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缠丝劲在技击方面有何作用

  技击是很多人学习太极拳的追求,想要练技击,首先要练好缠丝劲。太极拳的特点是劲的运用,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在技击中运用很广泛。太极拳教程中对缠丝劲有详细的描述,下面跟着太极拳好好学习一下吧!

  缠丝劲在技击方面的作用

  陈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流派起源早的门派之一,陈氏太极拳在缠丝劲上有很大研究。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在技击方面主要利用螺旋缠绕、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等力学原理为原则,从而达到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的效果。太极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

  其实在实战应用中不管是虚实变化,还是引诱回冲都是通过螺旋缠绕来转化和借力打力的。

  许多习拳者都想掌握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功,才能练习缠丝劲。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是呈螺旋形走弧线运动,犹如子弹通过枪膛时走的来福线,当它运动于空间时,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转,又有抛物线的运动路线,公转加自转,这种表现形式就是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

  它始于内而形于外,然后达于肌肤毫毛之上,内劲发源于丹田,动则劲由丹田而发,静则劲归入丹田。

  陈氏太极拳的劲力在平时练习时都以螺旋缠丝为核心,通过长期的练习在不知不觉当中上于身体,形成本能反应,举手投足无须思考,自然而然。其劲起于脚、行于腿,转于腰,通于臂,达于四梢节。

  在技击中,要灵活的运用到缠丝劲,掌握住缠丝劲的技巧对技击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在运用缠丝劲时既不可太柔,也不可太刚。过柔,则环绕不速,纯属于软手,没有实用价值,不适合对敌交手作战;过刚,则容易断,转关不灵,死板呆滞,不能随机应变,易受制于人,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应做到刚柔相济、蓄发相变、虚实相兼。

  周身上下都必须有缠丝劲,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躯干是旋腰转脊,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膝。缠丝劲分为顺缠丝和逆缠丝两种,以小指领劲带动肢体运动的为顺缠丝,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腰为轴,承上启下。

  协调催动;大拇指领劲带动肢体运动的为逆缠丝,它是通过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领手,做到节节贯穿。

  陈氏太极拳的实战技法都是以螺旋缠丝劲为核心的,例如远用手,近用肘,贴身就是肩靠;远便脚踢,近便加膝,贴身便是胯靠;还有就是远踢打近摔拿。

  不论是哪种打法,都通过应用以内催外、节节贯穿的原理,使人的力量落在攻击点上,从而达到实战应用的效果。

  缠丝劲的形体训练

  1.躯*位

  以身躯正中为轴线(上通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一线贯串,即中气之通道),腰为主要动力,以“套腰劲、花腰劲、螺旋腰劲”为训练方法,同时旋脊转腰,胸腰折叠蛹动和以胸腰运化。

  躯干乃至肢体部位的功能都是需要通过腰部来调节,对此,我们需要加强腰部的基础力量。

  2.上肢部位

  以胳膊正中为轴线(以中气贯串),双肩对拉拔长,松开似脱,互为催领,互相传递。同时旋腕转膀,促使肱骨旋动,尺桡二骨拧擦翻转,双手做顺缠与逆缠,双肘松垂随之同步旋转。

  3.下肢部位

  以腿正中(以中气贯串)为轴线,双胯同时松开,争横前绻里合,裆劲撑圆,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双足缠丝法,有了体会后再练两手足和两臂腿的同步缠法,及其身体一侧的同步缠法,逐步掌握身体各部和整体的缠法。

  在其缠绕的运动中,必须细心地体会揣摩“筋骨的对拉拔长,关节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顺而又敏捷的状态下,进行自然的缠绕旋转。在一动无有不动之中,一动即缠,一运即缠。

  对形体缠丝的总要求是:从腰部缠至四梢,再从四梢缠绕回腰间,循环往复。其紧要者在于腰、肩、胯必须旋转一致,互为传递并相合相随。

  掌握以上几个部位的训练要领,只要加以时日,大家的缠丝劲训练,定会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