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神色辨病

面部神经是全身精神气血的综合反映。《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指出: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如气血充盈,则神采奕奕;气血衰少,则精神委靡。

病人的神色大致可分为三种:

(1)得神(正常神色):病人两眼灵活而有光采、神志清晰、反应灵敏、动作矫健,表示脏腑功能未伤。即使病情较重,预后亦良好。视为"顺症"。

(2)失神(异常神色):病人面色晦暗、精神委靡、反应迟钝、目无光采、语言无力、答非所问者,称为"失神"或"无神"。表示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不良。失神可进一步出现语言错乱、神志昏迷等危重征象。临床上视为"逆症"。

(3)假神(貌似有神实际无神):多见于久病、重病、精神极为衰弱的病人。如原来沉默寡言、语言低微、时断时续,突然变得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来神志模糊,突然清醒;原来不能饮食,突然出现饥饿般的大口进食;原来久卧不起,突然坐起来,下地行走;原来面色晦暗,忽见两颧发红如涂油彩等。这些一反常态的现象是阴阳将离绝前的一种假象,俗称"回光返照",临床上称为"残灯复明’’的征象。预示病情会迅速恶化,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