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的起源与发展 跆拳道的特点是什么
各种各样的健身方式在人群中盛行,今天三九养生堂小编就来为大家呈现出跆拳道的一些起源与发展,以及它的特点,还有分类,动作解析等等各方面相关的知识,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跆拳道吧。
目录
3、跆拳道的分类有哪些 4、跆拳道常见动作有哪些
5、跆拳道的好处是什么 6、跆拳道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7、跆拳道的段位标准大解析 8、跆拳道精神是什么
跆拳道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现代跆拳道的起源众说纷纭,但目前在世界上较为流行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本土起源说,即现代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本土的说法。
跆拳道的形成和发展都主要在朝鲜半岛上,另外,对于“现代跆拳道”形成来说,这种说法无可非议。
但要追溯到现代跆拳道的前身,即“跆拳道”的历史根源,则此种说法尝欠全面。
二是日本起源说,此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日本在朝鲜历史上曾多次入侵并占领朝鲜半岛,日本的空手道等武术对于朝鲜半岛的武术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跆拳道形成和发展之初(详见附录《跆拳道起源有纷争》)。
三是起源于中国武术之说,此种说法在跆拳道的起源的争论中较多为世人所接受,流传也较为广泛。
本篇从此角度出发,阐述了跆拳道发展史与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些联系,并详细介绍了跆拳道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原理。跆拳道(TAEKWONDO)是在东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项朝鲜民族体育运动目。
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的,甚至于至今仍流传于世的如:“跆跟”,“花郎道”以及“手搏”等的优秀格斗技术,为现代跆拳道运动形成和发展提供相当重要的依据和作用,现代跆拳道的形成至今虽然只有数十年的短暂历史,但在其从形成到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除受到世界各地优秀武技的影响外,更是受到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军事技术及传统技击术的深远影响。
一、朝鲜简史及各时期的格斗术
朝鲜半岛是位于亚洲东部的一个半岛,其北部隔鸭绿江、图们江与中国为邻。
据<<东国舆地胜览>>中记载:“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鲜,故名朝鲜。”。
另据历史资料记载,朝鲜半岛的居民大部分从北面移入,属于蒙古人种东亚型。
历史上,朝鲜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从远古时代起,中朝两国人民已经有了较密切的往来。
(一)、古朝鲜
从远古时代,中国北方的居民已不断地移居朝鲜半岛,并且先后在哪里建立过两个原始的国家政权,被后人统称为古朝鲜时期。
1、根据<<史记 . 宋微子世家>>和<<汉书 . 地理志>>的记载,在中国殷末周初时期,殷王族箕子率领一批殷朝遗民逃到朝鲜半岛,在今平壤一带建立了朝鲜国,即“箕氏朝鲜”。其管辖范围包括朝鲜半岛北部和今中国辽东地区。箕氏朝鲜是在朝鲜半岛上的第一个原始国家政权。
2、西汉初年,燕人卫满率众投奔箕氏朝鲜。于公元前194年推翻箕氏朝鲜,建立了卫氏朝鲜。据<<史记 • 朝鲜列传>>•记载:“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
在<<三国志 • 魏志东夷传>>•中也对卫氏朝鲜有一定的记载。公元前198年,汉武帝发兵灭卫氏朝鲜,并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乐浪,玄菟,真蕃及临屯四郡。
从箕氏朝鲜到汉四郡的建立,使中国古代人民与古朝鲜居民之间发生了更为密切的接触和交流。由于生存和战争的需要,古代朝鲜人民已经初步学会了汉民族的打斗术。
汉武帝征朝,更是把中国的军事技术和格斗术传入了朝鲜半岛。古代朝鲜居民在同汉政权的斗争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格斗术的精华,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朝鲜半岛上原始的武术体系。
(二)、三国时期
1、高句丽(KOGLIRYO,公元前37年~公元688年) 高句丽由五个原始部落联盟组成,初属于箕氏朝鲜管辖,其后转属中国北方的诸候国燕国。高句丽的始祖朱蒙是从朝鲜半岛北部的夫余南下后定居并建国的。根据唐代李延寿的<<北史.高丽列传>>中记载:“高句丽,其先出于夫余。”。夫余为我国东北的一个古民族。据<<三国志>>中记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高句丽于公元688年被新罗国联合唐朝军队消灭掉。高句丽是朝鲜
三国时期中为先进和强大的国家,由于建国后连年征战掠地,格斗术在高句丽享有比较崇高的地位,且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在朝鲜历史著作<<三国史记 . 高句丽本记>>中记载着高句丽曾于国内广泛开展格斗术训练和对抗性格斗游戏比赛的史实。另外,在高句丽时期的许多古墓壁画和雕像上都有着大量的关于格斗术的画面和雕塑型像的存在。
