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战 太极拳实战演练的三种偏差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修炼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但是在练习中往往会出现三种偏差,我们今天随着太极拳教程探讨一下,如何避免这三种偏差。下面随着太极拳实战演练一下吧!

  太极拳实战演练中的三种“偏差”

  在太极拳实战中,首先要保持立身中正,身体要做到不偏不倚,这样在练习中,才能*的舒展身体。

  1.择师不当

  太极拳在其演化发展中非常重视师承,必须由老师口传身授,即陈鑫拳论所说的“入门引路须口授”。当年陈长兴教授杨露禅时即把“好老师”列为学好太极拳的三个条件之一。

  老师的拳学素养与水平关乎学拳人能否学到真东西。尤其年岁较大的朋友,他们已过了学拳的佳年龄段,是否有一个拳学素养与水平相当的老师指引进入太极殿堂显得尤为重要。

  有的人学习太极拳,只重视拳架的摆放,拳术规范欠缺,这样会形成武德欠缺,给学习者会造成错误的练习方法。

  择师不当,既无缘功夫,健身愿望也可能化为泡影,学者不可不慎。

  2.从师不诚

  有些人虽从明师,只是自身机缘、天*限,有始而未有善后;或者不以为然,未能遵循明师之授,见什么学什么,样样都能比画而没一样中规中矩。

  或者时练时不练,一曝十寒而无以为功;或者拳架未经雕琢却急于功夫上身、想走捷径,于是超负荷习练而越练越偏了形状;或者拳架尚未进入境界便忙于编套路制光碟出专著。

  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方式方法问题,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太极拳缺乏敬畏,对“明师”缺乏认真的理解与诚恳的追随。

  学习太极拳要选择一位好老师,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质疑老师的技能,否则会影响拳术技能的学习进度。

  3.认识不正

  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太极拳练出“偏差”的根源首先是思想认识有“偏差”。

  ①认为学完套路就是会打太极拳,不重视拳架的修正。假如认识上的局限与拳架中的毛病长时间得不到调理修正而任其形成习惯,日久即“偏差”出矣。

  “偏差”既出,诸如拱肩架肘、曲背撅臀之类的毛病,使人腰椎歪斜、气横于上,松不了也静不了,对于经络、气血的运行阻碍多矣,背离太极拳健身之道亦远矣。

  ②认为拳主要就是练,不重视拳理的学习、体验。

  把每一个动作都置于“阴阳相济”拳理指导之下,这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术的独到之处。

  习练太极拳至为关键的是要正确把握要领,而对要领的领悟与把握,除老师的口传身授和同学拳友的指导帮助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练拳者对拳理的学习和体验。

  重视拳理的学习、体验,既有助于拳学功夫的精进,亦有助于以拳养生的卓有成效,在练拳的过程中即使有了毛病也能在拳理指导下进行自我调理与修正,所谓“通者自度”也。

  太极拳宗师陈鑫强调:“学太极拳必先明理,理明则学拳自然容易。”他把“明理”摆到了拳学进步的重要位置上。

  有些练拳者对拳理的学习与体验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于太极拳所以能养生健身的基本原理也一无所知,其结果就像航行中没有指针、行路时没有方向,很容易走了弯路出了“偏差”却茫然不知。

  ③认为太极拳与生活无关,不重视日常生活对于身心兼练的作用。

  现在人们大多只有或早或晚很短的时间用于练拳,即使是功夫已达到相当水平的人,从这点时间的演练中获取的锻炼功效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