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入门要点有哪些 气功如何练最正确

  对于很多气功爱好者来说,气功的入门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开始阶段是重要的,只要把这个把握好,那么以后就可以更好的学会融会贯通,从而使得气功真正的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下面就来看看吧。

  目录

  1、气功入门的要点有哪些 2、气功入门之健身气功六字诀

  3、气功入门之道家气功 4、气功入门之硬气功

  5、气功入门之练习禁区 6、气功入门之八段锦

  7、气功入门之练习气功的好处 8、气功入门之气功养生法

  气功入门的要点有哪些

  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

  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

  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

  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

  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

  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

  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

  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

  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

  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

  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

  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

  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

  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

  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气功经常练习的话还可以促进体内循环,增加阴阳二气的平衡,使身体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不再容易生病了,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管怎么说气功能在我国流行上千年,足以证明它的功效,所以大家有时间的可以多去练练,绝对没有坏处的,下面就来跟小编了解一下它的特点吧。

  气功的功法种类繁多,所以应因人的体质、生活环境等不同而选择适合自身的功法。气功在编排上虽千变万化,但其核心古今都离不开三调:即调心、调息(调气)和调身。

  第一步调心

  就是首先应做到调整、控制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要求是排除私心杂念,做到“清心寡欲”,以达到入静状态。为了更好地练功,必须选择一个清净的环境,时间和地点固定。

  同时要先排净二便,再宽衣解带,以防影响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的方法,变“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再进一步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这是动中求静的方法。

  所谓意守,就是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种活动中,或者意守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物。

  第二步调息

  就是调整和控制呼吸,以帮助调心和意守入静。基本要求是呼吸要做到“细、静、匀、长”,以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锻炼时要顺其自然,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出现偏差。

  其中常用的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意守呼吸就是调息,意守“丹田”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肚脐下1.5寸的“气海穴”,两者结合叫“气贯丹田”。

  方法是腹式呼吸,即吸气时使膈肌下降,小腹外鼓,后至“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

  此法可对胸腔、腹腔内脏器官产生柔和的按摩作用,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加强生理活动。

  如饭后有腹胀气闷情况,可先进行胸式呼吸,意守两乳之间的气海(膻中穴),以加强心肺功能,改善腹胀气闷。

  也有人喜欢意守命门穴(十四椎下正对肚脐),以补益肾气。开始练功时往往不能很快入静,这时不可急躁,慢慢地就会熟练。

  第三步调身

  即调整控制身躯,保持一定的姿势,以帮助入静。长时间维持静态姿势,可以调整全身血液的分配。

  气功调身一般包括行、走、坐、卧、做5种情况,也就是5种练功姿势,任何一种姿势都要配合调心和调息。

  也就是说,既可以练“阵地功”也可以练“游走功”,根据所处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原则是“以自然为高,以舒适为法”。

  总之,练功的基本要求是“心要清,息要静,身要松(放松)”,并灵活调整动静、快慢、松紧等。

  三调之法,初练之人功夫浅,必然是“有意之调”,此时用意太过,反而耗神。

  练功纯熟之后,功到自然成,就会过渡到“无意之调”的阶段。概括起来就是“积极主动,持之以恒,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气功能够充分的从精神和形体两个方面同时都发挥出它卓越的功效,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疾病养生这块就越来越关注了。

  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纪,比如老年人希望的不就是可以延年益寿,多陪家人几年么,经常地练习气功,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到你,所以可以不时地进行气功锻炼。

  功法

  (一)姿势

  有行、立、坐、卧4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要求头顶如悬,闭目内视,耳听呼吸,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保持从容自然。

  (二)呼吸

  其特定呼吸法是鼻吸鼻呼和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因为只有通过呼气运动,才能推动真气下入丹田。

  (三)意念

  1.呼吸注意心窝部

  (1)先将练功条件准备好,即缩小视野,注意鼻尖少时,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气,勿使闻声,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顺其自然。

  再呼仍如前法。练习一定时日后,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这也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如果还是杂念纷扰,可用数息法,直至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2)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有条件可安排固定的时间,养成习惯,对静心很有帮助。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功。

  (3)练功3~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5~10天,心窝部有温热感,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为第二步气沉丹田打好基础。

  2.意息相随丹田趋

  (1)当第一步功法做到呼气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呼气向下延伸,一步一步自然地向小腹(丹田)推进。

  (2)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3)练习一段时间后,呼气时会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这是胃肠功能增强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如果长期的心理压抑,或者紧张都会引起人生理上的各种病症,这种因为心理原因而引起的病症,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

  反之,如果能够经常地保持心理愉快,那么生理自然也会很少生病了,练习气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帮你解决掉这种困扰,使身体免受这些原因引起的病变。

  3、疏通

  由于人体正常的组织和经络都是通畅的,因此气机运行时通过正常的组织和经络时一般是没有感觉的。

  但人体经络中通常会有很多小的气滞点,这些小气滞点尚未形成病变,所以平时没有什么感觉,但由于练功后能量的增加,运行力度也随之加大、加上练功时意识内守,对身体的感受远比平时敏感,气机运行在疏通这些小气滞点时便会产生热、涨、麻、疼、痒、冷、重压、蚁行感等八触现象,俗称“气感”。

  当气机运行到有明显病变或不正常的经络时,气行受到强大的阻力,这是因为所有气质性病变的部位,经络都处于淤滞或堵塞状态(气滞、血淤、痰凝、湿聚等),气要通过受到病变的阻碍,就形成了两个相反的力,冲击力和阻滞力,病变部位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会出现明显的反映,如:疼痛、发热、出血、及其他类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