2、百济王朝的武艺(PAEKJE,公元前18年~公元600年) 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属于马韩部落中的百济部落。公元前18年,百济部落征服了马韩部落的其它各部后,在汉山城(京畿道)建国。百济王朝的开国始祖名叫温祚,是高句丽始祖朱蒙的儿子。百济是由高句丽,夫余及中国古代移民等各民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由于百济王朝在三国中的兵力弱,在长期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因此,百济曾力图依靠中国南朝的各代政权以及日本的*来对付高句丽和新罗。百济曾多次通过海路派遣使者与中国南朝的各代政权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不断学习中国的军事格斗术和各种科技文化知识,带回百济传授给百济的人民。
正因为百济的国力较弱,百济王朝各代无论是王室或是军民人等都非常崇尚武艺,全国上下都以马术、射箭和打斗术等作为游戏或日常锻炼而盛行。这在朝鲜的<<三国史记 • 百济本记>>中有着大量的记载。后来,百济虽被新罗联合唐朝军队灭掉,但其残存的许多有关武艺的历史资料仍被百济人民保存下来,为现代跆拳道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例如,在资料中记录着一种“便战戏”的竞技,这种竞技在百济时期非常流行,其比赛方式是把人员分成两组来竞赛,以拳脚互相击打以决定胜负。与现存的传统跆拳道非常相似,因此,也可认为它是跆拳道的另一种形式。
3、新罗时代的花郎道(SILLA,公元57年~公元935年) 新罗是以朝鲜半岛东南部辰韩部落的斯卢部落为中心建立的国家。
据<<三国志• 魏东夷传>>中记载,公元四世纪,新罗由六个有血缘关系的贵族推举朴赫居世为部落首领,并用武力统一了辰韩各部落建立了新罗国,以庆州为政治中心。新罗国主要由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部落组合而成。 新罗国统治者为扩大领土,先是同百济,后来又同高句丽频繁地进行战争。公元五世纪以后,新罗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政权机构,其军事组织也逐渐得到完善。
在军事体育方面,新罗在三国中的成就大。在新罗贵族中有一种花郎(译音)集团,由氏族的亲兵和子弟组成。于公元八世纪时,花郎集团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形成了名为“花郎道”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花郎信徒经常利用集会的机会,以“忠、孝、仁、义、勇”的花郎道精神为准则,互相切磋交流武艺和修练武道精神,研习军事知识。
“花郎道”的形成不仅在朝鲜武术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对日本的武士道的产生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新罗在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武学角度而言,“花郎道”并非一个单纯的武术门派,而是集新罗国仍至于朝鲜半岛各种优秀的格斗技和军事技术进行修炼、研究、发展并在新罗国内加以推广的一个团体。
为了增强国力,新罗国除了在国内广泛地开展和普及打斗术外,还不断地吸取中国传统技击术的精华。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新罗国曾派员赴唐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和武术,并带回新罗,使中国的传统技击术正式系统地传入了朝鲜半岛。
唐代武术在新罗国的流行,使新罗国内又形成了一种名为“唐手道”的技击体系。至公元840年,新罗国来华学习各种先进科技、文化、军事技术和武术的人员已经达到一百五十多人。
其中,新罗国的爱国将领张保皋也曾来华学习军事技术和武术,并曾在中国唐代的一个州府中当过一员武将,后来回新罗率领军队抗击入侵的日本倭寇,据《三国志• 东夷列传》记载:“有张保皋、郑年者,皆善斗战,工用枪......自其国皆来,为武宁军小将。”武宁为我国唐代的一个州府。在中朝文化的交流中,传入朝鲜半岛的我国武术及文化影响着朝鲜半岛上武术和文化活动的发展形成和实施细则,例如:花朗道精神的形成就是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公元七世纪,
新罗国联合中国唐朝军队先灭百济后灭高句丽,终统一了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上第一次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新罗民族。
(三)、高丽王朝
公元918年,原新罗国贵族王建夺取政权,自称高丽太祖,建立了高丽国。公元935年,高丽国取代了新罗国而统一了朝鲜半岛,开始了高丽王朝时代(KORYO,公元935年~公元1392年)。
高丽王朝的文化也和三国时期一样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高丽王朝的兵制就是完全仿效于中国唐代的府兵制度。
在高丽王朝十一代的文宗王至十八代的义宗王之间较为轻视武官重视文官,格斗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后来高丽王朝的武官发动暴动,铲除了腐败的文官,使高丽王朝的格斗术重新兴起,格斗术的学习和训练亦开始蔚然成风,在高丽国内每年均举行盛大的比武。
从高丽王朝遗留下来的文物画卷中,可见到大量有关高丽军民以手搏为戏的画面。同时,手搏之技也是高丽军队训练的必修项目。
另据<<高丽史>>记载:“辛卯,公主移御延庆宫,王置酒慰之,夜观角抵戏。六日丙申,幸观马岩观手搏戏。”。又载:“已酉,......于东郊还幸和妃宫观手搏戏。”。从以上的片断历史资料中不难判断出,手搏之技不但在军队和民间,而且在宫庭中也受到相当的重视。
