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光人(七十岁从上)健身保健法
社会经济的繁荣;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越来越延长,70岁以上的老人在人群中比比皆是,这也是我国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高龄老人虽然都已离、退休,但他们仍在从事着各自所喜爱的事情,为人类的繁荣发挥着余热,为了使他们健康长寿,作者根据高龄老人的生理机能状况特地为他们制订了晨间锻练的几种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踏步行动
踏步行动为踏步、甩手、扭腰、转颈,动静结合的一种功法,在踏步的基础上加上呼吸和向前往后的行步动作。
一般左脚先起步,脚跟先着地,然后过度到脚失,跟着右脚起动,方式同左脚。双脚有节奏地踏动,手的摆动位置在丹田和两胯前,摆动速度随两脚踏步的速度,髋部、颈部和腰部随着四肢活动而尽量扭动,动作要自然柔和,全身各部位充分放松,四肢任其活动,步伐轻盈,悠然自得,似在云中走,雾中行,尤以太空舞姿势为妙,排除杂念,意守两脚大墩穴,微闭双眼,鼻吸口呼,徐徐出入,吸气时约四至六步,呼气时约三至五步,此为前行踏步功。倒行踏步功时,右脚尖先着地,然后过度到脚跟,随着左脚起动,方式同右脚,双脚有节奏地踏动,手的摆动位置及姿势同上,意守双脚跟部,呼吸方式同上,髋颈、腰扭动以左脚先起步自左向右扭动,右脚先进步时自右向左扭动。
踏步速度及力度可根据各人的体质情况及耐受强度而定,一般以微微出汗为好。十五至二十分钟为一轮,间隙片刻再进行第二轮,一般二至三轮结束晨间锻练。前行踏步功与侧行踏步功在每轮中可自行调节,并根据身体需要选择踏步功的重点,如以锻练脏腑为主的以前行踏步功为主:以锻练大脑及颈、腰功能为主的以倒行踏步功为主;以锻练双上肢关节为主的可大幅度左右甩动双臂,或双臂同时前后甩动,有的高龄老人站立有困难时还可用一条保护带附系在腰部并连在树干或柱子上,以防在踏步行功中摔倒。
保护带的制作是用普通的0.3公分厚,十公分宽的橡皮八十公分长,而编结在二米长的两条宽布带上,布带的两头颈部套上阴阳钩子。做踏步行功时,腰部套在橡皮处,阴阳钩子钩在树干或柱子上,身体紧贴保护带即可放心的进行踏步行功。保护带不仅起保护本功的进行,还起到了按摩腰部的作用。这种保护带还可放置后颈部,腿弯部,任其选择部位放置。
二、自我按摩保健功
自我按摩保健功,是以中医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收各家诸派按摩手法的精准而编成的。通过用自己的双手在身体的经络穴位上点、揉、捏、擦、推,能起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消除淤滞的作用。久而习之,就能达到壮体强身,祛病延年、益寿健美的目的。
胸腰部按摩功
按照中医理论,左主气分,右主血分,男多气,女多血。故在治疗上男子先调气,女则先调血。以下各式有左右分开做的。男子先按摩身体左半侧,女子则反之。所举各式均以男子为例,不再重复。
①擦胸解郁闷:右手食指按住左侧腋窝中心下三寸的渊腋穴,余三指依次往下各按住一个肋骨间隙,手掌按住胸大肌,来回揉按各三十六次。再将指尖下移,顺序按住五至九肌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得气效应,再将左手按摩右胸肋。
胸肋部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之所过,七情太过,肝胆气机不畅则胸闷不舒。郁滞日久则胸肋胀痛。肝气横逆,克脾土则饮食失调。行此法能开胸理气、舒肝健脾强心,解心胸之郁闷。此手法不宜过重,因肝为将军之官,激之则变,故宜以柔制刚。
②揉腹通气海: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内外劳宫穴相对,大拇指平放正对脐中,劳宫穴对准脐下一·五寸之气海穴,自左而右,用暗劲顺时针方向按摩三十六次。按摩时范围逐渐扩大,最后上至剑突下的鸠尾穴,下至脐下五寸之曲骨穴,再反向按摩24次,最后同原位。女子相反,先逆时钊三十六次,再顺时针二十四次。
