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中所蕴含的拳理

  关于太极拳的学习和提高,我们需要掌握当中的拳理,拳理的学习在太极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太极拳的拳理,我们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相信可以提高大家的认识。

  关于太极拳的拳理学习,我们可以分为拳外理和拳内理。

  先说说拳外理。首先,用练太极拳来健身是大多数人的目的,而坚持不懈地练习太极拳,也确实能让人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我们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体会到“做人”的大道理。“练拳如修德,德高拳更高”,“习武德为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学习太极拳,我们需要学会懂理,懂理也需要我们懂规矩,遵守规矩。

  “仁、信、义、忠、诚、敬、正”等太极拳的门规戒律,不仅适合练习太极拳,也更适合平时的为人处世。学习太极拳的人要做到心地善良、虚怀若谷、胸襟宽阔、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等等,久而久之,练习者从内心到外形都可得到锻炼,从而功夫大长。

  再说说拳内理。首先说说练拳的意识。练太极拳时意识是非常重戛的。“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充分说明太极拳是以意练意的拳,也是行气练气的拳。

  所以我们在练习时,一举一动都要用意而不用拙力,先意动而后形动,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到位。

  “用意”贯穿在太极拳学习的始终,一招一式间都离不开意念的运用。

  其次说说练拳的动作。“手领眼随”,说明练习时的眼要跟着手走。

  “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人难侵”,因为腰是左右平衡转动的中轴,脊是上下弯曲的根基,所以为了达到一动全动,必须以腰脊为中心,手脚配合一起动作。

  再次说说练拳的姿势。太极拳姿势的要点不外乎是身端步稳、肩平身合等。“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一条线”,随时随地调整好自己的姿势,是练好太极拳的要素之一。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就是在练拳时要求头部自然上领,有意识地使气沉于脐下小腹处。“含胸拔背”,简言之即是:胸部要含、要松、要虚;背部要开、要拔。“沉肩坠肘”,是要求向下向外的松沉。

  只有做到了松沉,两臂才能松活圆满、运动自然。“塌腰”是说腰劲要下合。

  “松腰圆裆,开胯屈膝”,髋关节要松,要有向下的沉劲,如坐凳子般;屈膝是在下蹲时膝盖的垂线不能超过脚尖,大腿的中线和脚的中线不能形成内夹角、外夹角,避免引起膝关节疼。

  行拳时的节奏和呼吸也都是有讲究的。太极拳是具有强烈的节奏感的,演练起来要开合虚实、起落旋转,快慢相问、抑扬顿挫,强弱分明、刚柔相济。习练时配合动作呼吸调气,自可以发达肺部、疏通经络、调养血气,使人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此外,练习太极拳,不论是走拳架还是打手,都应该做到“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什么是“平准”?过去的老一辈太极拳家有不同的解释,大部分是把它解释为“天平”,也就是“戥子”。我认为不应该这么解释。“平准”这个词是从《庄子·秋水》中来的。(见他的书)汉朝有一个调整物价的机构,叫“平准署”,主要是调整粮食的价格。“平准”这个词的来源实际是从这里来的。

  “平准”的意思就是调整平衡,运用到太极拳的走架和打手中,就是要根据外界情况调整自己的身体平衡,时刻保持自己的重心稳定。

  “活似车轮”则是说练习太极拳在三个地方要灵活,即腰要活,肩要活,腿要活。古代人见到的灵活的东西是车轮,所以用“活似车轮”来比喻身体的灵活。

  后来,太极拳的老前辈们总结出了太极拳的三个圈——肩圈、腰圈、膝圈,认为人体就像个机器一样,各个关节都要灵活,而主要的是这三个圈的运转灵活。

  “立如平准”是指掌握重心,它是身体灵活的基础;“活似车轮”是从灵活性来说的,是立如平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