(四)、李朝时代
公元1392年,高丽右军统帅李成桂废高丽王而自立,建立了朝鲜半岛上的后一个封建王朝──李氏朝鲜(YI,公元1392年~公元1910年),国号“朝鲜”。李氏民族又称为朝鲜族。
李朝时代,由于中国明代的张松溪拳术的影响,在朝鲜半岛上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松溪”派武术体系。
1592年7月,明朝统治者派遣由李如松将军率领的数十万明军入朝,协助朝鲜李氏王朝打击入侵朝鲜半岛的日本倭寇,并大获全胜。
明军的入朝,使中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和技击术进一步系统地传入了朝鲜半岛。我国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所著的军事名著<<纪效新书>>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了朝鲜半岛,并为朝鲜半岛上经历了千年的传统技击术的系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李朝正祖14年(公元1790年),李朝将军李德懋,学者朴齐家、白东修等奉王命将流传于朝鲜半岛上的手搏,跆跟以及唐手等各派武艺归纳整理,并以<<纪效新书>>为主要依据,系统地编纂出朝鲜武术史上的代表作<<武艺图谱通志>>。
在这部著作中,不但详细地记录了关于朝鲜半岛上各种技击术的发展源流、派别和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还记录了部分中国传入朝鲜半岛的各种技击术,如<<纪效新书>>中的拳经三十二势等各种武艺。<<武艺图谱通志>>至今仍作为现代跆拳道训练的参考资料之一。在李朝时期,如果想以武科出身当官,<<武艺图谱通志>>就必须通过徒手击倒三人以上的考核才有资格。
公元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半岛,李朝灭亡。朝鲜半岛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同时标志着朝鲜半岛上的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灭亡。
在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时期(1910年~1945年),朝鲜本土的格斗术被强令禁止练习和传播。但仍有部分人在民间秘密练习,作为反对日本压迫的一种表示。
还有很多朝鲜人被生活所迫,离开朝鲜半岛去世界各地谋生。通过他们,使流传于朝鲜半岛上的各种传统格斗术得以保存和发展,并为现代跆拳道的终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世界跆拳道的近代发展简史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朝鲜重新独立。大部分流亡国外的朝鲜人民回到了朝鲜半岛上,并随之将世界各地的优秀格斗术带回朝鲜半岛,使朝鲜半岛上的尚武之风又再重新兴起。
为了使朝鲜的传统格半术能更全面系统地得到发展和管理,朝鲜半岛上的各大道馆联合将各门格斗术系统地综合完善起来,并逐渐将之统一定名为“太拳道”(TAEKWONDO),即现在广为流传的跆拳道。随着格斗术在世界各地的兴起,跆拳道脱颖而出从亚州流传到世界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并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性竞技体育运动项目。
跆拳道的段位标准大解析
黑带是跆拳道高手的象征,是实力的体现,更是一种荣誉和责任。
黑带段位分一段至九段。一段至三段是黑带新手的段位,四段至六段是高水平的段位,七段至九段只能授予具有很高学识造诣和对跆拳道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
黑带一段以上选手有资格参加全国性比赛,二段以上选手有资格参加国际比赛。选手取得黑带后便有资格担任教练指导跆拳道运动。四段以上称为“师范”,五段以上称为“大师”。四段以上有资格申报国际教练、国际裁判,并有资格担任道馆馆长或总教练。
一段至三段的段位,由中国跆拳道协会或其注册认可的团体分会考核颁发。晋升四段至六段,须由世界跆联(国技院)或国际跆联(ITF)晋级委员会考核。晋升七段至九段,须由WTF或ITF特别委员委进行评审。
世界跆拳道联盟(国技院)晋升黑带一段至九段标准
段位 年限 年龄 考试内容(品势部份)
一段 1年半 15岁以上 指定太极1——7型之一,必修8型;
二段 2年 16岁以上 指定太极1——8型之一,必修高丽;
三段 3年 18岁以上 指定太极、高丽之一,必修金刚;
四段 4年 21岁以上 指定太极、高丽、金刚之一,必修太白;
五段 5年 25岁以上 指定太极、高丽、金刚、太白之一,必修平原、十进;
六段 6年 30岁以上 指定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之一,选择地跆、天拳之一;
七段 7年 36岁以上 指定高丽、金刚、太白、平原、十进、地跆、天拳之一,选择汉水、一如之一;
八段 8年 44岁以上 八段以上审查内容由世界跆联特别委员会决定;
九段 60岁以上。
说明
1、升段考试内容除品势外,另考核实战、威力、特技、理论。
2、高段位考核内容还要审查资历与评估贡献。
3、15岁以下选手达到一至三段水平,授予一品、二品、三品。
跆拳道“十级”、“三品”、“九段”的划分
跆拳道有着严格的技术等级考核制度。修练者水平的高低,以“级”、“品”、“段”来划分。
“级”分为10级至1级,10级水平低,1级较高。1级以后入“段”,段位从低到高分为一至九段。未成年选手达到一至三段水平,则授予“一品”至“三品”。
跆拳道训练、比赛专用道服,采用厚实、优质、吸汗的白布缝制,象征思想的纯洁和追求技术的纯熟。`
