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的好坏与鉴别
大家对紫砂壶有多少了解呢?估计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紫砂壶,摸起来非常的有质感,但你真的认识它吗?知道紫砂泥料有什么不一样吗?如果来鉴别紫砂泥料呢?紫砂泥料与茶叶是如何搭配的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目录
1、紫砂泥料里别样的世界 2、宜兴紫砂泥料及历史
9、走出紫砂泥料的理解误区 10、紫砂泥料大红泥和小红泥的区别
11、紫砂泥料和化工泥的区别 12、紫砂泥料与各类茶叶的搭配
紫砂泥料里别样的世界
紫砂泥分布在宜兴丁蜀镇,即使在宜兴,也只能在丁蜀镇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才能够找到。宜兴紫砂泥是紫泥、红泥和绿泥的总称。
宜兴紫沙泥的矿物组成,属于含富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类型,其具备了宜兴紫砂陶严格的工艺要求。紫砂陶土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紫泥和绿泥都产于甲泥矿中。甲泥是一种脊性粘土,紫红色,色似铁甲,故名“甲泥”。甲泥矿中甲泥储量最多,紫泥、绿泥储量较少,紫泥仅占总储量的3-4%。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故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所以,紫砂的泥料,也只有在大量生产日用陶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因为这种深藏于岩层下数百米深处的“甲泥”之中的紫泥。
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沙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
红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紫砂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
绿泥是紫沙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俗称生泥,泥似块状岩石,经堆放在露天稍事风化,待其松散,然后用锤式破碎机初碎,轮碾机粉碎,泥料过65目筛,湿水后通过真空练泥机捏练,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料。红泥、绿泥的制备与紫泥相同。
谈到紫沙泥料的练制,在五十年代以前,还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晒干捣碎的泥团围成一圈,用河水冲洗,人站在里面不停地走动、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今人实难想像前人在练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后。到六十年始采用机械化、有雷蒙粉碎机、搅拌机、真空练泥机。
为了丰富紫砂壶的色泽以及外观,满足创作设计和工艺变化的需求,艺人们通过将几种泥料配比和混合,或在泥料中渗入一些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之产生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通常名家对泥料的配制方法都各有自己的门径,通常是不会公开传授的,从而形成紫砂泥的某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专利,也更加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石榴皮、栗色、朱砂紫、梨皮、海棠红、墨绿、青灰、冷金黄、黛黑、金葵黄……等多种颜色,成功的吸引了紫砂藏家们的眼球。紫沙泥如果再掺入钢砂、粗砂,产品烧成后珠粒时现,产生了十分特殊的视觉美感。
紫砂泥料的制作过程
文人对宜兴紫砂推崇备至,宋、元、明、清诸代都有专着详细介绍。所以紫砂茶具这东西,挑选那也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最好的就是把茶具直观的呈现眼前。
紫砂壶的质量性能首先取决于原料的质量和性能,其次决定于生产的工艺过程。几乎所有的天然陶土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多的达到8%,少得也能达到2%,这种泥料烘烤出得胎质会呈现褐色或紫色。因为泥料的含铁量不同,在经过适当的调配,就能烧制出不同颜色的茶壶。紫色泥的主要矿物为石英云母和赤铁矿。同时紫砂泥还含有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化学元素。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是紫砂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紫砂壶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100—1200摄氏度之间,采用的是氧化法。烧成后的成品吸水率小于2%,表明它的气孔率介于陶和瓷之间。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上原因共同作用,促成了紫砂壶的与众不同。
