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牛奶避误区
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几乎是完全营养品。但饮用牛奶要讲究科学,否则不但营养成分得不到充分利用,还会给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误区1: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用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喝进去的牛奶不能充分酶解,很快会将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消耗,营养成分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有的人还可能因此出现腹痛、腹泻。
误区2: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下列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药、巧克力、果汁、咖啡、韭菜、菠菜等,这些食物与牛奶同食,会影响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误区3:加糖煮。牛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在高温条件下牛奶中的氨基酸与糖形成果糖基氨基酸,这种物质不但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反而会影响人体健康。
误区4:偏爱高加工牛奶。并非高加工的牛奶营养都比鲜牛奶好。牛奶还是选用接近天然状态的为佳。因为经过多次加工,加入了多种其他成分,如微量元素或无机盐类对身体并非均为必需,有时还会过量。
误区5:高温久煮。加热时,牛奶中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变化,在60~62度时出现脱水现象,从而变成凝胶状态,随之还会出现沉淀。达到100度时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并会使牛奶味道损失较多。
误区6:用文火煮。用文火煮牛奶所需的时间较长,牛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容易被氧化破坏,从而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
误区7:热牛奶贮在保温瓶里。随着时间延长,热牛奶的温度会下降,细菌在温度适宜时便会大量繁殖,使牛奶酸败变质,因此,煮好的牛奶宜在稍冷后便立即饮用,不宜保温久贮。
误区8:用铜器加热牛奶。铜器在食具中使用已不多,但有些中高档食具中还存在,比如铜质加热杯等。铜能加速对维生素的破坏,尤其是在加热过程中,铜和牛奶中的一些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会加快营养素的损失。
误区9:吃冰冻牛奶。牛奶冰冻后,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等营养物质就会发生变化,出现明显不均匀的分层现象。这种冰冻的牛奶,待解冻后,会出现凝固状沉淀物、上浮脂肪团,并出现异常气味等,其营养价值也随之下降。因此,存放牛奶的温度,以不低于0度为宜。
误区10:用无色透明容器存放牛奶。鲜奶中的维生素B族受到阳光照射会很快被破坏,因此,存放牛奶最好选用有色或不透光的容器,并存放于阴凉处。
误区11:药与牛奶同服。牛奶容易在药物的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因此,药与牛奶不要同服,在服药前后1小时也不要喝奶。
除了要避开喝牛奶的误区外,我们平时喝牛奶最好喝鲜牛奶,而且,要注意喝牛奶的量。一般来说,成年人一天应喝400~500毫升,即2杯牛奶,如经济条件许可,最好能达到3杯,即750毫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