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茵与癌症

这里介绍与癌有关的细菌,系指人类体内的细菌。

食物中为何会出现致癌物

膳食中的脂肪、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们对人体健康极其重要。然而·摄人高脂肪、高蛋白的西方人肠癌的患病率较高,其原因何在呢?食物——菌群——致癌物

研究表明,经常食用不同类型的食物,其肠道内菌群的组成有明显不同。饮食进入人体内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质,是通过肠道菌群代谢完成的。也就是说,饮食类型决定了肠道菌群的种类,而不同类型的肠道菌群产生代谢产物也不同。其中,有的类型的肠道菌群通过分解某些食物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有致癌作用。

固醇——胆酸——致癌物

食用以高蛋白、高脂肪为主食的"西方膳食”,人的肠道中厌氧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胨球菌等厌氧菌类和乳杆菌属等需氧菌都增多,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如脱氧胆酸、3,12一二酮一58一胆烷酸、粪甾醇、粪甾酮等增多。胆固醇、胆酸虽不是致癌物质,但它们的代谢产物中有许多种致癌物质,如甲基胆蒽。这些产物就是在某些肠道菌群的作用下生成的。

胆固醇——脱氢酶一致癌物

希尔(Hm)对胆固醇做了体外试验。在4种具有脱氢酶细菌的作用下,胆固醇分子中产生了双键.成为一种有芳香结构的物质。其结构与环戊菲几乎如出一辙,这种结构是一些致癌物所独特具有的。以上4种酶中有3种是被副腐化梭状芽孢杆菌的脱氢酶所催化。胆酸—7仅一脱羟化酶——致癌物

有些种类的厌氧菌中有7a一脱羟化酶,此种酶能通过催化初级胆酸、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分别转化为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等致癌物前体或致癌物。

色氨酸——色氨酸酶——致癌物

在色氨酸的代谢产物中,有一些有直接或辅助致癌作用,其中包括吲哚类物质。人们食用大量肉类食物以后,肉食中的色氨酸在细菌色氨酸酶催化下产生大量ⅡjI哚及其他色氨酸代谢产物。据相关报道,厌氧菌中有3种拟杆菌属和1种枸橼酸杆菌含有色氨酸酶,具有把色氨酸催化成吲哚的功能。给大鼠喂肉食后,大鼠粪便中的色氨酸含量和色氨酸酶的活性均较吃普通饲料的大鼠高,从而产生丰富吲哚。吲哚进入肠上皮细胞中,从而在肠癌的发生中起到致癌或辅助致癌作用。因此食肉量与大肠癌发病率的关系十分密切。促进亚硝胺合成的菌群繁殖生长

硝酸盐、亚硝酸盐不是人体需要的物质,但人们不可能把它们完全摒弃于饮用水和食物之外,然而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内却有参与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危险。

当膀胱被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时.膀胱中的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仲胺在细菌作用下可产生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

英国的沃克索普(worksop)和哥伦比亚的纳里尼奥(Nirno)地区,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较一般地区高,当地居民特别是妇女的胃癌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专家们认为,硝酸盐是在膀胱中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作用下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使仲胺亚硝基化。当妇女患膀胱炎、男人患前列腺炎时,膀胱、前列腺中的致癌物二甲基亚硝胺等就有形成的可能,,尽管这些致癌物是在膀胱和前列腺中产生,但它们的靶器官却是胃,所以,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

"活化”致癌物

一些被摄人的外源性致癌物进入人体后不一定都致癌,般情况下是在肠道内菌群的参与下被"活化”后才有致癌活性的

苏铁素致癌物中的一种,但是,它必须在肠道内被小肠黏膜上的b一葡萄糖苷酶水解后才有致癌活性。假如让肠道中无菌的动物食人苏铁素,则不会引起癌症。假如动物肠道内含有能产生B一葡萄糖苷酶的细菌,苏铁素就有了致癌活性。可见,苏铁素这种致癌物,若没有"帮凶”——能分泌B一葡萄糖苷酶的细菌"帮助”,是不能"为非作歹”的.而万一有了"帮凶”"帮忙”,它的"害人本领”才能得以发挥。

胃癌致病菌

胃有两个开口,入口——贲门,出口——幽门。经过多年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把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列为I类致癌细菌。所谓"I类”,即肯定的致癌原,它就是胃癌的致癌菌。根据