腰带的颜色则代表着选手的技术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白带(10级)、白黄带(9级)、黄带(8级)、黄绿带(7级)、绿带(6级)、绿蓝带(5级)、蓝带(4级)、蓝红带(3级)、红带(2级)、红黑带(1级、一品至三品)、黑带(一段至九段)。
腰带颜色的象征意义
白带
白带代表纯洁,练习者没有任何跆拳道知识和基础,一切从零开始。
白黄带
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了解跆拳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技术,开始由白带向黄带过渡。
1、修身养性
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练习中要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
因此,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人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造就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
2、强体防身
练就健全的体魄跆拳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强,可使人强壮身骨,提高个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
提高人内脏器官的机能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通过攻防练习,可以学习掌握实用技击术和防身自卫能力,为保护自身安全和维护*学习真正本领。
3、观赏竞技
享受击打艺术的美感。跆拳道比赛或实战时,双方队员不仅要斗智斗勇,而且还要通过高超的技艺展示跆拳道技术动作的优势。
尤其是跆拳道变化多端、尽现人体机能特点的腿法技术,在对抗中高来低往,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使人在欣赏跆拳道竞技比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
1.教育性比较突出
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格斗的形式进行的,但由于双方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的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之心。
在练习或比赛前后,双方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即所谓“以礼始,以礼终”。“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运动所推崇的尚武精神。
礼仪不只是形式上的表现,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实施它,在长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将礼仪的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
常用的礼节表示方式是向教练、同伴敬礼。练习中要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将“礼仪”意识生活、学习、工作化。
从而激发人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培养人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造就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为社会和国家练就具备优秀品质的建设者,这对青少年尤其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的教育意义。
2.时代性显著
在20世纪60年代初,二战刚刚结束,亚洲各国百废待兴,急需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国力。但是,面对身心倍受摧残的各国人民,只有用强大的精神动力给予鼓舞,才能促进其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于是重塑民族精神,倡导顽强拼搏便成了许多国家的重中之重。而跆拳道运动所具备的顽强拼搏性,能够培养人坚韧向上的精神,自然便成了这种动力的载体。以韩国为首的亚洲国家把跆拳道运动的推广与社会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不仅使跆拳道运动充分发挥了其社会功能,同时也为其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竞赛操作具有简便性
跆拳道正式比赛是在10m×10m见方铺专用垫子的场地上进行的,运动员照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竞赛规则,穿戴道服、护具进行比赛。
比赛前要对运动员进行点名检查,检查合格后,由一名教练员和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指定的位置准备进行比赛。比赛过程除禁止使用肘、膝关节和摔法等动作以外,可以利用拳(直拳技术攻击)和脚(踝关节以下脚的部位攻击)攻击对方躯干被护具包裹的部分,但禁止攻击后背脊柱;头部除后脑外的整个头部,只允许用脚的技术攻击。
使用允许的技术,准确、有力地击中有效得分部位才能得分。击中躯干得1分,击中头部得2分,击倒对手(被裁判员读秒的情况下)追加1分。
后以三局比赛得分和扣分的总计来见分晓。可见跆拳道竞赛规则统一,评判标准相对简便,场地器材使用简单,适应现代的竞技比赛,很容易为人接受,这也是跆拳道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4.跆拳道观赏性较强
