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不明的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的首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1978年我国全国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上报道了万余例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其中慢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47.8~65.7%,也就是说每10个中国人中,患有慢性胃炎者就有5~7人。慢性胃炎的概念,是由法国医学家布鲁萨斯于1808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炎症是由刺激引起的,而炎症的最初表现在胃肠道。自从纤维内窥镜应用于1晦床以后,对于本病的认识才开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目前所公认的慢性胃炎的实质是:胃粘膜的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了改建,并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其临床表现为,轻度毫无症状,或有消化不良症状如饭后饱胀,嗳气等,重者则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疼痛,尤以进餐后为著,此外还可出现贫血、消瘦、腹泻等。尽管该病对于人类并不是十分致命的,但是由于其发病率高,却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的正常运动。另外近些年研究发现,慢性胃炎中的一种——萎缩性胃炎具有很高的癌变可能性,因此,被称为胃癌前期病变。目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很多,传统的有胃舒平、胃u、以及近几年蜂拥而至的胃必治、泰胃美、三九胃泰等等,然而没有一种能够真正成为治疗慢性胃炎的特效药、首选药,原因在于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

医学家们仅能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将其归纳为几点:

1.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烈酒浓茶、咖啡、吸烟、食用辛辣食物,口服水杨酸盐类药物,摄食时不细嚼,使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

2.鼻腔、口腔、咽喉部位慢性感染,将细菌或毒素吞入胃内。

3.胆汁反流,由于幽门功能失调或胃次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反流到胃内,破坏胃粘膜屏障。

4.胃酸缺乏或营养缺乏,细菌在胃内容易繁殖。

5.阳性充血、心衰或门脉高压时可使胃长期处于淤血状态,胃壁组织持续缺氧。

6.内分泌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

7.免疫因素,有人在壁细胞中发现了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

8.遗传因素,目前已受到广泛重视,因为统计学表明,在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患者家属中,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表明有家族聚集倾向。

9.另外近年来有人说在胃内发生了幽门弯曲杆菌,是致病的因子,这还有待于医学科学界的专家认可。

由此可见慢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娇贵的病变,任何一种不良刺激,都可能引起发病,并且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其原因是没有发现治疗该病的根本方法,归根到底就是没有找到该病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