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制壶工艺 紫砂的主要制壶工艺有哪些
紫砂壶是非常漂亮的,而且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深受人们的喜欢,有些人当它当做宝贝,平时更是保养、爱护之至。那你对紫砂制壶工艺有多少了解呢?知道紫砂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多少工艺手法吗?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目录
3、紫砂制作的镂雕和浮雕工艺 4、紫砂壶的刻绘工艺
5、紫砂壶的粉色工艺 6、紫砂壶抛光工艺的知识
7、紫砂壶的烧成工艺 8、紫砂壶壶口的工艺玄机
9、水平壶制作工艺 10、花货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11、紫砂提梁壶及其制作工艺 12、全手石瓢壶的制作工艺之考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紫砂的主要制壶工艺包括调砂、贴花(竹叶)、冰纹(开片)、铺砂、绞泥(收缩度)、水洗、窑变,焐灰。
调砂: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据要求调入各种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质颗粒,以提高颗粒密度。调入的颗粒和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
贴花(竹叶):贴花装饰多作为花塑器的附件,如花叶、花朵或竹叶。用泥浆粘贴于装饰部位,如用壶本色泥贴花,沉静质朴。用不同泥色贴花,则鲜艳夺目,对比鲜明,富观赏性。贴花装饰应视题材和不同装饰效果而定,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冰纹(开片):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而紫砂工艺亦借鉴了此种工艺。
铺砂:铺砂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绞泥:绞泥亦称“绞胎”,从漆器犀毗技法中移植而来。先用两种不同色泽的泥料相间揉合,挤压成泥胎,形成自然花纹,似木理纹、水波纹、花石纹、蝴蝶纹和流云纹等,色彩对比鲜明,具自然之趣。绞泥装饰特别需注意,不同色泽的泥料必须烧成收缩率相仿,否则边缘会产生裂缝。
窑变:是指陶瓷在烧成过程中,原料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一定量的CO渗入作用,发生材质学结构上的转换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体现在色调和层次两个方面),烧制出丰富而特殊的状态与效果的过程。那种把生坯烧熟或几种物质融化流淌的现象并不叫窑变。
焐灰:" 焐灰"是老的说法,就是将烧嫩欠火或其它因素需要改色的茶壶,放入陶瓷钵头内,再用柴草灰焐好密闭,在低温缺氧状态烧制(还原气氛烧制,利用紫砂主要着色的铁离子在低价状态成现灰黑色的原理)。紫砂壶焐灰,因为效果特殊,有"温润如墨玉,坚质似铁石"之美誉。
紫砂制作的镂雕和浮雕工艺
在古老东方的民族艺苑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紫砂壶,它历史悠久,壶风千秋,品种万样,造型变化无穷。一把好的紫砂壶作品,在其设计上一定要能较好的实现泡茶功能性,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人们的审美情趣,能引起人们在情感或是经历上的共鸣,紫砂壶的工艺发展至今多种多样,其中镂雕与浮雕虽然不常用但其制作难度以及其美观度着实令人赞叹。
紫砂的镂雕工艺
早在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制作黑陶就已盛行镂孔装饰,有方孔、圆孔、扁孔、三角孔、菱形孔以及各种形状的镂孔,其排列方式多种多样。
紫砂壶中的镂雕装饰,明末清初已经出现,康熙朝较为流行。为了迎合小市民情趣,各种花样都渐渐出现了。玲珑八竹壶,无款,高13厘米,宽9.1厘米,由香港茶具文物馆罗桂祥收藏。该壶为乾隆前期作品,壶体为八根大竹段组合而成,壶嘴、纽、把均为竹节,大竹段镂孔为竹竿和竹叶,整个造型、装饰处理还算雅致,只是使用时略有不便。
今天,紫砂壶中的镂雕装饰,多用于壶盖、纽等。类似此种造型及装饰已较为少见。
紫砂的浮雕工艺
汉代佛教传人中国,陶瓷装饰上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莲花是佛教艺术的题材之一。陶瓷上的莲花装饰最为突出,常以贴和浮雕等技法表现各种形态莲瓣和其他纹饰。实际上,贴花技法和浮雕技法在效果上往往有许多相近之处。