欧洲胃肠病研究组研究了12个国家的15个地区的3190人,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患病率、病死率密切相关。我国胃癌高发区兰州市郊县(病死率40/10万)和低发区广州市郊县(病死率5/10万)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差别明显,前者为62.3%,后者为41.4%。这项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儿童期感染率不同所致。兰州市郊县不超过5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5 1%.而广州市郊县则只有1 5 1%

据报道,诺贝尔奖评委会2005年将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两位澳大利亚人,他们发现.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虽然与胃癌患病率密切相关.但不呈绝对的平行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的国家或地区胃癌患病率通常都较低,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的国家或地区的胃癌患病率却不一定高,比如非洲,中东、印度等,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但胃癌患病率却不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可能机制

研究发现,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到胃癌的发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感染常常从少年开始。在这个过程中,胃发生太多的变化。这个过程包括:慢性胃炎一胃黏膜萎缩一胃上皮化生一异形增生一胃癌。在这一漫长过程中,各种因素可单独或协同作用于不同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炎.也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几种可能的机制为:

(1)胃酸分泌:胃酸是由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的。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胃黏膜即发生炎症,胃酸分泌量的多少掌握着炎症的发展方向。胃酸分泌多者.易发展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很少萎缩,几乎不会发展成胃癌;胃酸分泌少者,幽门螺杆菌不但在胃窦生长,而且生长范围扩大到胃体,造成整个胃都发生炎症,且进一步发展,胃黏膜萎缩,发生胃溃疡和胃癌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引起胃炎,胃炎导致胃黏膜萎缩会使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减少又有助于幽门螺杆菌繁殖,形成恶性循环。这些研究说明,幽门螺杆菌宜于在胃酸较高的酸性低(pH)环境中生存,因此,胃酸分泌量多的胃炎患者患胃癌的危险性相对较小,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至于胃酸分泌量多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目前正在探讨之中,可能与遗传有关。

(2)胃内环境:胃黏膜有分泌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作用,维生素c有阻断亚硝酸盐与仲胺合成亚硝胺的作用。当胃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万一发生胃黏膜萎缩,抗坏血酸分泌机制被阻断,分泌量慢慢减少。胃内环境的改变还有利于硝酸还原菌的繁殖,有利于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有利于亚硝酸盐与仲胺合成亚硝胺,使发生胃癌危险性增加。

(3)分子生物学机制:有的专家提出,幽门螺杆菌可能的致癌机制为:①幽门螺杆菌的代谢产物导致胃黏膜受损;②类似病毒的致癌机制即细菌DNA整合宿主DNA引起宿主细胞发生突变;③发生炎症反应,由炎症发挥基因毒性作用。一些专家支持上面的第三种看法,即炎症刺激细胞增殖,而细胞的非正常增殖不仅增加了因为DNA复制加速发生细胞突变的危险,而且也大大增加了被外来因子损伤的危险,这两种危险都增加癌变的可能。研究证实了被幽门螺杆菡感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表现为高增殖状态.当幽门螺杆菌被消除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状态也会恢复正常。这与胃黏膜萎缩相矛盾的现象似乎无法解释清楚。预防年。治疗

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预防。幽门螺杆菌菌苗正在研究中,万一取得成功.将为预防胃癌的发生取得重大突破。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就是预防胃癌。那么.胃炎发展到什么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预防胃癌仍然有效.目前这个问题还是专家争论的焦点。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有甲硝唑和克拉霉素,但是,幽门螺杆菌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加强,使在人群中全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再感染的危险性有多大,报道不一。通常认为,发达国家人口的再感染率较低,国内报道,一、二年内再感染率为0.56%~1.10%,美国报道1 8个月后的再感染率为20A。

与口腔癌有关的三种细菌

美国波士顿福赛思研究所研究证实,牙龈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产黑色普雷沃菌和轻型链球菌与口腔癌密切相关。该所研�咳嗽碧颇�·马吉尔的研究小组发现,和229位健康人比较,45位口腔癌患者口中上述三种细菌含量都很高。马吉尔说,这几种细菌与口腔癌有一定关系。若以后的研究再证实这一点,医生可通过唾液样本展开大范围检查,就有可能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有500余种致癌的多环芳经达