跆拳道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色彩,它不仅是一项具有较强攻击力的项目,也是一件精美的形体艺术品。中国武术有句谚语:“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
这句话也正好可以描述跆拳道比赛的场面。由于规则限制,跆拳道是以脚为主,如踢、劈、旋、摆、踹、蹬等各种技法均可进行攻击,由于脚法攻击的动作幅度大,组合腾空动作多,变化多样,观赏性特别强,常有出人意料的精彩动作出现,充分展示了搏击特征和人的腿部、躯干的生理特点。
双方在比赛中也多采用腿法,不仅较力斗争,而且更讲究较力斗智,增加了比赛的强刺激性。
除打斗外,跆拳道的功力检验更是异彩分呈,它主要是表演者徒手或赤脚,原地腾空,运用不同技术以肢体直接击碎坚硬的木板或砖瓦,表现出惊人的杀伤力,充分展示了激烈对抗过程中的形体美,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5.发展策略的科学性
跆拳道推广者认识到,只有将跆拳道纳入现在竞技体育的轨道,与世界体育大趋势融合,才能更迅速、更科学、更系统地发展。
竞技跆拳道是为了符合奥林匹克的要求,在传统跆拳道的基础上经过改革而形成的。在改革的过程中,对传统跆拳道进行了技术限制,是竞技跆拳道突出了腿法特点。
技术改革的同时,考虑了项目的安全、易于判别和具有观赏性,完全符合了奥林匹克对项目的要求。
竞技跆拳道的成功入奥,极大的促进了跆拳道项目的发展,跆拳道的国际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
韩国成立了“国技院”专门的研究与推广跆拳道技术,它研究建立的竞技跆拳道体系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继续向右后旋摆鞭打,同时上体向右转,带动右腿弧形摆至身体右侧,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到右后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
转身旋转,踢腿连贯进行,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击打点应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线;屈膝起腿的旋转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转360度。后旋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面额和胸部。
(7)推踢
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脚以髋关节为轴提膝前蹬,用右脚脚掌向前蹬推,力点在脚掌,推力向正前方。
动作要领
提膝后尽量收紧膝关节;重心往前移,利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时候腿往前伸展,送髋;推的路线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腹部。
(8)横踢
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屈膝上提,两拳置于胸前;左脚前脚掌碾地内旋,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随即左脚掌继续内旋至180度。
右腿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左前横向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
膝关节夹紧,向前提膝,尽量走直线;支撑脚外旋180度;髋关节往前顺,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严格注意击打的力点在正脚背;踝关节放松。
击打的感觉是“面团”,"鞭梢”。横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头部,胸部,腹部和肋部。
(9)跳踢
指先跳起使身体腾空,然后在空中完成各种踢法的攻击技术。跳踢包括旋风踢,双飞踢,腾空后踢,腾空劈腿,腾空后旋踢,跳步横踢等多种方法,是跆拳道高难技术动作.。
(10) 单腿连踢
同一条腿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进攻方法。这种技术也属于跆拳道高难技术动作。
(11)双腿连踢
两条腿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进攻。
实战意义
跆拳道在现实生活中没啥意义,试问谁每天会穿道服或运动服,出了社会一般都要穿工作服或西装。
而这些服装一般是很难用腿的`除非你自己去特别制作一个``跆拳道说白了就是出其不意`以制其人的拳道`所以`建议你去学泰拳或散打类的。
(1)动作规格
以左势实战姿势开始;右脚向后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蹬地顺势屈膝提起,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约90度。
同时,右腿迅速以膝关节为轴伸膝、送髋、顶髋,把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力达脚尖或前脚掌。
踢击目标后右腿迅速放松弹回,落回顺势站为右势实战姿势。
(2)动作要领
1.膝关节上提时大小腿折叠,膝关节夹紧,小腿和踝关节放松,有弹性。
2.踢击时顺势往前送髋;高踢时往上送髋。
易犯错误
1、直腿上撩,大小腿没有折叠,膝关节不夹紧。
2、上体后仰过大,失去平衡。
3、踢击目标时向前用力,与推踢动作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