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了解打太极拳与学习型组织
当今社会练习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运动,太极拳历史悠久,无论是国内外都有不错的评论。因为它不仅可以进行武术的竞技运动,而且也是养生运动,不管怎么说,它把武术的优点集中到了一起。
一位外界友人说到,生活在世界的文化中,但是看不见文化的特点,其实呢优秀的文化在中国。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功夫”,一般国人却很少把他们联系起来。提到中国功夫,我们不免想起少林寺、太极拳等,他们同属于中国功夫,同属于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
众所周知,太极拳她不但是一项武术,更是一种文化。太极文化源于《易经》,而《易经》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易经》认为,“万物始生于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物)”,这里的两仪就是指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具有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上下相随、内外相合、顺逆缠丝等特点“阴阳”“开合”拳,也就是太极拳。太极拳的理论中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孙子兵法,有导引吐纳和中医经络学说,有强身健体的招法,有养生之道,有艺术美学之魅力等等。总之,太极拳同中国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难怪*和*两位伟人分别在50年代和70年代对太极拳挥毫题词“打太极拳”和“太极拳好”。
太极拳有丰富的内涵,想要学好太极拳不是一件的简单的事,首先要一个正确的方法。
这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的太极拳大师早就已经形成了,也就是当前风靡全球的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等所提倡的理念和方法。下面我们不妨剖析一下。
学习力是学习型组织真谛之一。学习力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能力。陈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指出,练好太极拳必须要具备“五心”“三条件”,五心分别是“敬心”“信心”“决心”“恒心”“耐心”。这五心主要是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练者树立正确的武德观。为什么要把“敬心”放在首位?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指出: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何能学艺。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是非。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这些思想和理念都纳入了传统太极拳的门规戒律,目的就是要解决精神问题;三条件是指名师、悟性和苦练,这三个条件同学习力中的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相吻合。所以,“五心”“三条件”是练好太极拳的“秘诀”之一,是基础的基础。
学习型组织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学习型组织学习的特点之一。所谓工作学习化,就是把工作的过程看成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工作决策,然后依次是决策反思——行动——行动反思——文字化——经验共享,后再回到工作决策。同样,我们可以把打拳盘架的过程当成学习的过程,当你决定学太极拳时,首先要从一招一式开始,一个套路学完后,少不了要一遍一遍地盘架,通过反复打拳,由生疏到熟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仅仅只能算学“会”了这套拳。而这仅仅是学拳过程的第一阶段,以后进入第二(对)、第三(好)、第四(妙)、第五(绝)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进入都少不了反复打拳。每一阶段的反复打拳,其打拳的内涵和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如进入第二阶段时,你的反复打拳就要同拳理结合起来,拳理中的“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和全身放松以及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等等,都要通过一遍一遍的打拳去领悟、去反思、去交流,然后再打拳,再领悟,再反思,再交流,如此循环,直到拳理上身。当然这个阶段的周期是很长的,而且也是艰苦的。每一阶段都是在反复中前进,都是在克服许多错误和困难中前进。
什么叫学习的工作化,其实就是让学习成为一个工作,而这个工作是有必要性的。
我们在打拳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前几个阶段中,每天不断地打拳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一定不能脱离名师的指导。太极拳精奥之处不仅要靠名师指导,还必须亲身体验,用心琢磨。太极拳的精奥之处有的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打拳,再加上悟性好,才能进步快,早出成果。按照学习型组织中“学习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变化速度”的观念,以及哈拂商学院戴维斯教授写的《企业推手》里的两个理念,即“当年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学习速度的竞争”、“内部变革速度小于外部变革等于末日”的理念来看,“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观念在一定条件下能改变。
当然,“太极十年不出门”观念的改变和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关键是我们要掌握精彩科学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正确掌握了精彩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