气海穴为任脉的重要穴道,按摩此穴有强壮作用。它和足三里同称为保健要穴,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脐中称为命窍,为先天真气出入之所。按摩这两穴能生气通畅,温先天真气,有消肠炎、散热结、通气海、壮丹田、治腰酸、强命门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能促进胃肠蠕动,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疗效。
上肢按摩功
①浴臂通经络:左手臂放于膝上,完全放松,右手掌从肩开始,缓慢地沿手臂内侧向手部推抚,至手有胀感,再从腕部沿手臂内侧向上拉抚到肩部为一次,共做九次。接着按右手臂。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行于手臂内侧。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行于手臂外侧面。循经络按摩,可疏经通络,改善肢体气血运行以祛淤滞,利关节。对肩臂痛,手臂麻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②旋揉内外关:右手拇、食两指按在左手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二寸之内关穴和外关穴,正反各旋揉三十六次。
内关穴属手厥阳心包经,点揉此穴能宽胸理气,伫神和胃。治疗心悸失眠、胸肋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外关穴属手少阴三焦经,能治疗热病感冒、偏头痛、胸肋疼痛、耳呜、耳聋、上肢瘫痪、肩臂痛等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经常旋揉内外关,对改善自觉症状,预防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的效果。
③扣脉门:右手、食中、无名三指扣手腕上桡动脉处,即中医诊脉所在,来回扣动一百次。中医学把腕骨上的桡动脉作为脉诊之所,认为此处能反映出机体阳阴之盛衰,病位之表理,寒热与虚实。故扣此处,能调和脏腑气机,通全身气血,尤能消除胸闷,治胸肋苦痛。中指扣的关脉上有列缺穴,为全身四总穴之~,扣此穴能宣肺祛风,疏通经络,治疗头痛项强、咳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等诸疾。
④揉合谷:右手掌心放于左手背侧,大拇指来回环揉手阳阴大肠经的合谷穴,以右手拇指第一横纹放于左手虎口正中,拇指尖所达是穴各五十次。
合谷穴为全身四总穴之一。按揉此穴能祛风解表,通络镇痛,对咽痛、头痛、腹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还能治疗感冒、头昏、困倦、耳鸣、耳聋、神经衰弱等症。小儿惊风时点此穴有回肠救逆、散惊去热之效。癫痫病发作时,重手法点按此穴,能缓解症状。
上肢按摩四式,左手臂按摩完毕,再做右手臂。女子反之。
后腰部按摩功
浴腰搓命门:两手背互相搓热,掌指骨节抵于脊柱正中,手背紧靠两侧腰肌,下上搓浴,令腰部发热即可。
此功主要按摩督脉之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穴(第四腰椎棘突下),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以温补命门火,培元补肾,固精止带,舒筋活血,祛下焦寒湿。对腰痛、阳痿、遗精带下、头晕目眩以及软组织损伤所致腰部诸疾,均有治疗效果。擦浴后觉全身热气腾腾,此法不拘次数和时间,随时随地均可练习。如患有痔疮者,两手食,中两指互相搓热,在骶椎骨两侧搓浴,使肛门有发热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下肢按摩功
①浴脚通经络:双手掌放于两侧髋部,白下肢外侧徐徐向下推抚至外踝部,此时脚有发胀感,再从内侧循下肢内侧推抚而上为一次,共作九次。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行于下肢外侧,足三阴经自足走腹,行于下肢内侧。循经络按摩能疏经通络,通气血,祛淤滞,消除肌肉紧张,防止腿疾。
