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病因
糖尿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所见以原发性者为多数,病因未明;继发性者占少数,其患病原因虽可查知,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了。最常见的继发性糖尿病病因为胰腺全切除、慢性胰腺炎以及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引起。
具体地讲,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
现已查明。进食过多的"甘美而多肥。之品,可使胰岛素分泌增加,成为高胰岛素血症,进而使食量更为增加,食人的热量远远超过身体的需要。剩余的变成脂肪,堆积于皮下、肌肉和内脏,特别是肝脏,导致肝糖原的储备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此外,脂肪代谢也加强,这些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岛素,因而造成胰岛素相对不足。由此可知,饮食不节(特别是高脂肪饮食或高糖饮食)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2.肥胖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体质肥胖亦有关系。胖人之所以易发糖尿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肥胖者大多缺乏体力活动,影响糖的代谢,增加了胰岛细胞的负担;其次,肥胖者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不甚敏感,此亦使胰岛细胞增加负担。此外,肥胖者的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密度较低及亲和力较小,胰岛素活性较弱。
3.遗传
上已述及,肥胖者易患糖尿病,但据临床所见,青年糖尿病患者一般都不肥胖,其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调查发现,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病率比非糖尿病病人亲属的糖尿病发病率要高;从孪生子糖尿病发病史来看,同性双胎者差不多同时发生糖尿病,证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中医则根据临床所见,认为糖尿病的引起属于"肝肾阴虚”者,其病因多与"先天不足”有关。需要说明的是,糖尿病的发生与七情不调、房室不节亦有关系。
不管何种原因所致,其发病机理都与"内热”有关。热伤胃阴则胃火炽盛而消谷善饥(中消),热伤肺阴则津不输布而烦渴多饮(上消),热伤肾阴则固摄无权而尿多味甘(下消)。
糖尿病若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肾阳不足;亦有糖尿病者,原属素体阳虚,发病前也有肾阳不足之症状,此又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