多环芳烃是一种由很多致癌的及不致癌的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化合物,在空气、水、土壤或者食物等人类环境中普遍存在。其中3,4一苯并芘的多环芳烃碳氢化合物是人类环境中最重要的环境化学致癌物。如今已经对2000多种化合物做了致癌试验,有致癌作用的有500余种,其中200余种系芳烃类。在这些致癌物当中,多环芳烃是致癌物质的重要成分。因为:①在含有多环芳烃的化合物当中,除含有许多致癌和变异性的成分外,还含有很多种促进致癌的物质。②多环芳烃是石油、煤炭等石化燃料中含有的各种有机物质在不完全燃烧及还原下高温处理产生的。因而,在燃烧条件差,排气处理不充分的时候,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⑧多环芳烃在环境中虽是微量的,但分布很广泛,人们能够通过大气、水、食品、吸烟等摄取。

多环芳烃产生的原因是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几乎所有的碳氢化合物在燃烧和干馏过程中都可产生。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脂肪酸、糖类、氨基酸、纤维索,以及烟草、木材、淀粉、琼脂等在650℃一850~C热解,可产生典型的多环芳烃混合物。食品在烟熏、烘烤过程当中与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雾直接接触而受到污染,所以熏肉、熏火腿、香肠中可测得多环芳烃23—207毫克/千克,日本熏鱼的含量更加高。有学者调查,用木材或者锯末熏制香肠、熏鱼、熏肉、烤羊肉,以及被石油或者沥青,亏染的食品当中都含有致癌的3,4一苯并芘。有专家调查,1千克烟熏羊肉之中可含3.4一苯并芘1~2毫克。相当于250支香烟中的含量。动物实验证明:3.4一苯并芘对实验动物的半数致癌剂量为80微克,最小致癌剂量为0 4~2微克。它主要可引发胃癌.也可引起其他脏器的癌症。

"二恶英”污染食品是致癌的根源

1999年6月中旬,全国各大城市超市和食品商店的货架上,原来放得很整很齐的比利时、法国、荷兰、德国等国生产的奶粉、奶酪、肉及禽类制品纷纷都被撤下货架,各级卫生监督工作人员也随即深入到各家食品店查看有没有漏网之鱼。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不约而同地进行着类似的行动,有的居民还拿着已经购买的产品要求退货。这就是使人恐惧的比利时食品污染事件——"鸡门”事件在全球掀起的波澜。

这次食品污染事件起源于比利时,当时该国养鸡业农场主发现,他们养的母鸡不仅产蛋率降低,而且蛋壳变得很坚硬,孵出的小鸡很难破壳,饲养的肉鸡也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生长迟缓、死亡增长等现象。兽医一时没有法确诊鸡群患的是什么病。后经检验发现,这批鸡肉、鸡蛋之中含有超过容许限量140~1500倍的强致癌物——二恶英。于是专家们怀疑与饲料有关系,化验结果证明,在混合饲料使用的油脂中,二恶英含量超过允许含量200倍。

经过反复查证,事情总算被搞清楚了,比利时的维克斯特父子公司把回收的废机油与动物油混在一起卖给了13家饲料厂,其中就有比利时、法国、德

国和荷兰的养殖户。比利时的饲料厂于1999年1月15日起生产并且销售这些饲料,使2709个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这些饲料喂饲了畜禽,使其畜禽产品含有高浓度的二恶英。除了令鸡肉、鸡蛋、牛奶、牛肉、猪肉等含二恶英以外,并使用以这些食品为原料生产加工的多种产品都带有毒物二恶英。因此,不得不在世界范围内对于来自上述四国的食品实行禁止销售,包括猪肉、羊肉、牛肉、鸡肉、熏肉、腌肉、火腿、罐头肉、肉酱、鲜奶、发酵乳、奶酪、巧克力、糕饼、蛋黄、冰淇淋、雪糕、米糊、婴儿菜泥等数十个品种。

这次食品污染事件不但令饲料厂、养殖业受到很大损失,还损害了使用这些原料或成品的工厂、商店和经销商的利益,难以计数的烤肉店、餐馆、食品店、屠宰场关门歇业,食用过此类食品的千百万公民都感到恐慌和忧虑。假如母亲吃过受二恶英污染的食品,也可通过乳汁使没有食用此类产品的婴儿也受到危害。涉及面如此之广的二恶英污染事件,被舆论认为是"切尔诺贝利第二”、"人类的大灾难”。造成这场世界性灾难的罪魁祸首就是唯利是图的维克斯特父子公司。