②摩膝治腿病:双手食、中两指扣住同侧下肢的内、外膝眼,余指兵持髋骨,掌心按于髋骨正中,正反各用力摩揉二十四次。
膝关节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胫骨和半月板组成。半月板主要靠关节腔内的滑液营养。如缺少血液供应,易受风寒,湿邪侵蚀,致成痹症。膝关节附近肌肉、韧带、半月板要承受全身的重量和运动,易造成劳损,此行此方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提高膝部温度,有祛风湿和治疗慢性关节损伤的作用.还对恢复关节灵活有一定治疗效果。
③按揉委中穴,双腿放松坐位,同侧手的拇指按揉月国窝连线中点的委中穴,正反各三十六次。有酸、麻、胀感为得气效应。委中穴为全身四总穴之一,有清血泻热、舒筋通络、祛风湿、强腰膝之功效。善治腰背痛、下肢瘫痪、头晕、吐泻等症。和上功合练,对膝关节炎、腿膝萎软无力、腰膝部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④按揉足三里:同侧手拇指或中指左右同时旋揉外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穴各一百次。有酸、麻、胀感,可向上下传导。
作用: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所入的合穴,也为全身四总穴之一。按揉此穴能健脾和胃,调补气血。主治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且能舒筋通络,治疗下肢酸痛,瘫痪麻木等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炙足三里能使消化道吸收能力提高,白血球增加,对致病菌吞噬能力增强,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有条件的可用艾炙此处,每次炙十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
⑤旋踝防中风:两腿平伸,画圆圈状转动两踝关节,正反各二十四次,有酸、胀感为得气效应。
踝关节为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阴阳二经脉通过之处,行此法能通经络,行气血,和五脏六腑。旋踝还能使肝阳上亢之气下降,有防止中风之效。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者作为特定功法,每日习之,必有收益。
⑥摩涌泉:左腿放于右膝上,右手掌心之劳宫穴与脚心屈趾出现凹陷处的涌泉穴相对,用微力左右各旋踝一百次,使涌泉穴附近微热即可。接着用左手掌心对右脚涌泉穴进行旋摩。
涌泉为肾之腧穴,行此法能滋肾水,降虚火,可治疗高固血压、头晕、失眠、心悸等症。该法也是古人养生防病的常用
方法。
三、经络按摩功
人体有一二条经络,它有自己循行路线,内面和脏腑相连,外面与肢节皮肉相关。经络左右各有一条,互相对称,其正常现象是左右平衡。手指足趾端,都是经络的起点或终点,因此使手指、足趾加速运动,即可使相关经络得到改善,达到左右平衡而治疗疾病。
经络分布与主治疾病:
拇指属肺经,治疗肺病、支气管炎、胸痛、气短。
食指属大肠经,治疗便秘,便溏、肠鸣、小腹左侧坚硬或胀闷。
中指属心包经,治疗心中郁闷、精神不能集中、心烦心热。
无名指属三焦经,治疗尿少,排尿困难,或尿频、浮肿。
小指有两条经络,内侧属心,外侧属小肠,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心区痛、言语困难、烦躁、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足大趾外侧属脾,内侧属肝,治疗消瘦、食物不化、四肢倦怠、肝病、目疾、郁症、肋痛、眩晕、生殖器病。
足次趾属胃经,治疗胃病,食欲不振、胃痛、胃酸过多。
足三趾无经络分布。
足四趾属胆经,治疗惊恐、多梦、耳鸣、耳聋、肋痛、坐骨神经痛。
足小趾属膀胱经,治疗排尿困难、遗尿、尿道疼痛、身冷、头后痛、项强。
方法:手指向外平伸,两手握拳,将需运动经络所属的手指伸开,一伸一屈,算作一次,运动一百次。
