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展民间美食大赛培养国际型餐饮人才

市商务局草拟《成都市发展餐饮产业,建设美食之都工作方案》

建立原辅料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成都美食绿色链条;每年组织民间美食大赛,培养千名国际型餐饮人才;3年培育5户销售额过5亿元的餐饮龙头和6个社区营养学校记者从25日举行的成都市推进餐饮产业发展、建设国际美食之都研讨会上获悉,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的有关要求,为加快成都美食创意产业发展,市商务局已草拟了《成都市发展餐饮产业,建设美食之都工作方案(2010-2012年)》,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建立原辅料质量追溯体系

《方案》在提出加快成都餐饮的产业化、标准化和连锁化发展的同时,首次明确要加快成都餐饮的生态化发展。按绿色食品规范推进郫县川菜产业化基地、谭鱼头原辅料生产基地、市饮食公司川菜工业园、四川省钦和堂食品公司基地等建设,建立餐饮业物流配送中心和原辅料及调料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成都美食环环相扣的绿色链条。

全市将整合餐饮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相关资源,研究制定中餐重点品牌生产标准,研发中餐新品种,把成都建成全球中餐川菜研发和创新中心。

每年组织民间美食大赛

为切实作好传统美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方案》提出每年组织开展民间美食大赛、社区厨艺大赛、家庭厨艺大赛等活动,不断挖掘梳理民间各种传统美食诀窍、方式和方法。实施成都川菜原产地保护工作,使传统美食不断发扬光大。同时,制定传统美食、小吃扶持政策,支持餐饮同业公会建立餐饮信贷担保,解决餐饮企业不能贷款开店的实际困难。

另一方面,瞄准汉堡王、海滋客、哈迪斯等,力争引进5家著名跨国连锁餐饮企业来蓉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培养1000名国际型餐饮人才。开发基于3G通信技术的多媒体学习课程,培养2000余名国际型川菜人才、30名*和国际级烹饪大师。

培育餐饮龙头和社区营养学校

在具体的产业发展目标上,《方案》提出要在3年内重点培育5户销售额过5亿元的餐饮企业,以现代饮食科学理念为依据进行川菜的研究、开发和菜品创新,运用分子烹饪技术研发5个川菜新品种,对20余种成都常见的传统美食产品进行营养、理化指标的检测分析,组配一周7套的营养美味套餐。

建立和改进1个技术装备先进、现代化的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培育6个社区营养学校,举办20余场食品安全、卫生与营养知识讲座。

三大板块构筑美食功能区

《方案》还对美食功能区的建设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将针对特色美食街与古镇、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大型商业中心和社区进行各有侧重的打造。

在特色美食街(区)和古镇建设上,将完善对宽窄巷子文化美食旅游街、一品天下经典美食街、同盛路大众美食餐饮街、优品道餐饮集聚区、金沙街群美食商业集群、兰桂坊美食旅游片区6条美食街的业态规划,引导餐饮企业向美食特色街区域集中;新建成都高新区铁像水特色街,锦江区盐市口成都小吃城。抓好特色美食配套设施建设,如金沙遗址特色街区景观及光彩改造工程,琴台路特色街区修缮维护工作,文殊坊、宽窄巷子二期配套设施改造等。加快成华区玉双路沿线餐饮企业提档升级改造,形成李家沱"美食一条街”。

在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的建设上,将打造主题餐饮聚集区,提升新津河鲜美食文化区,休闲一条街,龙泉洛带步行街二期,楠博苑步行街、青白江怡湖玫瑰园、剑桥商业街、温江鱼凫酒廊、都江堰夜啤酒长廊、川西古驿商业街;邛崃玉带香榭餐饮一条街,崇州唐人街,金堂金沙商业街,双流黄龙溪仿清街、金桥镇休闲观光一条街、郫县百伦特色商业街、大邑花水湾旅游街、安仁古镇特色街、蒲江西来临溪古榕街。

在大型商业中心和社区建设上,要引进粤菜、鲁菜、苏菜、湘菜和东北菜等国内重要风味流派落户美食广场。加快华侨城商业广场包装打造,促进餐饮高端发展;充分整合成华区现有存量资源,以SM广场和龙湖春风里、龙湖三千里等未来竣工的配套商业部分为载体,招商引资,形成城东中高档餐饮的集聚发展区。

来源:四川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