泥料制作过程: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似块状岩石,经露天摊晒风化,使其松散,然后经初碎、粉碎,按产品要求的颗粒数目,送风筛选。筛选后的泥灰,由搅拌机搅拌成一块块泾泥,经堆放陈腐处理,再把腐泥进行真空练泥,这样便成为供制坯用的熟泥。 在紫砂泥练和制备过程中,所用水的水质十分讲究。水质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紫砂泥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坯的干燥、烧成收缩率小。陶瓷工艺师们把几种泥料以不同配比混合,有时在泥中和以粗泥砂或钢砂,更为夺目。紫砂壶并不一定就是紫色,高温烧成后呈现各种各样的奇丽的色彩,有朱砂红、枣红、紫铜、海棠红、铁灰铅、葵黄、墨绿、青兰等等。紫砂壶不上铀。 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
假紫砂泥料的制作方法
随着紫砂收藏热潮的兴起,藏家们开始争相收藏紫砂,但是目前紫砂市场上的的仿冒品越来越多,对于很多藏家来说避免收藏到假壶是很大的一个问题。面对假紫砂,笔者今天就告诉大家假紫砂泥料是怎么制成的。
紫砂壶正统的做法首重泥料,若遇到走速成路线的制壶者,其用的泥料会加入化学颜料,在烧结之后几可乱真,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辨识,同时身价也可与真紫砂卖得一样贵,这也是化学调制各色紫砂壶大为猖獗的原因。那么假紫砂泥料都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首先是以化工壶以次充好。制壶者用劣质泥相互调配,然后用化工原料着色,烧制成壶。其次是做旧壶瞒天过海。制壶者把低仿壶以浓茶汁、中药汤或酱油等煮透,长久浸泡,弄出“包浆”、“茶锈”,或埋入地下,退壶身的火气,以古壶面世。
再次是做假窑变壶偷梁换柱。制壶者通过泥料色泽的选配加窑火的控制,人为设计色泽的不规则变化,谎称自然跳色窑变。此外,还有用泥壶假冒紫砂壶。制壶者以黄泥等为原料制壶,然后用墨汁、鞋油、沥青等反复涂抹、浸染、晾干,内置浓香型茶叶。
紫砂泥料的好坏与真假
紫砂壶泥料的好坏,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取决于矿源的品质。其次,加工、配方、练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更细一点考虑,制作作品的工艺,施工的功力及烧成的条件等,也都会影响到材料的最终表现结果。前面我已讲了有关矿源及配制的大概过程,不过,一般玩家因为没有感性认知,还是无法看懂泥料的真正好坏。我想,大家可以用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可以把几种相似的作品,从色泽的自然性、颗粒的丰富性、质感的柔和性、结构的致密性等方面进行对比;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对比。
总之,鉴别真假好坏的最根本要点,还是在于其可欣赏范围的内涵和机理质感。至于表面的亮度和敲击声音的清脆程度,那到不是绝对的标准。有的壶很亮但却不一定是好泥,有的壶敲起来很响却不一定是好料。这些,都是要进行综合全面地评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此外,不同色调的泥料,对于所因该表现的具体造型,也是需要考虑和讲究的。比如,活泼圆润的款形比较适合用红泥来做;浑厚凝重的形态比较适合用紫泥来做;而端庄方正的造型则适合于更深颜色的表现。一般来说,简洁是一个基本原则,越简洁的形制却越是难做好。而越是自然简单的色调,留给玩家品味的空间就越大。
按矿物学结构的角度来看,宜兴紫砂泥料和其他许多陶土一样,主要是含硅、铝、钛、铁及一些颗粒不等的盐类物质,只存在组合比例和颗粒构成上的一些区别,因此,只要黏土和矿粒级比合适,可塑性大致在可制作的范围之内的泥料,都是可以用传统紫砂工艺来制成杯、壶、盆、罐等器皿的。因此市场上有许多紫砂产品所用的泥土,都是采用了本地黄龙山以外的矿料。
当然,其品质是难以达到本山矿的质量指标,不过,也有一些泥质是比较接近的,这让没有深度专业了解的人来辨别,恐怕是很难。但既然矿质指标都是相接近的原料,那么真与假又怎么能有绝对的标准呢?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1、任何东西的造假,都是由于市场需求量过大以及部分商人逐利胃口的膨胀所致。2、丁山黄龙山底下,上世纪七十年代勘测其总含泥量为二百万吨左右,且这里面还有许多不能制作茶壶的夹层料。在台岛掀起的那股持续了近十年的第一春(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还是能够富足供应的。
而今天大陆市场的需求量已远远超过当年,就目前整个宜兴紫砂壶产区的泥料需求量来估计,光茶壶大约每天要消耗三十吨以上,而杯盆罐以及杂件的用泥量则更大!可想而知,全部要用黄龙山底下的矿源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维系大陆市场的需求,势必只能寻找其他可以代替的泥矿,故真假二字,有时就实在只能含糊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