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休息对肝炎患者有什么重要性
合理休息对肝炎患者有什么重要性
乙型肝炎从某种意义上讲,合理的休息胜过药物治疗。有人提出肝炎患者要"七分休息三分治疗”。中医学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实验证明,人体在卧位与站立时肝脏中血流量有明显差别,人活动时,血流分布于四肢,卧位时,经肝动脉流人肝脏的血液可增加25%~40%。所以,当肝脏有明显损害时,患者适当卧床休息,可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的营养和氧的供应,并可减少代谢产物,尤其是减少乳酸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恢复,促使肝病痊愈,减少后遗症。因此,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均应加强休息,避免劳累。
另一方面,应当明确,加强肝炎患者的休息是治疗的基础措施之一,但休息应当合理,如不考虑病情轻重和发病阶段,而过分强调卧床休息也会适得其反。如有的肝炎患者在恢复期害怕复发,过于长期卧床或活动量很少,反而有碍新陈代谢,造成胃肠功能减退,出现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营养过度会形成脂肪肝;肌肉缺乏锻炼,耐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出现失眠或神经衰弱。可见过多的休息反而延迟肝功能的恢复。因此,除急性和慢性活动期肝炎外,迁延型恢复期和慢性非活动期的肝炎患者,应逐渐增加活动量,采用动静结合的休息方式。
肝炎病人的适当休息对阻止病情发展、促进疾病恢复均大有益处。
掌握休息和活动量,应随各人的体质和病情的轻重程度而异。在黄疸期血清ALT升高时,乏力特别明显,食欲差,甚至有恶心、呕吐,除必要的起床活动外(如进餐、去洗手间等),应绝对卧床休息。休息越好,病情好得越快。待恢复期血清ALT接近正常时,症状也基本消失,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做广播操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
值得注意的是病情恢复期或轻型肝炎,过分的休息反而会引起体力衰退、情绪抑郁,甚至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适当休息。是否适当要看乏力有无减轻,食欲是否改善,肝功能有无继续改善,肿大的肝瘤是否回缩或稳定不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