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饮食可长寿
据史载,被人称为"药王”的孙思邈老先生可谓一个老寿星。他整整活了一个世纪,享天年,度百岁乃去,人们问其养生之道,他回答说:"无他,唯不饱食耳。”意思是说,没有别的经验,只是每餐不吃得太饱罢了。
国外也有一个长寿老人,他是英国农民托马斯·佩普。他在乡间一向素食,节饮,活到152岁,经历了9届英国皇朝。因长寿闻名被召到皇宫。不久,佩普却因贪食过度而死在宫中。
上面这两个故事,前者由节食而长寿,后者虽长寿却因"晚节不保”而丧生。由此可知,节食对长寿的意义。
唯尚节食能养身,唯尚节食能长寿。关于这一点,在古代就有很清楚的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思想家管仲就曾经说过:"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孔夫子也提倡"不多食”。此后有很多养生家的养生之道中,都明确提出了节食的概念。宋代的文学家苏轼曾说:"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周代医学家散英在《东谷赘言》中说:"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明代《修真秘要》中也说:"食欲少而不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在历代帝王中,清高宗(乾隆)可以算做高寿者了,他也非常讲究养生之道。他提出"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营养作基础。那么节制饮食为什么反而能长寿呢?这个道理说来也不复杂,就如水平无波,水满则溢一样,营养过剩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一点对老年人尤其如此。
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基础代谢水平低。营养过剩,就会造成皮下脂肪积累,使人发胖。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这话虽然不太全面,但肥胖带来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营养过剩除可诱发肥胖症外,还会诱发高血压、胆石症、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同时,饮食过量势必增加胃的负担,使各消化器官都难以适应。过度饮食还会引起胃痛、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胃炎、肠炎、胰腺炎等。夜餐过饱,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寐不安),使人精力疲惫,精神不振。总之,过量饮食不利健康,适当节食才能长寿。
美食城小提示
在人民群众中,也有很多讲究节食的谚语,如"饭吃八分饱”、"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很朴素的语言,也说出了饮食与长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