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 简述太极推手中的劲与力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习练太极拳要熟悉劲与力关系。劲与力在太极推手中有广泛的运用,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下面随着而太极拳推手了解一下吧!
太极推手中的劲与力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发展中诞生的优秀拳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成熟期形成的一枝奇葩,太极拳不仅是门武术,也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现代太极拳往往追求其唯美养生健身“太极操”的习练,逐渐遗忘了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
在众多拳谱中总是反复强调太极拳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太极拳的发劲是太极拳重要的进攻手段之一,发劲主要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冷劲”或称为“短劲”。
练太极拳推手要熟练运用劲力,劲与力之间的关系在太极拳推手中体现,能提高你的技击能力。
太极拳高手“温柔”的一拳,可以造成对手人体严重的内伤。这种“劲发一点,点点透骨,形成对内脏的“穿透力与震劲” 才是太极拳修炼的结果。
先说下力与劲的概念。肌肉收缩与伸张产生的力量叫力,关节间对拉产生的争力与骨骼间旋转产生的扭力,二者相加叫劲。争力与扭力才是内家劲力,也是太极拳所谓的刚柔之劲。太极拳的刚柔是关节争力,骨骼扭力与肌肉伸缩力的综合训练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节节分家与劲力贯通及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为了更清楚的阐述,我把人体发出的力量分为三个层面。
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丹田是人体力量集合地,在太极拳实战中,通过丹田力量的释放,达到技击目的。
第一种是本能的力量,发出的力是以肌肉伸缩力为主,往往是局部的、随心所欲的,是不讲究身体协调的状况下发出的,在太极拳中称之为“拙力”,也就是“肌肉力”。不需要专门的锻炼,是与生俱来的。
第二种是要讲究全身协调,并通过胯关节的折叠转换使上下肢体合一,蓄力后瞬间形成一个极刚的框架并发出的整体力量,这种发力方式称为“整体力”。
它通过一屈一伸蓄力后瞬间发出,肢体上下形成一个整体,把全身的力量作用在某一点上。整体力的要点是把上下身子穿起来,脊椎不能晃,上下穿起来要像一块门板,由胯的转换、分配发出。
这种发力方法在中国传统武术上面随处可见,包括在拳击散打中,它归属于爆发力范畴,是高度协调下的全身肌肉伸缩为主加入骨架的配合产生的力量。
它介于力与劲之间,一般人通过正确的协调训练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种力量是整体爆发力。上面二种力量归属于外家拳范畴。
第三种是我们传统中所谓的劲,这个劲,既然自古以来都有这一说法,那肯定有它的道理在。
我们给它定个位,在打击的时候,基于全身节节分家的基础,通过关节间产生的争力及骨骼间产生的扭力,两者相加所达成的加速度在骨架之间节节传递并贯穿整体,这种力称之为内劲,可以在不动声色中完成。这种劲力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归属于内家拳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