足趾不能像手指那样屈伸自如,可伸直两腿,用一柔软的绳栓在趾端,用手拉一百次即可。可在绳端结一圈,用时套上,用好取下,极为方便。运动时或立,或坐,或卧床均可,但必须两侧一起运动。
肾经在足心,治疗肾病、腰痛、惊恐、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运动方法:坐床、两足相对,距离二十厘米左右,用手搓揉同侧足心,由足趾到足跟,一百次。
五脏按摩功
五脏按摩功是通过按摩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要求自我调节意念,配合气功锻练来达到固元阳而调气血,使运化通畅,神满精足,阴平阳秘。
①心脏按摩: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头正身直,左手轻按在乳房下心脏处,右手复左手上(女右手左按乳房下),向左向下转十二圈,再向右向下转十二圈。在转动时根据个人的功力微挨皮肤或微离皮肤均可(在衣服外也可)。意念在心脏,使气随手转,血随气通,起到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的作用。
②肝脏按摩:两脚平行站立,两肩同宽,头正身直,将左手(女右手)轻按在右肋下肝区,右手(女左手)方在左意念的肝脏,肝喜条达疏泄,使气在肝脏流动,导肝气下行。
③肺脏按摩: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头正身直。将两手掌平放在肺部,手向左向下转十二圈,再向右向下转十二圈。做功时意念放在肺部,肺主宣降,意念助其宣降。
④脾脏按摩: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头正身直。将左手(女右手)放在脾脏上(左季肋下缘),右手(女左手)放左手(女右手)上,向左向下转动十二圈,再向右下转动十二圈,做功时意念在脾脏上,脾主运化,要意随气转,意随手转。
⑤胃部按摩: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头正身直。将左手(女右手)放在脘腹剑突下,右手(女左手)放在左手(女右手)上,向左向下转动十二圈,再向右向下转动十二圈。意念在胃部,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故可使意念专注,产生热感为佳。
⑥肾脏按摩:两脚站立,与肩同宽,头正身直。双手叉腰。然后将两手分别置于腰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五寸),顺时钟方向转运十二圈,再逆时钟方向转动十二圈。意念在两肾,肾主藏精为人体真气之根,转动时能激发肾气。
五官按摩保健功
人的衰老最容易在头面部表现出来,如鬓发斑白、眼花耳聋、牙齿脱落等。这不但影响健美,更重要的是妨碍有关器官的正常运行与生理机能。健康的五官应该是目明、耳聪、齿坚、鼻灵、口清。古代有许多保护五官的方法,现选择简便显效的几种介绍如下。
①唐·孙思邈面部按摩功:每天清晨起床后,以左右手互相搓热,以手掌心按摩面部,从前额发际处开始,从上而下,按摩二十一次。能令人面有光亮,胜风寒,除头痛等功效。
②宋·苏东坡五官修练力:每日清晨(四至六点钟)披衣而坐,或在床上披被子亦可,面朝东方,双脚盘起,上身挺直,头正。先叩齿三十六次,两手互握,闭目静虑,排除杂念,扫妄想,然后调理呼吸,使气息调匀微细,再以舌搅口唇内津液(唾液),滓酸满口时咽下。然后以左右手按摩两足心(即涌泉穴)及脐下丹田,令其有热感。再以两手按摩眼、面、耳、项,亦令其有热感。最后双手交替捏鼻梁二十四次,收功。该法简易,唯在坚持,常久不废,才可见效。
③明·龚应圆搓涂驻颜功:如老年人面色憔悴,多由思虑过度所致。每日清晨静坐,精神充沛,双手搓面五至七次,然嗽津吞数次,行至半月,则皮肤光润,容貌悦泽。
④古人眼保健功,方法如下:
静坐按摩:
每晨睡醒起身时,端坐,眼睛轻闭,调和气息,使眼部放松,双手食指微弯曲,大拇指抵住两则太阳穴,其余三指呈握拳状,用微弯屈的食指上侧缘从内眼角沿上眼眶向外眼角按摩二十一次,闭眼片刻,忽然睁大。重复做三遍。
摩两目眦:
端坐或站立均可,眼轻闭,两中指端互相摩擦发热后,先在内眼角处旋转按摩七次,然后沿眼眶转三圈,再于外眼角处按摩七次,沿眼眶转三圈,各重复做七遍。
