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练太极拳如何做到两臂相系
太极拳重视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和作用,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好相关要求,对于我们的手臂而言,存在这么一种说法就是“两臂相系”。对于这四个字如何理解,我将在下文做相关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太极拳的学习,我们要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诲。
在练拳过程中,恩师一再强调,两臂间的运动一定要做到“相吸相系”。何谓“相吸相系”昵?经过十几年的习练揣摩和实践,我体会到,两手之间的运动应协调一致,同步到位。从感觉或内力上讲,要劲路完整、饱满、没有断续之处,既有向外的掤张力,又有向内的吸引力,为两臂的“相吸相系”。
“两臂相系”是微观的表现,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只能感觉到却摸不到。在练拳的过程中表现为两臂三大关节的放松,内劲含在里面,两臂丰满是一个整劲。不松不懈,劲力完整,同步到位。不管是向前还是向后,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拥劲意思始终含在其中,掤劲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套路之中。演练当中“合中寓开”,“开中寓台”。即为“两臂相系”。
所以说,学好太极拳一定要学会放松,这贯穿在我们学习的始终。
“两臂相系”是宏观的表现,是太极拳技术对两臂的要求术语——练习太极拳时,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绳子系住一样,左右两手同在一条轴线上走大开大合,上下开合也是在一条轴线上运动,要动都动,要停都停,两手动作的速度不相同,运动的距鬲不相等,但是所用的时间相等,走出两手的快慢相间,即为“两臂相系”。二者合为体就是“两臂的相吸相系”。
在行拳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两臂相吸相系”呢?
下面以“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的左单鞭为例,先讲“两臂相系”。
1、手法:从上势的揽雀尾定势,走单鞭到左弓步推掌。在这个动作中有掤、勾、摆、推四种手法。掤臂摆掌是一组,勾手推掌是一组。
左手向左摆掌9O°时,右手向后微微掤起,准备做勾手。这时只有勾手之形,还没有定型。左手继续向前推掌,右手勾手定型。两手在一条轴线上走大开,两手运动的距离不相等,动作的速度不相同但是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同时完成动作,同时到位。
当中的技巧,在于大家加以训练才可以参透。
2、步法:弓步要做到合理合法(拳理拳法)。弓步有一度——幅度、角度、跨度。幅度:自己脚长的三脚到三脚半韵长度,一般人在三脚左右:功夫高深者幅度可以大一些,架子可以低一些。
角度:后脚脚尖的万向在前进中轴线的45°角时,从人体力学结构上讲台理,全身的合力大劲力足。跨度:左脚和右脚之问的距离为个横脚大约20~30厘米。弓步要求做到标准,走出“蹬、催、踩、踏”。
从揽雀尾定势到单鞭,不论是转体上步,还是上步转体,首先都是要屈蹲。屈蹲、转体、上步要同时完成,然后走出“蹬、催”。“劲由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
右脚内扣90°,大腿内缠约90°。右脚内扣、大腿内缠的同时,脚下走蹬由脚到腰,这时候后胯催前胯重心前移成左弓步。要求前腿膝盖外展和足尖上下相对,膝盖垂直于脚面。要找好幅度、角度、跨度。前脚放松走踩的同时,要做到松腰落胯、右腿腹股沟要向前向下落,台胯。
3、身法:随着身躯的下降向左转体135°,方向在左前进正方向。要求提顶竖、顶百会顶起、后三关拉长含胸拔背立身中正,四点一面(两肩两胯)成一个端正的长方体。
4、眼法:要求视平远,神内敛。视神经放出去中枢神经收进来。通过视神经把神放出去,眼随手走手在意后。在练拳时,视神经横向应看到180~210°:左右,纵向在150°。左右立体视觉为360°。单鞭两手夹角为135°,我们的视平面小存18O°。所以,我们能够看住右手看左手。“左顾右盼两分张”。
以上单鞭动作的手法、步法、身法、眼法合在一起同步到位便走出了“两臂相系”。“两臂相系”缺一不可。如果在走单鞭刖左手动、而右手不动:如果勾手早已定型后走推掌,右手快左手慢或者左手快右手慢等等,这些都不属于“两臂相系”。
如果上肢走协调了,两手摆掌和掤臂同步了,推掌和勾手电同步了,但是上肢与下肢匹配得不合,或者是手先到腿后到,或者是腿先到手后到,这也没有达到“两臂相系”的要求。因为太极拳还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即每个动作的手、足、膝、胯和眼神等同步到位这样才能走出太极拳的韵律和美感,从而达到“外三合”的要求,即刖与膝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
“两臂相吸”是在“两臂相系”的基础上的又上个台阶。它是由“外三合”转到“内三合”的升华。“内三台”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