  这便是气功界通常讲的“气冲病灶”。道家气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脱胎换骨”前的“大死大活”过程。

  气冲病灶的过程,少则几小时、几天,多则几个月,有的病情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种疾病的学员,甚至经历几年的气冲病灶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长短,(撇开精神因素和念力调控的因素)是以修炼者自身所积聚的能量的量级和体内需要修补的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的多少来决定的。

  三、关于气冲病灶

  (一)、气冲病灶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过程。

  1、找病

  当气机运行受到较强的阻力而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机的运行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当另一运行路线再次受到强烈的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环,一方面将体内足以冲开的小病灶(气滞点)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暂时冲不开的病灶一个个地暴露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找病的过程。

  2、翻病

  第一阶段的找病过程使绝大部分经络变的更为畅通,修炼者的能量在不断的练功中得到加强,便会直接冲向已经找到的病灶,并以更大的力度加以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更加突出,各种疾病都被翻了出来,这就是翻病的过程。

  翻病过程是修炼者修复体内疾病的相持阶段,也是经历痛苦磨难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但修炼者自身会感到身体的明显不适,病情“明显加重”。

  如果此时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往往也处于暂时的失衡状态而变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气功将这一阶段称为“大死大活”阶段。

  不少患者由于对气功治病的机理不了解,往往在这个阶段败下阵来,放弃继续修炼而导致半途而废,实在可惜。要知道没有“大死”的过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结果的,更谈不上“脱胎换骨”和“返老还童”的效果了。

  3、退病

  病灶和真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后,随着修炼者不断练功,体内的能量不断得到补充,病灶(大的气滞血淤区)在真气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化解、缩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觉的各种疾病的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消失。这就是退病的过程。

  4、冲击

  (二)、找病翻病的三个层次

  找病和翻病的过程是不以修炼者主观愿望为转移的,气机运行有它自身的规律,它不但要把你了解的病翻出来,还要把许多你并不知晓的疾病也翻出来。

  因此往往会给一些不了解气功治病规律的修炼者带来困惑,有的甚至误认为自己练功出了“旧病未去、反而病越练越多”偏差。

  其实这是道家气功修炼中极为正常的好现象,因为筑基补漏,不能光去修补你知道的病,必须对身体进行全面彻底的修复,才能真正算得上“脱胎换骨”。而“全面”、“彻底”,必然包含了三个层次的疾病。

  1、过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过的伤病,有些虽然早已康复,但因伤病在愈合时组织结构发生某些变化(组织粘连、手术刀口的疤痕等),经络组织并不通畅,气在冲击这些组织时,便会出现疼痛,酸涨等旧伤旧病“复发”的症状。

  2、现在的病

  你所了解的现时正患的疾病,气冲时便会出现症状加重、疼痛加剧的现象。

  3、未来的病

  所谓未来的病本身就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并不了解、尚无症状的“已病”(已有的病);

  呼吸方法常用的有8种

  ①自然呼吸法。②顺呼吸法。③逆呼吸法。④停闭呼吸法。⑤鼻吸口呼法。⑥气通任督脉呼吸法。⑦潜呼吸法。⑧真息法。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

  要领

  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

  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

  【气功与中医】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

  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

  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

  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

  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与体育锻炼相比,气功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气功锻炼是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

  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

  气功的呼吸法气功有六种呼吸方法,也就是气功由浅人深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为自然呼吸

  吸气时嘴稍张开,上下牙齿微微相合,舌尖抵住上腭,随着用鼻吸气,腹部要凸起。呼气时,嘴要闭住,舌尖抵上腭,随着呼气,腹部要收缩。练习的时间,每天少半小时。

  以下各阶段都是每天半个小时,效果是力量增加,精神振作,肺活量加大。

  第二阶段

  为阴阳循环(小周天)

  什么叫阴阳循环呢?按气功的说法,人体的前面属阴,后面属阳,小周天就是指气在上身循环周转。阴阳循环的呼吸方法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凸起,所以又称反式呼吸。呼吸还是用鼻,而且用意念引导气循环于上体,即以意领气。

  呼气时要意识到气由头顶经胸部而下降到丹田,吸气时要注意到气由丹田经尾椎、脊椎而达头顶。吸气时要提肛。如果是站势,吸气时脚趾要抓地,这都是为了使气上提。练习的时间为90天。有治疗肺病、肠胃病、心脏病、气喘及高血压的功效。

  第三阶段

  为阴阳循环(大周天)

  大周天就是把气扩,展F身,因为有了前两个阶段的基础。把气已经练得深长了,所以气的循环可以扩展到全身。呼气用口,吸气用鼻。呼气时腹部凸起,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要意识到气由头顶经丹田下沉到涌泉(即脚心)。

  吸气时要意识到气由涌泉经尾椎、脊、颈项而上达头顶。吸气时要提肛。如果是站势,脚趾要抓地。此功练半年,效果同第二阶段,并能健全神经系统。

  第四阶段

  为调息,也叫自然呼吸

  好像又回到第一阶段的自然呼吸,腹部的凸缩同第一阶段,但要比第一阶段呼吸深长得多。为什么要安排第四阶段的自然呼吸?这是为了使内部器官得到平衡的发展,不致出现偏差。历程是60天,效果同前两个阶段,并能使内部器官得到平衡发展,能治疗消化、呼吸器官的病症。

  第五阶段

  为喉头呼吸,也叫加强深呼吸

  为什么叫喉头呼吸呢?因为喉部要尽量张开。喉部张开,可以加强、加深呼吸。这一阶段腹部的凸缩同第二、三阶段,也要运气于全身。此段时间为90天,效果是使内脏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