左右虎视:
端坐,两手分别置于大腿上,或站立,两手互握,放在腹部。回头尽量向左向后方看,至头颈不能再转为止,然后自左向右旋转,尽量向右向后方看。如此重复做十四次。注意转动要慢,动作转柔舒松,身体保持不动。
运睛:
站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叉腰,头稍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向外突出,然后头部保持不动,使眼球转动,先向左转动七次,再向右转动七次,最后白上而下转动七次。重复做三遍。此节最好于清晨有树木的地方做,可看到周围的绿色,使眼睛更感到舒适。
⑤床上八段锦浴眼法:以两拇指背互相摩擦至热后,两手轻握拳,两拇指弯屈,用拇指背分擦两上眼皮各十次,然后用两手指指分按两侧太阳穴旋转柔动十次,再向相反方向揉动十次,最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两眉头中间部位,揪十次。与此同时,用左手从头后发际向下捋到颈部十次;换手同上动作十次。做此功时可闭眼或睁眼进行。
⑥健曰功:本疗法能增强目力,又能防治各种目病,解除眼疲劳,预防和治疗近视、远视、老年白内障之功效。但急性青光眼或严重眼疾者慎练。
正按式
闭目片刻,手相摩令热,然后将两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齐,分别置于在右脸上,使中指正对瞳孔,接着三指同时轻按眼球,使之有轻微胀感后放松,如此按摩十二至三十六次。
侧按式:
用左或右手拇、食两指,张开如钳状,各按两眼之外眼界处,同时向中间相对地轻轻用力推按,使胀感后放松,如此按摩十二至三十六次。又用两手食指分别按于同侧之攒竹穴,拇指按太阳穴,中指按睛明穴,三指同时按压眼球和穴位,使之有轻微胀感后放松,如此按摩十二至三十六次。
收功:
左右运目数次,然后张目远望片刻。
⑦明目功:每日晨起,闭目以两手掌相摩令热,再将丹田之气上行于眼眶,两手沿足少阳经循头部之路线,即从耳后风池穴起,向上到达额角部,再至目外眦的瞳子骨穴,以指按摩目四周二十七次,然后双手掌以热慰眼三次。功毕后,取淡盐汤水洗目,再以冷水洗眼的四周,注意不能将盐水及冷水溅入眼中,淡盐汤水温度应在三十至四十度之间。
⑧坚齿功:老年人往往肾气亏损,骨质疏松,牙齿摇动稀疏,甚至于脱落,既影响美观,又妨碍对食物的咀嚼,甚至连说话也因走风而发音含糊不清,故可行坚齿之法。具体做法:每日早、中晚饭前半小时,身体正坐,闭目养神,全身放松,意守丹田,Ⅱ口齿一百六十次。然后令气上行至舌下系带旁两侧,随即有津液溢出(实为唾液),咽下,再行叩齿六十次。又以水漱口,更以盐末揩齿,再以水漱口。此法行后能使齿得坚净,永无龋齿、脱齿之苦。当年华佗的弟子吴普据说行此法,"年九十余岁,牙齿坚定,吃食如少壮也”。
⑨梳头功: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老年人气血不足,血少不能养发,故常见白发。此时可行梳头功,使头发保持乌黑而有光泽。《养性延命录》说:"发,血之穷(余)千过梳发,发不白。”方法是:每日晨起或睡前,正坐,全身放松,意守丹田片刻,引气上行至两鬓,使其气血上通于头部。然后用两手搓头部二十一次,令头部有热感,气血畅通,再用梳梳头。古人认为以一千梳为度,但实际上只要八十一次即可。梳毕,再以盐末及生麻油搓头发。此又称神明功,其制法是生盐炒热后,研末,取生麻油调和,其比例约为10:1,即一斤生麻油,配一两盐。如无条件制作,也可用其他发油代替。
⑩健耳功:本法能增强听力,预防和治疗耳聋、耳鸣和其他耳病。尚有益精强肾、健脑安神之力,能调节血压,治疗眩晕、失眠、遗精、早泄及中气下陷等。但耳内或耳外患急性炎症,或有其他严重耳病者慎练。
上提式:
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分别轻提同侧耳廓(轮)之上端。然后用拇指按摩耳廓内侧,使之有热感为度,再用两指轻提耳轮,如此反复十二至三十六次。
下捋式:
两手食指在前,拇指在后,握住耳垂,略用力尚下拉捋并压,反复十_-至三十六次,使耳垂有热胀感。
中按式:
两手握拳,拇指竖起,指面按压耳屏,使之正好堵住耳孔,勿使透气。按坚时用力宜轻缓,使有温热感。按压片刻即放松一次,反复三十六次。体虚欲补者,闭口按压,病实欲泻者,张口按压,用力稍重。
