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浅谈如何将太极拳学得更好

  学习太极拳,讲究循序渐进,学好太极拳更需要一段过程,其心态也必须要端正。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一讲如何学好太极拳,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能有帮助,并且使大家的太极拳学习更进一步。

  学好太极拳,没有好,只有更好,我们的目标是不断提高,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点。

  一 先谈一下“学无止境,力求新高”

  很多人都说我拳练的好,教的也好,是名家,有很多“粉丝”,这我也不怎麼否认。但如果就此沾沾自喜,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自感满足,停止了再研究、再提高、再进步的心,就该退步了,不前进也是一种退步。

  “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拳打得有样子,又受到人的恭维,更拿了奖牌,甚至教学生了,进或有些名气,心飘而自满,难于再求进取,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实在的说:有!

  这告诉我们太极拳博大精深,不能因一点小成就就满足了,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大受”是说接受到太极拳更高级的学习和提高,这里面包含有太极拳的层次,什麼层次呢?辟如王宗岳说“由招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就把练好太极拳划了三个层次。还有把“轻灵、贯串、虚静”,或曰“体松、气固、神凝”分作三个层次。这些关系都是太极功夫的递进关系,后面的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功夫的基础上再提高的。有人问我达到了哪个阶段?我自认为还是初级阶段,你们也可以检查自己练到了那个层次,你接受到了哪个层次的训练。实际上太极拳的功夫或对太极拳的认识领悟,我认为是没有止境的,就看你追求的精神和造化的机缘了。

  当老师不是不可以当,但要有个正确的态度。我青年时父亲叫我给初学者带拳教拳,我说我能教吗?我父亲说:“教学相长”,就是说,通过教然后知不足,这和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是异曲同工的。教也是要被看作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是一种在实践中求学的方法,通过你当老师的教学实践会发现有很多你不清楚的问题,就需要你这个当老师的不耻下问,再学再问,再提高,再教。这就是一个又当老师又当学生的老师态度,而且是一辈子的态度,那末你就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好老师。我看大梁(梁淑芬)就不错,符合这条,既是会长,也是老师,也是好学生,因为她在不断努力求进,而且虚心。

  当然,现在因学拳的对象不同、年龄不同、条件不同、对太极拳追求的目的也不同、能够达到的层次也不同,但这都不要紧,只要永不满足、虚心求进、不断努力,学的人喜欢学、诚心学,教的人也乐意教、认真教,就会不断取得新高。这是我谈的要想学好拳就要有“学无止境,力求新高”的良好心态,也算是练好太极拳“心法”。

  二 “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须知“专”与“恒”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关键所在,对太极拳也好,对于我们的工作也罢,都是这样的。

  中国武术流派繁多,太极拳陈、杨、武、吴、孙、国家派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几派,杨式也分好多流派。东西都是好东西,但是不能都学,只能捡你适合你的去选择学。选择也得有条件看情况,青少年人可以多学,辟如陈式、杨式,甚至少林拳、八卦掌、摔跤等等。这是因为青少生长的特点需要,也是在青少年期全面打基础为以后专项选择,比如选杨式拳深造会更有利。如果从小只选一样也不见得好,甚至不利。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送我到张桐(全国十大武术家,武术九段之一,已去世。)老师那里拜师学武。我以前学过国家规定的初级、乙级拳术,甲级剑,弹腿、翻跟头打旋子,以后还学过陈式小架、八卦掌等,现在虽然都不能完完全全打下来,但对武术的共性与区别的认识以及对杨式太极拳的专修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但如果说什麼都舍不得丢,什麼都练,对于我来说既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能力,而且这套杨家拳也肯定打不好,关键在于功夫不能练精纯。通俗的说这叫吃得多啦,胃胀,消化不了。老前辈经常这样讲:拳和拳的劲法不一样,会得多了就四不像,样样会样样松。又说:没有无敌的拳种,只有无敌的功夫。

