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 紫砂壶的工艺发展及特点
紫砂壶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了,而且喜欢紫砂壶的人是越来越多,紫砂壶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了,紫砂壶每个时期的发展都是不一样,用的装饰技术也是不一样的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目录
3、封建时期紫砂壶的地位 4、紫砂壶工艺发展
5、紫砂文化的特点 6、紫砂文化中的不同装饰
紫砂文化的产生
宜兴紫砂除了历史悠久,艺术上繁荣的茶文化历史以为,它的历代传世佳作更体现了紫砂工艺的光辉艺术特性。它的造型艺术更是没有办法比拟的。
宜兴紫砂工艺的造型设计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因此,从造型艺术角度而论,紫砂工艺的地位当在一切陶瓷工艺之上。
紫砂创始在何时,在中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砂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是创始人。
宜兴境内河湖密布,土地肥沃,陶窑比肩,竹海连绵,茶园漫布,石洞遍山,素有“洞天世界”之称。据考古资料证明,7000多年前,宜兴的农業就已经萌发起来,农業文化和制陶技艺名闻中华。先秦时期,吴越文化在此交汇,宜兴的先人们为吴越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唐肃宗时,“阳羡贡茶”就已经名冠全国,“阳羡紫笋”被列为进贡珍品。
宜兴的黏土矿有甲泥、紫砂泥、白泥、嫩泥、绿泥、小红泥、小黄泥等,已探明工業储量6000万吨,预测远景储量10亿吨。
宜兴天然水质好,矿化度为100-200毫克/升,属软水;HP值为6.5-7,属中性水。
宜兴的吴文化
吴文化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一般是指宁、沪、杭、太湖流域,以及浙北、皖南、江西北部、河南及山东一部分地区,其中心地带在长江下游三角洲。江苏宜兴地处吴中,是吴文化发源地之一。吴地山水秀丽、景色神奇,两宋以降,学人辈出、文风昌盛,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的紫砂陶器、苏州的刺绣、南京的云锦、扬州的漆器和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等享誉天下。
吴文化就是水的文化、细腻的文化、灵秀的文化、柔美的文化。
吴地器物的形态受吴文化的影响具有3个鲜明特点:①天人合一,与自然高度和谐。取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开成,人们对自然巧为利用,又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情、景、意合为一个有机整体。②精致、细腻、淡雅的性格。③内敛、实用、重内涵的特征。吴地的手工艺制作多为生活用具,紫砂器就是其中之一。
据专家介绍,紫砂茶具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从万历到明末,紫砂茶具发展迅速,名家辈出,前后出现“四名家”、“壶家三大”。明朝的时大彬是“壶家三大”之一。他最初仿供春,喜欢做大壶。后来在游娄东时与名士陈继儒交往甚密,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士大夫雅致的品位把砂壶缩小。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他制作的大壶古朴雄浑,传世作品有菱花八角壶、提梁大壶、朱砂六方壶等。他制作的小壶令人叫绝,因此当时就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赞誉,被誉为“千载一时”。时大彬也因为被后人公认为,为紫砂器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重要人物。
享誉世界收藏热
新中国成立后,宜兴紫砂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1957年10月,宜兴县陶瓷公司和陶瓷专业联社,共同组团首次参加“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紫砂茶具、花盆和鼓凳等255个品种,销售总额 27万多元。自1957年起,紫砂产品恢复出口,年产量达106万件,产值28.1万元。
1984年3月,紫砂名师李昌鸿,应邀赴美国参加“新奥尔良国际博物会”。这是紫砂艺人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国际博览会。同时还在“中国经济贸易展览馆”进行了紫砂工艺示范表演。此后不久,紫砂名师李昌鸿、沈蘧华制作、陶刻高手沈汉生镌刻的竹简紫砂茶具和紫砂名师顾绍培制作、陶刻高手谭泉海镌刻的百寿紫砂瓶,荣获德国“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金奖,为中国紫砂赢得了世界声誉。
随着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制造技术的提高,宜兴紫砂陶艺已臻愈益精妙之境。上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东南亚各地对于紫砂的*支持,也为紫砂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紫砂收藏热一度有所降温,但近来又呈现出反弹之势,对宜兴紫砂挚爱者仍趋之若鹜。
有诗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可见世人对宜兴紫砂之珍爱。宜兴丁蜀镇羊角山的紫砂古窑址以及出土的紫砂茶具残片证实,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紫砂茗壶可以明性聚气,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品茗玩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紫砂壶收藏者的一大乐事。一件看似普通的紫砂壶,在藏友精心呵护下,就会一天天地显示出其不凡的品质。
第四:容
古往今来,紫砂铭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历代文人雅士气质十分相近,文人玩壶视“雅趣”参与其事即成“风雅之举”,当文人与艺师结合的时候,紫砂文化必将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著名金石书画篆刻家陈曼生,以其自身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与当时著名的制壶高手杨彭年合作创制了文人紫砂珍品代表作“曼生十八学士壶”,其壶艺之精湛、质朴而高古的艺术气韵,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回归文人雅士返璞归真的境界,达到了心境的融合,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壶升华为融合多种文化的载体,紫砂壶从此便以纯粹文人化的身份而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力推崇的艺术珍玩。
因此,紫砂茗壶往往和诗词、书画、篆刻相兼于一体!历代文人墨客、书画金石家参与紫砂壶创作的同时,更提高了紫砂壶自身的艺术价值,文人意趣给紫砂壶注入新的艺术活力,更是体现了紫砂器包容万象的壶中天地,所谓的“小壶大意”就是这个意思。
第五:和
紫砂茶具不仅仅是一种喝茶的器物,更是一个富有神韵的天地。一个非常简单的壶,往往能体现出非凡的意境来。壶的背后是历史悠远的中国茶文化,而壶的本意则是让人心平气和。200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访问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特意以一把“提梁石瓢”款式的紫砂壶相赠,并意味深长地寄语道:“中国茶文化追求心平气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和’观念,相信当前的国际事务也可以‘心平气和’地来解决。”一壶一席话,令安南赞叹不已,同时也体现了以紫砂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至高地位。
紫砂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这个符号积淀了很多人文以及社会的价值,更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让人们的精神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得以传统意义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