⑩床上八段锦浴鼻法:两手拇指指背互相摩擦至热后,微屈,其余四指轻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梁前两侧上下往复用力各擦十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侧,天气寒冷时可增至三十次。
⑩健鼻功:本功法能增强和恢复嗅觉,促使鼻息通畅,可预防感冒,治疗鼻炎。
鼻外法:
用左或右手拇食指如夹状,放鼻根两侧,发力向下挤按。至鼻翼时,稍增加力量捏挤人中穴片刻。由上而下挤按十二至三十六次。
鼻内法:
继上法将拇、食指伸入鼻腔,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下拉12至36次。
⑩健舌功:本法能生津化气,使精气上达脑户,下达丹田。先使舌在口腔内上下左右依次搅动数次,然后舌体缓缓地尽量外伸,再缓缓地缩回。在伸缩的同时,上下齿轻轻地挤压舌体,使舌体稍有胀痛感。如此伸缩挤按十二至三十六次。接着舌体先后移至口腔左侧及右侧,同时两侧上下臼齿轻轻挤压如上,每侧十二次。津液充盈时可随意下咽,以意引至丹田更佳。
⑩口腔保健法:
清漱:
用温茶水或温开水漱漱口,使口腔清爽,接受按摩。
按摩:
用双手大鱼肌(拇侧掌肌)部位,口外分别按摩上、下颔牙龈,上颔由上往下,下颔由下往上,以4×8拍律,由轻逐渐加力。此法能使牙龈上皮角化增强,利于龈沟内滞留物引流;增加龈内血液循环,加强防护作用。
叩齿:
前牙和后牙空各咬合五十次。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生理性刺激,增强牙体本身的抵抗力。
鼓漱:
将水含在口内,闭L]鼓动两颊及唇部,使水在口腔内充冲击牙齿、牙龈及粘膜表面,反复漱十至十五次,使口腔的滞留食物碎屑和部分软垢得以清除。
嚼茶:
每天放几片新鲜茶叶在口中不断咀嚼,可保持口腔清香,除掉口臭。
⑥修面功:老年人皮肤、面部皱纹多,光色暗淡,可行修面功。方法是:每日清晨日出之前,面向正南坐,闭目,意守丹田片刻,引气到两手心劳宫穴(手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之间)。然后两手掌相摩,令其发热,以掌摩面部,从上至下二十一次,再作圆周运动,逆时针方向摩二十一次,顺时针方向摩二十一次。然后双手按摩至上颔,以两手掌托住,向上振动三次,功毕。此法又名干浴,据《导引经》称,"久经,令人面上有光泽,似为神仙色彩”。
⑩健面功:本法充分运动面部肌肉,可预防和治疗颜面衰老,面神经麻痹、牙龈炎和其他口腔疾患。方法是:尽量张口,左手(或用右手)之拇指和食指成钳状,用力夹住左右口角(地食穴)。如此松按十二至三十六次;再承上式,尽量闭口内收;两指旋转摆动口唇十二至三十六次。
四、手指运动气功
手指运动功是佛教练功的一种方法,知人很少。常练此功有调和阴阳,疏理气血,舒筋活络,养神健脑,延年益寿的作用。俗话说:"十能连心”,心乃神明所在,技巧出焉。故有"心灵手巧”之说。从经络学上说,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都达手指末端,又是阴阳二气交替之所在。当今医学采用健身球及握力圈进行手指运动,是不无道理的,且被多人采纳,防病健身有一定效果。作者在学习佛教手指功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气功及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科学的加工精练,取得了健身球及握力圈所达不到的效果,安全可靠,很适合高龄老人的晨间锻练。
功法
①一法:双手位于胸前。两手小指、无名指、中指交叉相握,食指伸直指尖相接,拇指紧靠食指,手掌尽量向外拉开,露出掌心。指与指相按之处徐徐用力。
②二法:双手位于胸前。五指交叉用力外缚,双腕稍向外拉开十公分。
⑧三法:双手位于上腹前。右手用力握住左手食、中二指,向上曳拉,两手交替姿势。
④四法:双手位于胸前。中指、无名指、小指交叉相握,两食指尖对印,两拇指及大角际紧靠,徐徐用力。
⑤五法:双手位于胸前。双手手指交叉伸直,指指用力相接,手心紧紧相印。
