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简述太极拳套路之内气问题

  前面和大家已经介绍过太极拳套路的“中正”和“呼吸”问题,今天小编再在此基础上为大家介绍“内气”,请大家耐心阅读。相信通过学习会使大家的太极拳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对于日后的更深层次的修炼也有帮助。

  气功功法各异,有些讲究体内内气导引,如大、小周天功,有些立足“人身无处不丹田”,对于体内诸如胀、麻、冷、热等气感不做导引,任其自然发生或消失。

  少部分人练气功气感微弱,甚至练很长时间没有气感。导引内气、任其自然或气感不能感知,于强身健体效果难分仲伯。气功用于技击,其效应与用于强身健体时的情形极为相似,内气被导引、不导引和不能感知,于技击几无二致。

  直白地说,外气伤人不可信,内气在技击时的作用几乎为零,国内外搏击现实即为明证。

  太极拳的内气,也是原有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修炼来积累。

  有人抗击打能力强或奇强,是内气作用还是靠干百万次的煅打?泰拳手的硬度世间少有,靠煅打;*搏击选手的硬度靠煅打;太极拳手的“硬度”靠千百万次劲力的搓揉,百炼成钢。

  心窝为人体薄弱部位,其抗打力的培养有两个可做比较的练法。一是意念导引结合硬棒抵心窝;另是不导气引气,直接硬棒抵心窝。只要循序渐进不操之过急,效果几无二致。

  如果没有硬棒抵心窝或其他形式的力的煅打,只凭脑子用功,只凭引气导气,导上一辈子也无用。

  所以说,内气的修炼,还需要掌握方法,不能操之过急。

  在中国,何以对内气有如此神奇之崇拜,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天地、道、气、阴阳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的概念。

  以其中的“气”来看,哲学中谈气,“天地合气…‘太虚不能无气”;中医谈气,“元气…‘精气”“肺气…‘胃气”;文艺谈气,“气韵生动…‘书卷气”“文气”。简言之,一切都有气,天有气,日天气;地有气,日地气;历史有气,日气运、气数;社会有气,日民气、风气、正气;入有气,日气节、气质、气势。

  中国古代的“气”无所不在,它在传承、发挥的过程中,其概念被广泛、反复地用于囊括自然、社会、人的各个方面,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但在用于近代武侠小说时,二人打斗,空中飞来飘去,轻功了得,掌风过去岩裂石开,人体不用接触,全凭“气”作为。在用于严肃的太极拳时,严谨负责的王宗岳在他的《太极拳论》中仅讲过一个“气”字,即气沉丹田,再无第二个“气”字了。气沉丹田,用现代语言来讲,与腹式呼吸无多大区别,就是这么简单朴素,一点也不玄虚。 .

  搞搏击的练气成不了气候,摘体育的练气出不了成绩,世界冠军不是气功家,气功家成不了世界冠军。练气用于疗伤、稳定情绪是有独到之处的。

  内气这个生理现象客观存在,它需要特定的方法才能被感知,虽然方法极为简单,但不实践是不易被感知的。

  学容易,坚持难,你坚持不下去了,人家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你接着练、练、练,就是看不到无限风光,怨谁呢?

  走架时意守丹田,沉溺于丹田的冷、热、蠕动,意守手指尖、手掌心、某穴,导引内气等,在健身方面毋庸置疑。走架的目的是什么?求内气?若果真如此,不如改练气功来得直接来得快。

  从技击角度讲,太极拳手具备一举动周身浑圆,周身无处不得力才能在技击时打出内家拳风格。而意在局部的发麻发热,热衷气感,做气感的奴隶,与太极拳的整体观、周身一家相悖,不可取。

  要于技击几乎无作用的气感还是要实实在在的体内各种劲道,这是要捡芝麻还是要抱西瓜的问题。

  走架着意于有限的一把钥匙开一个锁的每动的招式招术效能,还是立足无限的每动皆是攻击,同时皆是防守的思想,同样是要捡芝麻还是要抱西瓜的选择。此类问题在太极拳里还有不少,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古人太极拳文献中出现的“气”字,主要作气势、意念、存想解,与呼吸的问题一样,简单朴素,不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