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怎么办 骨折吃什么好的快

  骨折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只要我们看到有人身上打着石膏,我们往往认为这个人是有骨折的情况。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什么是骨折呢?骨折的症状有哪些呢?骨折了又该怎么治疗呢?带着这些疑问,咱们一起来从下文中寻找答案吧!

  目录

  1、骨折的症状表现 2、发生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3、骨折的治疗方法 4、中医如何治疗骨折

  5、骨折的预防方法 6、骨折病人吃什么好

  7、骨折的家庭护理 8、骨折的康复训练

  9、骨折后的注意事项

  骨折指的是人体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者是部分出现断裂。骨折多发生在儿童以及老年人身上,中青年也可以发生。病患一般是一个部位骨折,也有少数病患是多发性骨折。骨折如果能够得打急死恰当的处理,大多数是可以恢复为原来的功能的,只有少数病患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骨折的症状表现

  1.全身表现

  (1)休克

  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

  发生骨折的地方可能有大量的出血情况,血肿吸收时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但是一般都是不会超过三十八度的,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出现体温升高的时候则需要考虑是否出现感染了!

  2.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特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3.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

  (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出现了其中的一种就可以确诊为骨折了,但是如果不出现这三种体征也不能排除患有骨折的可能性。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另外,医生建议大家,千万不要为了诊断而检查上述体征,因为这会加重损伤。

  发生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骨折除了外伤所致以外,骨折的发生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以及骨骼的解剖结构和骨骼原有病变等内因素有关.

  1、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与骨折的关系

  不同的年龄,伤病的好发部位和发生率也不一样,如跌倒时臀部着地,外力作用相同,老年人易引起股骨颈骨折女略多于男,而青少年则较少发生。骨活损伤多发生在儿童或17—18岁以下的正在生长发育、骨既尚末愈合的少年。年轻力壮,气血旺盛,肾精充实,筋骨坚强者则不易发生损伤骨折。年老体袁.气血虚弱,肝肾亏损,骨质疏松者,则易发骨折。

  5、体针(之二)

  主穴:曲池、合谷、手三里。

  配穴:足三里。

  骨折10天内,仅取主穴,均单侧,骨折10天后加取配穴,双侧。针刺时均不解开固定夹板,在上述穴位皮肤处常规消毒后进针,主穴用提插捻转泻法,配穴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骨折10天内每日1次,骨折10天后,隔日针1次。另外,骨折10天内可配合敷贴活血药膏(由地鳖虫、虎杖、黄柏等7味中药组成),10天为一疗程,4疗程为一阶段。

  6、针灸(之二)

  主穴:大杼、膈俞二穴均取,斜剌至得气,中等强度刺激,每次留针30分钟。取针后艾灸3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7、电针

  主穴:阿是穴。肱骨:肩髃、曲池;尺挠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髀关;胫腓骨:足三里、解溪。

  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骨折中心,即断端之间(下同)主穴,每次均取阿是穴及交替选用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交替用健侧之二穴(每次各取一上肢穴和一下肢穴)。得气后,接通直流电针仪。局部穴位:骨折中心即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全身配穴: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电流量20~40微安,或以病人有针感,肌肉明显收缩为度,连续波,频率2~3次/秒。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

  一旦发生骨折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如须搬动必须动作谨慎、轻柔、稳妥,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

  二、中医辩证治疗骨折四种药物疗法

  祖国传统中医中药,调理气血,增强人体抵抗力,对促进骨伤的修复愈合有着独特的疗效。主要有四种治法:

  1、运脾益气法

  中医认为“脾者,运化之官”、“气者,人之根本”。人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功能活动都与“脾”和“气”密切相关,不论什么疾病都应重视脾胃的运化和元气的调摄、培补。

  骨折手术对人体而言,是继骨折损伤后的又一个极大的创伤,且手术对气血的流通有很大的阻碍,所以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出现较多脾运不畅、气滞湿阻的症状,临床上表现为面黄不华、纳少神疲、少气懒言、口淡无味等症状。

  此时,中医辨证运用健脾化湿、补脾益气的中药,如藿朴夏苓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可起到调理脾胃、增进食欲、增强体质的作用,加快切口与骨折的愈合。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适当服用一些这类中药或者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健脾益气的饮片如黄芪、当归、枸杞、米仁等也不无裨益。

  2、养阴清热法

  骨折术后不仅耗气而且损伤阴血,有些病人术后切口长期不愈,且有低热、盗汗、多梦、五心烦热等表现,可以采用滋阴清热的方剂,如当归六黄汤等。在平时饮食中可适当地多食用一些黑木耳、龟、鳖、枣仁等补血养阴安神之品。

  3、和营通络法

  有些骨折刀口看上去已经闭合,但局部红肿疼痛难消或骨折迟迟不愈合、生长不佳,是由于创伤导致局部气血阻滞。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辩证理论,可以用理气活血、和营通络的方法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疼痛,促进创伤愈合。临床常用血府逐瘀汤、仙方活命饮等内服或者外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清热解毒法

  有时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是由于病菌侵入,尤其是顽固的绿脓杆菌、阴沟杆菌,或是绝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屎球菌等少见病菌。此时常见创口红肿不愈,有脓液流出且经久不停。这时选用内服或外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也能有效地帮助控制感染,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吸收。临床上常用的有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三、中医饮食调养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病人由于出血及组织损伤带来的肿痛,使体力消耗较大,体内组织蛋白质的破坏分解加速。若不给病人补充营养,则耗用自体的肌肉和脂肪,身体明显消瘦,因此对于骨折病人,除积极进行必要的复位、固定与药物治疗外,还给予适当的饮食药膳调理,使骨折能在较长的愈合期中顺利复原,并可减轻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