⑥六法:双手位于胸前。两无名指交叉于手指,小指、中指、食指、大拇指指尖紧紧相接,徐徐用力。
⑦七法:双手位于上腹部。双掌心向外,五指伸直,右拇指压左拇指,两小指充分外展,无名指、中指、食指紧紧相印,徐徐用力。
⑧八法:手位于胸前。左手拇指与无名指用力对接,小指、中指、食指用力伸直。两手交替进行。
⑨九法:双手位于上腹部。两食指用力伸直,其余三指紧紧握住拇指,徐徐用力。
⑩十法:双手位于胸前。两手掌向内,右拇指伸直,扣住左拇指,交叉用力,其余四指并拢用力伸直,左右拇指胶后交替。
⑩十一&1squo;法:双手位于小腹两侧。两手心向内,拇指弯屈,其余四指用力伸直。
⑩十二法:双手位于胸前。双手五指撒开,指尖对接,徐徐用力。
⑩十三法:双手位于胸前。两手拇指及大鱼际并拢,中指末端对按,食指略向里弯屈,无名指及小指向掌心弯屈,指背第二节相按,徐徐用力。
⑩十四法:双手位于左右胸前与肩3平。掌心向内,拇指用力向掌心弯屈,其余四指用力伸直。
⑩十五法:双手位于胸前。五指紧紧相靠,两小指及小鱼际相印,呈捧水状,徐徐用力。
⑩十六法:左手位于左上腹,右手位于右胸前。左手用力五指伸直,掌心向上。右手拇、食二指尖紧紧相接,呈圆圈状,其余三指并拢伸直,手指朝胸。
⑩十七法:双手位于胸前。双手合十,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末端一节相互交叉,徐徐用力。
⑩十八法:双手位于上腹部。两食指尖部相顶,拇指紧靠食指,其余三指交叉于指间伸直,徐徐用力。
⑩十九法:双手位于胸前。双手紧握拳,第三节指背用力相顶,掌心向内。
⑩二十法:双手位于上腹。双手呈拍掌状姿势,指掌用力相拍,左右手上下交拍,连拍一百次左右。
⑧二十一法:双手位于上腹。掌心向上,两拇指尖用力相按,右手四指放于左手掌心,用力伸直,两手上下交替放。
②二十二法:左手用力握拳于右上腹外侧,右手用力握拳于右胸齐肩,右肘用力压左拳上,两上肢交替进行。
③二十三法:双手位于胸前,双手合十,呈拜佛状,徐徐用力。
⑧二十四法:双手位于左右上腹部。左手用力握拳,右手握拳用力伸出食指,双手不停地交换姿势。
⑤二十五法:双手位于上腹中部。掌心向内,两拇指紧靠食指,右食指末端用力顶住左食指第一节内侧,其余三指用力交叉于指间,双手交替进行。
③二十六法:双手位于胸前。双掌合力相接,而食指用力伸直,两中指第一、二节从食指背后弯向食指外侧紧紧用力勾住,两拇指并拢用力勾住,并用力伸向掌心,无名指及小指交叉用力向掌心弯屈。
⑤二十七法:双手位于胸前。两中指末端相按,食指略向内弯屈,拇指向外撒开,无名指及小指向掌心弯曲,第三指背紧紧相印,徐徐用力。
③二十八法:双手位于上腹中部。掌心向上,右手五指插于左手指间,指指用力相靠,左右手交替相插。
⑦二十九法:双手位于胸前。双手呈欢迎状,两小指末端用力相接,其余各指用力自然弯屈。
⑩三十法:双手位于胸前。两小指、食指及拇指末端紧紧用力相按,中指及无名指交叉指间用力压于手背。
⑨三十一法:双手位于胸前。左手心向外五指用力伸直,右手心向内五指用力伸直,右手背与左手背紧紧用力相靠。
③三十二法:双手位于胸前。两中指、无名指、小指末端相按,两食指撒开向掌心弯屈,拇指并拢,徐徐用力。
⑨三_卜三法:双手位于上腹中部。右手紧握左手各指,徐徐用力。双手交替紧握。
③三十四法:双手位于胸前。两手背内侧紧紧相按,两小指交叉紧紧勾住,两食指用力伸直,其余各指向掌心用力弯屈呈握拳状。
③三十五法:双手位于胸前。掌心向内,两食指及小指末端用力相顶,其余各指用力向掌心弯屈。
③三十六法:双手位于胸前。左手拇指用力按揉右手势宫穴,其余四指用力位于右手手背部按揉。右手五指并拢,掌心向内呈自然姿势,不要用力。两手位置交替变动按揉。
⑤三十七法:双手位于上腹部。颈部套上1公分宽的布带,两中指第二关节处套进布带,然后双手十指交叉于指间紧紧用力相握,并不间断地拉曳颈套,可下拉,左右摆动位,力度可自行掌握。还可转换交替几个手指套入布带拉曳。此法不仅运动了手指,颈部也起到了按摩作用。
③三十八法:左手位于上腹部,掌心向上,拇指与食指指尖用力相按,呈圆圈状,其余三指用力伸直。右手上臂向前伸直,腕部用力后伸,手背向胸,拇指用力屈向劳宫穴(手心)按压,其余四指并拢用力伸直。
④三十九法:双手位于胸前。小指、无名指及中指指尖用力对接,食指及拇指分开伸直,徐徐用内力。
⑩四十法:右手位于右胸前,拇指与无名指指尖用力对按,其余三指用力伸直。左手位置、姿势同右手。
要求:
