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推手学习的基本意义

  推手,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技法,学习推手对于太极拳的爱好者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这些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做简单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学习,并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一、推手是太极拳的精华

  推手是太极拳各项技法学习的提高阶段,只有掌握好了推手,我们才能进一步学习太极拳的其它技法。

  如果说拳架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组合套路,那么推手则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应用。太极拳如果丢掉技击内涵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习太极拳必须把练拳架、练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强身健体、提高技击的全面效果,也才能真正步入太极拳的神圣殿堂,获得太极拳的真谛。单就推手而言,通过练习,可以进一步校正拳架,深刻领会拳架一招一式的真实涵义。

  所以说,推手的学习,也需要建立在拳架掌握的基础上。

  二、以静制动的训练,可以加强大脑中枢神经功能

  练习推手时要求思想高度集中,把注意力放在粘点上,需要良好的静定功夫。心愈静,才能权衡对方的综合实力,达到心中有数,战胜对方之目的。心静还可以稳定情绪,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特别是在推手竞赛中,可以帮助消除怯场心理。

  心静还有利于正确处理推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个人技术的发挥,如对方在什么时候、将用什么方法进行攻击,我方应在何时采取何种有效防御措施,以及根据对方实力情况,我将以何种方法发放更有效等,正所谓“静能生慧”。

  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就能深刻理解拳论“以静制动”的真正涵义,从而大大加强中枢神经的功能。

  太极推手是一种“知人”的功夫,学习推手,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判断力和分析力的。

  三、深、长、细、匀的呼吸和吸蓄呼发的配合,可以扩大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

  练习太极推手除要求深、长、细、匀的呼吸外,随着对抗运动的发展,呼吸频率将有所加快。一般情况下心率在105-135次/分钟之间,吸氧量相当于40%-50%大摄氧量,介于每搏输出量大值(125次)左右。

  推手水平较高的人心率波动幅度较小,而且呼吸深长而平稳,不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从而在推手对抗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发放中讲究“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吸蓄呼发”,大大提高肺泡气体更换率,为细胞摄入、利用氧提供方便。

  这就使推手运动成为名符其实的低能耗体育运动(当然激烈的竞赛推手耗能要多些)。而在推手时虽然出汗但很少气喘。中医“汗腺通,则百病不生,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之说。推手练习后呼吸通畅,周身灵活舒服,正应了中医之说。

  四、全身放松,节节贯穿,达到周身一家、轻灵圆活

  如果身体不松、骨节僵硬,在平时练拳时还不容易自我察觉,但一经搭手,则往往轻易被对方发放。笔者回忆自身由僵到松的过程,主要得益于推手。这种松不是松散无力,而是松而不懈,轻沉兼备。松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力和爆发力,可以化解对方的强力。

  太极拳技击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借势借力”,所以才提出来“不丢不顶”,就因为双方的动作在“丢顶”的情况下是无法借势借力的。动作上要想“不丢不顶”,就只有相互“粘随”,“粘随”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对方的运动和力的状态,感受双方共同的运动与力的状态,从而在准确感受的前提下去确定自己的运动势态,掌握可以“击化”的时间点位,这就是“太极拳基本的功夫是随,高层的功夫还是随”这句话的由来。

  五、有利于陶冶情操

  在推手过程中,性格急躁者开始总想用大力迫使对方失势而不顾一切,但这种主观愿望往往被对方乘势借力“引进落空”。在累次挫败及不断深入练用中,才知冷静、沉着的重要,由此可见推手对急躁者改变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太极推手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而忧柔寡断的人在做推手动作时迟疑不决,往往失去很多机势,特别是竞赛中失去了取胜的机会,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通过推手实践可以加强其果敢、机敏性格的培养。好勇斗狠的人在太极推手练习中,特别是遇到推手水平较高者往往败得更惨,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而看到自己的不足,培养了谦虚谨慎的作风。

  六、通过推手,才能有效地提高技击防卫能力

  如果练太极拳只停留在拳架上,虽然也可达到健身目的,但难以提高防卫能力。推手是太极技击的具体运用,通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和进、退、顾、盼、定十三势的练习,才能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使技击水平不断提高,使拳架日臻完善,从而达到增强防卫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