  实际上事实正是如此,特别是对中、成年人,会几样拳不要紧,不见得不好,关键是修练好一样拳,而且要深入持久的练习体悟,精益求精,才有达到独到的风格和功力。这叫“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我父亲教导是“恒专不骄”,我对学生要求“持恒求精”就是这个意思。

  三 讲求方法,循序渐进

  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从婴儿到儿童,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成年﹍等等,万物的成长和发展也遵循这个必然规律。一个人健康的成长一定是要按照成长的规律给与各方面科学的培育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昔孟母择邻处,三迁其居,后选到学堂的附近,才影响和培育出孟子这样的大思想家、学问家,这是讲求进取、讲求成功的思路。“守株待兔”和“拔苗助长”这样靠消极碰运气和急功近利取得收获的方法都是错误的,都是机会主义,是不能获得成功的。

  学好、练好太极拳也是如此,70多年前杨澄甫就明白地论述过这个道理。一些人“急求速效,忽略而成”,忽略而成就是只学了个大概,比如85式学了一两个月,会套路了就以为完全掌握了,所以“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以学全。虽然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味”,“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由来,皆有速成而至此”。相传杨露禅三下陈家沟找陈长兴习拳18年乃成,不是说让我们都要学18年乃成,至少说明要树立“持之以恒打持久战,循序渐进攀高峰”的学拳方法和态度,才有希望达到太极拳的更高修练层次。

  前面我们提到练好拳要经“由招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三个基本阶段或层次,这就是学练拳的方法和必经之路。第一阶段先求招熟,所谓招熟包括每一式要会练、熟练、懂它的技术含义,还要几个动作一组一组的练,比如掤、扌履、挤、按四式要前后左右的练,搬拦锤、撇身锤、搬拦锤三式要连着练,然后整体套路连起来练,就是我们练的85式行功架,也叫行功架;第二阶段有了上述基础的磨炼,再进行推手和各种功法的练习,达到能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知己知人就步入了懂劲阶段;第三阶段在上述基础上又久久练之,达到上下左右前后浑然一体,前进后退中定应物自然,乾坤变化无形无象,就步入了神明阶段。当然神明阶段也分层次,这好比上学由小学到中学,再由高中到大学,大学生之后还有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样。坦率地说学练太极拳的学历是不低于上大学的学历,甚至还要超过。

  四 学要勤学,练要苦练

  学拳态度端正了,有了决心恒心,有了方法,剩下来的就是勤学苦练的问题。杨澄甫说“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要紧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之功夫。”这里明白地交待了练好拳良师益友固不可少,是必备条件,因为他可以答疑解惑,交流经验,少走弯路。但更重要的是要少说多练,而且要逐日地去练习,功夫才能得到积累。

  勤学,是指要不断地深入学,同样一个动作,练到不同的程度就有不同的劲道练法,你练到一个新的程度了,你才能接受新的练法。比如撇身锤、单鞭的拦、化、打,对方出拳你出手光拦,这只是本能,就低一层;拦中带化就高一层,是技能;拦化打劲技法连成就更高一层。这就是要勤学才能学到手的、悟到手的。当老师的也是看学生练到那个水平才给你深入教的。

  苦练呢,教给你一手就要成百遍千遍的练才能手熟,拳架也要连着练数遍才长功夫。教给你了你也明白了,可你不练或练得少,功夫上不了身就没用,到时也用不上。老话说:“拳打千遍,功夫自现”,指的就是多练、苦练。

  太极拳要练的东西很多,一下子练不过来怎麼办呢?只有一个办法,分期分批练习。比如三个月练好了六个动作,经检查可以了,再学新的几个动作做再练几个月,这样经过几年积累就差不多了。

  总而言之,要练好太极拳或要深入的练好太极拳,是要根据各人的条件,逐步地深入,逐步地引导,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讲求学习训练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做到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树立虚心向学,尊师重道,永不自满的思想,教学双方都心情愉悦的努力。那末,不管是老幼男女,在练好太极拳的道路上,都会不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