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经典壶型 十大经典圆器类型及由来

  紫砂壶的壶型有很多种,其中圆形的比较多,相对必须受人们的喜爱。但是你知道十大经典圆器类型有哪些吗?它们每一种的名称由来你都知道吗?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小编一起来看本文吧。

  目录

  1、什么是石瓢壶 2、西施壶的由来

  3、紫砂壶型之掇只壶 4、壶韵乾坤——秦权壶

  5、紫砂葫芦壶的典故 6、紫砂壶精品之井栏壶

  7、经典圆器类型之潘壶 8、浅谈容天壶的由来

  9、如意壶名称由来 10、莲子壶的由来

  11、不同类型紫砂壶的区别

  紫砂壶壶型种类繁多,但综合归纳下来,大体有圆器、方器、花货器、筋纹器四种类型,其中紫砂圆器偏多,以下十类经典圆器类型,备受大众喜爱。

  什么是石瓢壶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在石瓢的发展历史中,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不得不提,苏轼一生辗转南北,仕途不顺,在人生遭受坎坷时,他就把相当多的兴趣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的品味上。

  因政见不合,苏轼被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当时金属烹器,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又有“梁”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就是后人说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铫”也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直至到清朝的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又有了变化,更趋向于文人化和艺术化。

  陈曼生,一位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西冷八家”之一,清代县令,颇爱收藏。

  曼生在做官之余,经常喜欢微服简从,游走市井间,偶尔淘选古物来收藏。一天在街角看到一乞丐,面前放着一个石器,曼生不曾见过,很好奇,上前细细观察。发现这器皿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然很破旧,但依然典雅古朴,在器底竟有“无了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曼生看了很喜欢,就拿二两银子打算购买。但乞丐看他高兴的神情,以为是宝物,要十两银子才卖,曼生很生气,假装要走,乞丐一急,赶紧卖给了曼生。曼生如获至宝,赶紧回家清洗干净,一看,果然是一元代所制石瓢,且有瓢柄,曼生是紫砂玩家,之前没见过这种器型,所以想仿制一把,以它为型加流、盖绘制,多番修改,最终成型,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由此曼生石铫诞生了。

  壶韵乾坤——秦权壶

  1973年在苘山出土的秦代铁权是秦始皇在全国统一度量衡时统一铸造的衡具,全国仅存有两枚,系稀有文物。

  关于秦权有诸多说法,有说是秦权钱,为秦始皇统一货币的象征。有指用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陶、瓷、石的秤砣和后世的砝码,秦权也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

  还有指代是秦统一六国的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秤砣外型,但最早是谁创制了秦权壶,这个就不得而知。

  因为是模仿秤砣的造型而创意的茶壶,颈、肩、腹、足,顺势而下,仿佛一个有诚实而自信的商人,端坐店铺之内,想像于千里之外。嘴稍平代表买卖平等,把浑圆代表有坚强的经济后盾,壶身四平八稳代表威震四方。

  仔细观察秦权壶,你会发现,整壶的龙形把手,最为出色,未采用普遍的环耳形把手。在这里还蕴含着一个小故事,据山海经.海内经介绍,大禹的父亲鲧,为了给百姓治水,私自窃取了上天的息壤,被天帝杀于羽山之野,终年不见天日。只有叫做烛龙的神龙,口衔蜡烛,带来一线光明。鲧死后精魂不散,尸体三年不腐,天帝怕他复活,派人带“吴刀”为鲧剖腹。在鲧的躯体被剖开的时候,从他腹中跳出一条虬龙,盘曲腾空,这就是鲧的儿子大禹。而鲧的尸体也同时化为一条黄龙,沉入羽渊。同时,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也得到应龙的帮助,进而奠定了夏朝建立的基础。

  历来的秦权壶,壶身大多有铭文题刻,其中晚清书法家梅调鼎所题诗文最令人称道:“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桃源诗意,生活情趣跃然壶上。

  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壶之王者,非它莫属。

  秦权壶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态度,一种价值载体,“壶韵乾坤”最让人感动的正是它宁静下来耗费的时间和心思。这与管弦丝竹磨出来的悠长的、潺缓的、婉转的昆曲腔调相似,壶韵乾坤”的细腻对于当今时代的浮躁是一种沉淀和涤荡。

