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如何掌握太极拳修炼势与式

  在我们熟知的太极拳中,它的套路是由势的编排而成的,便形成了完整的套路。可见势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一切事物都来自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这一点就说明了势的存在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想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必须把把握好势。

  太极拳修炼达到高深境界者,气势恢弘,气势磅礴,以势压人,势如破竹,势不可挡,万千变化寓于势中,奥妙玄机隐于势内,外以“造势”,内以求真。故太极拳修炼,应舍“式”而用“势”。何为“式”?《现代汉语词典》对“式”的解释是:“格式、程式、仪式、式样、式子。”由此可见,“式”之一字,形式而已,并无内蕴。“式”与“势”有着质的区别。“势”,大而无限,小而无垠,随机应变,变化万千;“式”‘,静止呆板,僵滞凝固,缺乏灵动,鲜有变化。拳以“势”名,意蕴无穷;拳以“式”称,徒有形式。

  太极拳走架行功,始之为“起势”,终之为“收势”,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八“势”,单鞭、穿梭、分鬃、射虎势势为“势”。太极拳势势环环相联,势势丝丝紧扣,其势含玄寓妙,玄妙无穷;外则形神混沌一体,内则神意混元一气,如能呼吸与体势合拍、内蕴与外势共振,则可效应卓然、功能超群。是故,太极拳应舍“式”而炼“势”。

  太极拳搏击中的体势

  1、太极拳搏击中的“中正平衡”

  练习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主要是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处处不使身体各部分散漫、失中。要表现出中正大方,严正舒展,和顺的形象。前进、后退、左旋右转时,四肢动作不论如何转换,自头顶躯干到会阴,始终须形成一条垂直线(上下一条线)。凡是躯干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都会失去重心平衡。但在搏击实战中,躯干不能不有伸缩,重心也不可能不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战时,必须平衡地移动重心,使人体重心尽量接近两腿构成的支撑面中心。在实战时的移步换形,绝不可使身体重心超出支撑面。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灵活而稳定的平衡。

  在出拳、出腿时,要使身体的重力和支撑反作用力保持平衡。即出拳时的力度和腿蹬地的力度保持平衡。出腿时力度与支撑腿蹬地的作用力保持平衡一致。

  2、太极拳搏击中的“含胸拔背”

  何为“含胸”?心以上为胸。含胸时,锁骨保持平稳微向下沉,两肩尖微向前向下蜷扣,胸腔微向内合,使胸部放松即为“含胸”。

  什么叫做拔背?正确的拔背姿势意思是消除肌肉紧张。

  脊柱在脊肌的牵引下,节节松沉、直竖,又虚虚对准两肩膀中间,脊柱骨节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要灵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太极拳搏击实战中,在击打动作开始时,上肢处于含胸拔背的状态,可以增强弹性作用。状如猫在捕鼠时,身体尽量蜷缩,下肢的胯、膝、足三部分关节再作甚强的屈曲,即能实现扑出与跳起的行动。在出拳、出腿行动时,上肢处于含胸拔背的状态,可以减少上肢的转动惯量。这样便于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各关节的集中发力,更有利于各环节动量的传递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