“龙”在堆花工艺中的演变
龙在中国是人人皆知的神物,在所有的动物神中,龙最受人宠爱,最具有生命力。数千年来,在我们中国,人们遇旱就向龙祈雨;为了保证建筑、桥梁的安全,期望它们免受水、火之灾,人们把龙装饰在房屋和桥梁上;遇到男女幸福结合的喜事,则称之为“龙凤吉祥”盼望孩子上进,又称之为“望子成龙”;每逢节庆,还要舞龙灯、竞龙舟……凡此种种,究其原因就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方面的象征。
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崇拜的民族象征。而在陶瓷堆花装饰中龙纹一直支撑着相当重要位置,它占据了堆花装饰的“半壁*”。一方面,它蕴藏着极其广泛和深沉的文化含义;另一方面生动、神异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所以被堆花装饰广泛应用。
在早期的陶瓷堆花龙缸上把龙纹装饰成“蛇身”、“鹰爪”、“龙鳞”、“兽头”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再配合一些简单的水波云纹,使产品古朴庄重,装饰画面生动活泼。早期的龙纹装饰,虽气势庞大,但堆花制作手法只是运用了简单的“撕”、“搨”手法。
一直到*以后在一代堆花艺人的装饰创新中,有了“堆花系列金钟”、“蟠龙系列陶台”产品。而且在堆花装饰手法上龙的各个部位上有了不同程度变化。龙的前左腿堆成“擒”,龙的右前腿堆成“拿”,龙的左后腿堆成“踢”,龙的右后腿堆成“托”,给人们视觉上富有生动、活泼、凶猛的装饰效果,并且在制作上运用了“撕”“搨”“捏”“搓”“堆”等。而且开始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竹子做的辅助工具。施釉绍成后画面中的龙,生动、活泼、气度宽广,更富有精神,粗壮有力。
近十年来,堆花技艺人员已经不满足以前的龙纹装饰,已从各种铜器、瓷器、木雕装饰等工艺中吸取营养,已有“正龙”、“团龙”、“开龙”、“降龙”、“飞龙”、“云龙”等,有了更多的题材,产品推陈出新,产品更富艺术性。而且从审美的角度及个人情趣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过去的单纯、古朴发展到龙在风云的流动、腾跃,使龙神情不凡,威武生动。运用到各种陶瓷器皿中,已从日用品发展到工艺品,从工艺品发展到艺术品,而且从工艺制作上更加细腻,全面地运用了“揿”“捏”“搓”“堆”“描”“塑”“划”等各种手法;在工具使用上,更丰富、更多样等。从民间的剪纸、建筑装饰中吸取营养,使新产品层出不穷,其精美卓越的艺术水准在屡次的全国、省部级陶瓷艺术展评常常摘金。现代的工艺人员以强烈的情感赋于以龙新的精神、尽情抒发创造者的心怀。
民族的历史即是继承和发展,而龙纹的各种阶段的发展就是均陶堆花工艺的发展史。均陶堆花技艺人员运用他们的才智,创造性地把龙纹堆贴这一题材之精萃发挥到了极致。愿堆龙工艺这个陶瓷工艺中的一朵奇葩象龙一样腾飞。
综上所述,焐灰的原理就是泥料中主要的着色元素氧化铁在缺氧的环境中和木炭粉发生反应,被还原成了氧化亚铁,所以焐灰没有任何有害化料的加入,只是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了颜色变化。
紫砂壶金银丝的镶嵌工艺
金银丝镶嵌的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起跻身于紫砂特种工艺行列,精品佳作层出不穷。金银丝镶嵌的材料,一般以银丝为主,锡丝也有人采用,金丝的镶嵌则使紫砂壶更增添价值。
金银丝镶嵌的工艺操作,采用堆、雕、镂、塑、嵌、刻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操作程序是参照金银错的工艺手法,先将纹饰图案画上紫砂壶泥坯并刻出凹槽,烧成后把加工好的金银丝嵌入槽内敲实,然后再磨平;也有不磨平的,使金银丝成立体状。但金银丝的镶嵌工艺与价值都要高于金银错的工艺与价值。
此外,不同于银丝镶嵌的还有“六银”。就是先将银熔化之后,直接绘在紫砂壶坯体外表,做工及价值感均低于银丝镶嵌。在古代不仅镶嵌金银丝,甚至施以珠玉、钻石等贵重材料,赋予砂壶奇珍异彩。
金银丝镶嵌的材料,一般以银丝为主,锡丝也有人采用,金丝的镶嵌则使紫砂壶更增添价值。现代擅长金银丝镶嵌的紫砂艺人以鲍仲美、施秀春夫妇合作的紫砂壶产品最为名贵,色泽对比鲜明,纹饰优雅细腻,深受海内外众多人士喜爱。
金银丝镶嵌的作品常用传统题材,寓意美好吉祥,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适用于豪华、高档陈设,显示华贵、端庄气质和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