·练功时需排除一切杂念,全身放松,意守各手指尖部,微闭双目,直视前方,深呼深吸,气入指尖。
·每种手功均用内力,持续约一分钟左右。全部功法做完约五十分钟左右。每次晨间手功结束,以脑清、身松、心舒、快乐、神奕为好。并有微微出汗。
·练功应在天刚拂晓时进行,面对东方,选择树林、水边或花旁、竹旁为好,在阳台上也可。
·双脚叉开约六十公分,两脚摆直,微微下蹲。双脚在站立时,脚趾在鞋内作屈伸爬地运动,用力适当,运动速度自行掌握。
·开始练功时有些劳累,只要坚持下去,不日内即可适应。此后应增加练功量及时间,但要结合身体情况,不要强求。一般来说,只要坚持晨间的手功锻练,能达到上述效果。
·练功前稍喝些温水。功后活动四肢,转动颈部,约三至五分钟后收功。
五、长寿功
长寿功的特点以动求静,寓静于动,动静结合,内外兼修。长练此功,有延年益寿作用。下面介绍功法。
功法步骤:
五爪金龙
双足分开同肩宽,足尖内收,呈内八字,十趾抓地,如树生根,双膝微屈,状如骑虎,头正颈直,舌抵上腭,门齿相印,唇目微开,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又称为骑虎裆。意守丹田,凝神片刻,双手指分开自然垂直于大腿上。吸气,五指自下而上至胸膺,屈肘变拳,拳心对着人体。呼气,双拳外旋离胸,向前下方展臂伸直至大腿上部。
仙人穿衣
双拳变掌,重叠于阴部前方,左上右下,掌心向上。吸气,双掌从阴部托至胸,曲肘,双手掌向内旋转,左下右上,掌心向下,拇指对胸。呼气,左前臂向左伸出,掌心向下,稍低于肩,同时右手渐移至右侧腋下,以虎口置胸肋。
顺手牵羊
以左足跟为轴,左腿和身体一齐向左转,右足不动呈含裆(即状如虚步),但双膝稍屈,全足着地,足趾抓地,如钉似锥。然后伸出右手与左手平行,掌心向下。吸气,双手掌平行向右,后抓,在右侧腋下变掌为拳,左上肢屈肘九十度,拳心向上,右上肢屈肘成九十度,右拳紧贴在左肘窝内,拳心向内。同时以左足跟为轴,上身向右转,右足靠拢。呼气,向左侧转体,摆肘,左足向左侧跨出一步,又成含裆,左拳尖不宜越过左足尖.上式共做3次。
五爪金龙
身体向右转,由含裆变为骑虎裆,功法同前五爪金龙。
仙女穿衣
功法同前仙人穿衣,唯左右相反。
活腰摆臂
双手变拳,右上肢垂直向下,拳心向左,左上肢屈肘成90度,置右肘窝内侧处,拳心向上。吸气,弯腰收腹垂首,右上肢向前左转体摆臂活腰,同时左足向右足并拢。呼气,右拳提起屈肘成九十度,右臂平行向右侧摆,拳心向上并且右腿向前迈出一小步呈含裆。接着重复二次。
扭转乾坤
右上肢自然垂直拳心向左,左拳置于右窝内侧。人体向后转体一百八十度,右腿向前跨出一步,左足接踵跟上成骑虎裆。吸气,右臂向右摆,掌心渐旋向后,左脚向右腿后移成叉步。呼气,右拳向心上旋转、扭臂,屈肘九十度,同时右足向右移动半步呈含裆,右手不过膝及足尖。上式重复二次。
左右转臂
向后转体一百八十度,右腿向前右方迈出一大步,左腿跟上,回到原位,呈骑虎裆:左拳离右肘向左垂直,拳心向右,右拳紧贴左肘窝内侧,拳心向内。吸气,左上肢以肩为轴向右,后上至左下画圆,舒胸,将左拳收至左肋部,拳心向上。呼气,左拳渐旋至小腹处,拳心向腹。上式重复三次,接着右手下垂,左拳至右肘,其势如上,连做三次唯左右相反。
五爪金凤
功法同五爪金龙。
左右穿锤
将右拳提起,拳心向内。吸气,左拳向上提到左胸,双拳在胸前交叉,同时右拳左下行至右大腿,左里右外。呼气,左肘屈行至左肩旁,拳心向右,右上肢垂直,拳心向后,双拳同时向后拉胸。接着又在胸前交叉两拳,左右相反,其势如上,各行三次。
五爪金鹰
功法同五爪金龙。
气沉丹田
吸气,双拳由前屈肘轻去胸部,拳心贴胸。以意导气,双拳紧贴人体,渐移至脐下三寸丹田时停,双拳拳面相对并向里靠近,用力挤压,闭气,意守丹田。
收功
当气闭不住时,身体向左转成含裆,右拳变掌离腹,向后上、下抓,双拳置肋,拳心向上,左腿提起,如金鸡独立状,左足向前一跃。
注意事项
练本功时要注意息停动止,即用口鼻呼吸,吸气时双唇微开,开齿轻叩,气自双嘴色深缓纳入丹田,其声如"吃”音”全身轻松自如。呼气时自鼻孔而出,其声如"喷’'立,呼吸平缓深长,肢体刚劲有力。同时配合一定的步型,如含裆、骑虎裆、开步、叉步以及肢体的展、摆、抓、举、压、旋、活腰、收腹、伸颈、舒胸、扩背等圆活连贯地动作,通过调息来实现,其动作与呼吸息息相关,息发则动,息停则动亦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