二恶英对一般的老百姓是十分陌生的名词,其实二恶英在某些地区的环境中早已经普遍存在,特别是使用含二恶英除草剂的地方,它会在土壤、农作物当中残留;燃烧家庭混合垃圾,尤其是燃烧聚氯乙烯塑料时会产生比较多的二恶英。它会在空气中飘浮被人吸人呼吸道,通过降雨使水域、土壤受到污染,还可富集于生长在该环境的动植物当中,人吃了这些动植物,二恶英也同时被摄人体内。法国北部原有三个焚化炉,它燃烧的废气曾给使附近奶牛场产的牛奶含高浓度二二恶英而被关闭。现在人们已经明白了.很多工、世用油在高温下会衍生出二恶英。

一些街头卖盒饭的快餐摊贩仍然在使用聚氯乙烯类的饭盒,还有一些人总是喜欢将这种盒饭放到微波炉里进行加热。这样做的恶果是令饭菜受到二恶英的污染,长期这样做,便会增加致癌的危险。

二恶英对人类有很广泛的毒性,主要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抑制激素分泌,对肝脏、肾脏有直接毒性作用,并可致癌和致胎儿畸形。因为能在体内长期蓄积,目前又没有特效的解毒药,故对人的危害后果非常严重,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人类的一级致癌物,称为"毒中之毒”。

二恶英属于化学毒物,从一般人的食用量来讲,还不会引起急性中毒或者立即致癌,进入人体后也不会繁殖增多。但我们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地杜绝食用可能受污染者或可疑受污染的食物,远离致癌食物,维护健康身体÷

食品的包装

大部分食品均是经过包装后供应市场的,包装材料若不合国家有关规定就可能污染食品。经常食用有致癌物质污染的食品可以诱发癌症。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有致癌危险的包装材料是塑料袋和保鲜膜。塑料袋

市场出售的塑料袋所用原料主要为聚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3种。

聚氯乙烯单体是有毒物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把它归类为"人类致癌剂”。市场上带颜色的塑料袋绝对不要装食品。聚乙烯单体无毒,所添加的抗氧化剂和稳定剂都是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袋使用安全,但不适合盛装酒类。不宜包装过热食品、糕点、食糖、奶粉,更不能用来装油和芳香物品。聚丙烯塑料袋其原料无毒,无味,化学和热稳定性都好,所以是较好的食品包装材料。

为区分这3种塑料袋,请大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前者为有色,遇水后会沉入水底,后者为白色塑料袋且浮在水面。简言之,就是带颜色的塑料袋可能致癌,禁止用它来装食品.

保鲜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应用保鲜膜,但最近医学专家指出,保鲜膜含有一种塑化剂称为DEHA,它虽然可以增加保鲜膜的附着力,但会渗人食物,特别是高脂肪食物。这种塑化剂会影响人体的激素代谢,诱发胎儿先天性缺陷.精子减少、乳腺癌.甚至精神障碍等。

我国的保鲜膜塑化剂(DEHA)含量接近甚至超过欧共体国家的标准值,若经常应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不管是饭店、酒家、食堂还是家庭,在使用保鲜膜时应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尽量少用,二是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三是尽量不要让保鲜膜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直接接触。

勿用报纸包食物

有一些乡村集镇和城市城乡结合部的街巷,经常可以见到很多人喜欢用报纸包裹油条、大饼等食品食用.在北方的很多住户,每年买了冬储大白菜,为了遮挡灰尘和能够保持白菜的湿度,总是喜欢用报纸把每棵大白菜包起来,之后储放于封闭的阳台内。以上两种情况在我国非常普遍。这些看似方便地用报纸包裹食物的方法非常不科学.忽视了报纸上的油墨对食物的污染问题,令人们不知不觉地成了油墨的受害者

报纸的油墨污染来自颜料,这些颜料含有铬、铅、镉、汞等有毒重金属元素.还含有致癌物多氯联苯。颜料的颗粒非常细小,吸附能力也很强。假如用报纸包裹食品,油墨的细小颗粒就会渗入食品当中,再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当人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和多氯联苯蓄积量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会出现中毒症状,甚至引发癌变。

为了您的健康,为了防癌,请您不要用报纸或者印刷品包裹食品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