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 预防冻疮要趁早
冬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但有的人却因为冻疮而为这个季节烦恼这。下面三九小编就为您带来了有关冻疮形成的原因以及冻疮的防治的知识,还有那些日常中治疗冻疮的小妙招。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吧。
冻疮形成的原因
温度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因为冬天的到来,温度的低能化,就增加冷传导和对流的因素对本病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如潮湿和风速。而冻疮就是因为机体组织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不足,也因为如此,对冻疮形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是人体皮肤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的损害。
冻疮多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比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
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外加上寒冷的侵袭,从而使暴露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而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总之就是因为寒冷而导致的皮肤组织损伤。
我们大家都知道,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有长期暴露在外。所以当然是冻疮的好发部位。
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我们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每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末梢部位的皮下小动脉就会遇冷收缩,静脉的血液就会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发病机制
因为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时间久了,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水疱形成、及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潮湿及风速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潮湿多风地区冻疮发生率比干燥地区为高。
除了因为寒冷血管流畅缓慢而导致的冻疮,冷温度也是导致我们的神经紊乱、肢端血运不良、鞋袜过紧、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为本病基本原因。
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物理性皮肤病,但其发病却和体质、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相关。
冻疮一般发生在体质相对较弱的人身上,有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严重疲劳或贫血等症状的人发病率更高。此外,长时间接触冷水和生活环境潮湿者也易患冻疮。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初期应开始预防。
冻疮是一种冬季以及初春的常见病,人们身体暴露部位出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冻疮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那么长冻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国中医学上来说,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而在夏季治疗冻疮,正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曾提出“春夏养阳”治疗法则。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冻疮得以恢复。
阳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如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反,在冬季时候的人体处于阳气年节律变化的低谷期,就算补了,疗效也并不是那么明显。由此可见,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之势,体内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治疗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温阳之气内存,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冻疮主要是长期寒冷(10℃以下)作用于皮肤而致,受冻后皮下动脉收缩,久之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瘀血,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致使组织营养不良,甚至可发生组织坏死。本病好生于暴露及末梢循环较差的部位,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足跟、耳廓等处。
根据轻重程度把冻疮分为三度
一度:开始可能暂时渗出,色紫红或青。可伴有浮肿,触之有凉冷感。此时遇暖,颜色可转为红肿,并出现瘙痒、疼痛。
二度:若受冻较重,小动脉收缩时间过久,组织损伤加重,则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内容清晰,疱破后形成糜烂渗出液体或结痂。
三度:由于受冻较重而坏死,形成溃疡。
从各方面细节入手
第一,必须要促进血液循环。像平时应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或者搓手、跺脚也可以。
第二,可以用温差手泡的方法,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反复调换,每天3次,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冻疮已发作,就不可再用温水泡手脚。因为冻疮是由于人身体某部位处在低温环境下,毛细血管等组织受冷收缩,进而引发变形。这些组织受损,血管壁变得比正常血管更薄,如果突然用热水浸泡,由于热胀冷缩原理,已经受损的毛细血管会突然膨胀,从而引发血液、皮肤细胞中的一些体液等内渗,加剧肿胀,甚至引发感染。
第三,注意手脚清洁和保暖。细菌滋生也是造成冻疮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老百姓很容易忽略的因素。勤洗手、勤换鞋袜,清洁和保暖工作做好了,冻疮不易发生。
第四,采用服、擦药物法。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个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摄入,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或取中药三七、红花、赤芍、鸡血藤等各适量,水煎取液,进行局部擦洗。
冻疮易反复如何治疗
一般冻疮分两种:一种是非冷冻性冻伤;另一种是冻结性冻伤。
如果不是因为冷冻性而引发的冻疮,那是指人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下,一般是在零下十摄氏度至零上六摄氏度之间,引起的人体某部位受损害,这种病患相对好治疗,不必去医院,选择一些冻疮膏以及抗炎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即可。对于这类冻疮,要注意可以用不高于体温的温水擦洗,然后用酒精消毒创口,切忌用烫水浸泡,以免感染。
如果是因为冻结性冻疮,就是指人在极度低温状况下,一般在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迅速受冻,引发冻疮。这种病患治疗起来相对麻烦,创口会出现组织性坏死,血管收缩严重,皮肤局部干燥坏死,伴有感染等现象。张教授强调,这种系统性的冻结性冻疮,必须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生冻疮后需注意的事项
1.一定不要迷恋接触高温,像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也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3.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4.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
5.想要预防冻伤,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要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还可涂些油脂。站岗值勤应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6.Ⅱ度,Ⅲ度冻伤病人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7.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8.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