  品茶,品味的是茶汤,感受的是温暖,收获的是人生。人生如茶,其实生命都是在一次次的上下起落之后,才终究释出了一脉人生的幽香。伴着那丝丝缕缕的茶香,一杯清淡茶,品味人生沉浮;一颗平常心,穿越万千世界。所谓“乾坤”,人生的乾坤即表现在壶里。

  “权”即“秦权壶”,以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为原型设计制作。整个壶浑圆稳重、气度泰然。为了表现“权”,特意选择了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龙”。以“华夏第一龙”红山玉龙为壶把,以故宫团龙戏珠纹作为装饰,权高位重。考虑到做大事之人,不仅要有权,更要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在壶的另一侧加入《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篇,寓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除了精湛的工艺,紫砂壶之美还源自材质泥料。牛盖莲子壶选用的材质为罕见的本山绿泥。作为紫砂泥中的夹脂,本山绿泥泥质相对较嫰,在业内被称作“泥中泥”,可见其储量之稀少,弥足珍贵。本山绿泥沙感强烈,表面质感十分丰富,烧成后砂性质感明显,具有骨多肉少的触摸感。独特的泥料品质,使壶体胎质细腻,泥质柔和,表层砂与粒子若隐若现,颗粒均匀,肌理犹如梨皮,光泽莹润,甚得天趣之妙。

  紫砂壶作为积淀了文人气息和内涵的传统工艺,在器型的设计中往往寄寓了壶艺家的巧思与雅趣。东方艺术的特质是含蓄,牛盖莲子壶造型的象征意味,拓展了无限的审美空间。壶里壶外,自蕴诸多深邃的哲理,那是朱剑芹对艺术永不懈怠的追求,凝聚了她对生命的体验,对艺术的感悟和对师承的虔敬。

  以圆为基调的莲子、掇球、掇只、潘壶四种相似壶型的区别

  紫砂壶的魅力之一在于壶型的千变万化,同一类壶型不同名家做的样子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一直以来总想收集一些类似的例子,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莲子、掇球、掇只、潘壶这几种壶型分得不是很清楚,最近收集了一些资料,略作整理,拿来与壶友们讨论、分享。以下内容是以我认可的观点来网摘整理的。如有不妥欢迎不同意见者指正。

  莲子、掇球、掇只、潘壶这几种壶型最早是谁先出现的,有一种说法是最早是莲子先出现的,早在清代雍正年或更早就已经莲子壶器形的存在了。原始的莲子器形,一圆叠一圆,从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现中国传统寓意中的“连生贵子”。现在的莲子壶型基本上是这样子的。

  而掇只壶,是莲子演变出来的拉高版本,究竟是先有掇只、还是掇球,实在是无从考究。《宜兴县志》中提到有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称得上是壶中之王了。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把紫砂壶呢?这说的就是“大亨掇只壶”了。

  再说掇球壶,掇球壶是清中期邵大亨创作并制作的,关于掇球壶的设计理念,我早前在壶海文粹里写过。掇球壶的做法是需要依靠部件和整体表现出圆的概念。说得俗气一点,大亨掇球是用圆规画出来的器形,很标准的多圆组合。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而民国时期的紫砂大师程寿珍又以自己的理解而作了至今仍为广大壶友喜爱的寿珍款掇球壶。

  最后说潘壶,潘壶可以看作是以上几种壶型的复杂的组合,可高可矮,但一定是圆,清代的潘壶没有大品,是为了销往南方地区冲泡功夫茶而设计的实用器。圆润,好把玩,倒茶方便。从高潘壶的整体器形上看,仔细看会感觉很像掇只壶的“倒立”版本。 以下是现在常见的潘壶样式。

  不同类型紫砂壶的区别

  “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后来冯友庭与程寿珍师徒把掇只脖子加高,盖更接近半圆型,壶钮也更圆,这样就象三个摞起来的球,所以叫掇球。

  容天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取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

  吕尧臣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总的说来,掇球的感觉像是从下至上大中小三个球摞在一起,像是祖孙三代从爷爷到爸爸到儿子;容天的感觉像是一个大肚弥勒佛,稳稳地盘坐在那里。容天的流是直的,像石瓢一样;掇球的流是弯的,弧度要和把相对应。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紫砂壶壶型中十大经典圆器类型紫砂壶的由来,看完是不是收获非常的多啊。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由来,对于它们的区别也要分的清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