了人体自身内部条件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潜力很大的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认识、掌握和利用这一规律,为人类自身的保健医疗服务,是气功锻炼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又一体现。
(3)变物质为精神
以往的医疗多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这些均属于物质治疗。
而气功疗法要求练功人修心养性,强调自我精神调节,改善情绪,培养意志,塑造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呼吸、形体、心理锻炼的有机结合
呼吸、体势、意念三类锻炼方法,也称作练功的三要素,其中意念锻炼是统帅,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古人所说的全凭心意练功夫,就概括地表达了这个思想。意念的锻炼实质是一种心理锻炼,但不同于普通的心理疗法。
体势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形体、体力的锻炼,即所谓的外练筋骨皮。气功锻炼有多种呼吸方法,主要是用来吸引注意力帮助入静的一种手段。
练功时将心理、姿势、呼吸的锻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3、心身同练整体观
气功是一种自我心身锻炼方法,亦即精神与形体同练。也可陶冶性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的性格。心身同练的另一层含义是气功锻炼的整体性。
气功锻炼时所产生的效应对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及心理同时都有调整作用,而不是只对一个内脏、一个系统起作用。
4、调动和培育人体生理潜力
潜力属心理学范畴,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及潜力的调动。
这种变化之剧烈,甚至可以引起人体的形态实质发生改变。这种心理生理形态反应环节正是我国传统养生气功具有疗效的重要机制。
换句话说,我国传统气功的作用所在,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就体现在对人体潜力的调动与培育上。
研究掌握并利用这一规律,等于在中医宝库中挖掘和发展了一门更高一级层次的治疗理论与方法,也是对现代医学的一个补充。
1.练气功能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
人到中年脏器则开始衰老,人到老年脏器老化或发生病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血液循环受阻。例如胆固醇高、血脂高、血液粘稠高度、血管粥样硬化等均可造成动脉硬化、血循环不畅等,这些都属于祖国医学中气滞血瘀的范围。
练气功可以降低人的血液粘稠度、降低胆固醇、血脂;可以增强人体内脏的功能,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
2.练气功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
练气功到一定程度,口中津液增加,唾液中含多种免疫细胞,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经过科研检测发现,练气功组的人与不练气功的对照组的人相比,血液中各种免疫细胞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这些实验可以证明,人通过练气功能减少感冒、减少感染、减少老年疾病发生是有科学根据的。
3.练气功能活血化瘀
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经过科学实验观察练功者的甲皱微循环有所改善。气功态比练功前人的甲皱微血管管袢增加而且管袢开放的数量增加,这表明练气功有利于人体的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采气归于关元。
⑵吸气时,百会上顶,松腰敛臀,身体中正,周身放松。
⑶两掌内收回抱采日月精华时,注意气路由宽变窄,促使气流加速。
收势
动作
两臂内旋,左右分开,手心向后,两臂外旋,手心向前,
两手叠于丹田。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
赤龙搅海,先从左向右绕三周,再由右向左绕三周。将唾液分三口咽下。
功理作用
收式,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含有球蛋白、粘液蛋白、氨基酸、淀粉醚、融菌醚、免疫球蛋白和各种微量元素。
唾液有助于改善糖代谢,维持血糖衡定。
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金津玉液。
⑵吞津咽液时,宜汩(音gǔ)汩有声。
气功养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定的方法配合呼吸和意念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辟谷”[1] 。
“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
气功养生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
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
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
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
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
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大限度的放松。
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
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
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
气功养生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
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④抃法
属土,与脾相应,默念“呼”字。预备姿势同推法;随吸气左腿屈膝,尽量上抬大腿,足尖向下,暗示清气从足大趾内侧沿腿内侧的脾经上升至腹部;
同时左手屈时,掌心向上,五指并拢自然微曲,以肘为轴,从小腹右侧向上,向左划弧运动,至与视线平时,吸气尽,掌心转向面部;随呼气默念“呼”字,暗示浊气尽出,清气沿大腿内侧的脾经下降;
同时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左掌转向前方,向左。向下划圆,降至小腹前,又反掌向上,叠于右手背下;
再吸气时,换右手右腿,动作同开始,如此交替地做5~10次,再后退做5~10次。做抃法时,手、眼、头、腿、呼吸、意念要配合好。
方法
1.调息、调身、调心
控制意识活动, 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
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
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
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
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
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
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
气功养生的境地。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少的能量,获得多的氧气。
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立
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躯干平直,含胸收腹,两臂向前半举,屈时屈腕如抱球状,两目半闭凝视鼻端,然后调息,意守丹田,此所谓“三圆式站桩”。
坐
有*式和盘膝式两种:*式,选适当高度之椅。凳或床,双脚踏地而坐,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仰掌叠放一起置于小腹前,目半睁,视鼻端,或双手合掌如佛,目半睁视指端。盘膝坐,有单盘膝、双盘膝和自然盘膝。
单盘膝是将一侧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双盘膝是先将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两小腿交叉,两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
自然盘膝是两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两足压在大腿下。上身姿势皆同*式。行功应备软垫,两腿发麻时,可行自我按摩后收功。
卧
适于病弱或失眠者,可于睡前行此功。以右侧卧位为佳,头稍向前。
下面的一只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只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处,手心按腹。腿的姿势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
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劳作时,根据工作的性质,采取合理的不易疲劳姿势,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实质是时时处处都可意守丹田练丹功;
其二是指导引、太极拳等各家各派的动功功法,其姿势动作五花八门,学者应选其一种,认真实行。
总之,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形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