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最厌烦的5种“奇葩客”
现在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很多人只要是生病了就会选择去医院瞧瞧的,但是有的人因为工作的繁忙,预约了医生不去看也是正常的事情的,那您知道医生厌烦的“奇葩客”有哪些吗?您知道挂号爽约的病人令医生厌的原因吗?今天三九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到医院看病的注意事项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医生厌烦的“奇葩客”
和谐的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互动,有助于医生对病情的准确诊断与治疗。但偏偏有些病人的瞧病方式让医生很不感冒,甚至让医生很反感。
在这些医生反感的看病方式中,有的是病人明知不对,故意为之;有的病人是平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属于无意犯错,但不论什么情况,都希望病人能遵守医疗秩序,做有修养的患者,终还有利于对病情的诊断,让病人早日康复。
方式一:比较就医
“医生,我嗓子痛,您给我放放血吧”“您先别急,我给您诊断一下。”“不用了,我看电视上说放血可以治疗嗓子疼,您给我放放血就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王朋无奈地说,有的患者平时喜欢看些健康养生方面的图书和报刊,也会到网上浏览医疗知识,也经常在病友之间相互交流,这类病人把自己的问题对号入座,自己给自己当起了大夫。
这样的患者到了诊室,经常已经给自己确定了一个诊断,并“指导”医生按他的要求开某种药或做某些治疗,不愿意配合医生做常规问诊和检查,拒绝接受医生的其他建议。碰到这种情况,医生也感到很无奈。
试想一下,医生门诊,一位患者进来先给医生上一课:书上的,网上的,然后还紧接着来上几句:某某医院的某医生,他们都是这样说的……五六分钟过去了,都轮不上医生插上句话,医生的诊疗如何进行呢?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共同对付疾病的战友关系,要齐心合力把疾病给弄趴下。可这疾病还没趴下呢,先把医生给弄趴下了。
许多临床医生反映,此情况大都出现在一些受过教育或者一些老人身上,尽管占整体就诊患者的比例并不高,但近年来随着媒体关于医疗知识的普及,以及公众对医疗知识的提高,每次出诊都能碰到几位,让医生心情颇为不爽。
就医前通过书籍、网络获取疾病的相关信息,不少人还辗转多家医生就诊,这很正常,对于一些疑维杂症甚至很有必要。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副所长寇伯龙在面对患者网上咨询的时候,也会建议他们多咨询几家医院,对疾病有更多了解。
如果属于这种情况,患者应注意与医生的沟通技巧,不要直截了当把自己的听、说、看都倒给医生,这样既有利于医生对病情进行深入了解、综合判断,避免病人讲得太多先入为主误导医生判断,同时也是尊重医生的劳动。
电话、微博、邮件这些都只是给建议,而不是诊断和治疗指导的标准,由于不能见到病人很可能把一些潜在重大疾病给忽视了。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也说:“心内科的疾病还是要亲自看诊为好,一定要面见病人,检查全身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尤其要注重心肺功能的检查,这种交流和电话里的病情描述是不一样的。”
因此,许多严谨的医生都不接受电话、微博、网络咨询,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哪位医生很热心地仅凭电话、微博就开方子,这样的医生也许有点不靠谱。
还有一种情况,不少病人的体能是可以来医院做检查的,但亲朋好友却习惯拿着各类核磁片子、CT片子,让医生下结论、作判断。
医生仅看到片子,同时还要考虑病人情况,但病人亲朋好友既不是医生,也不太了解病人,既耽误了医生的时间,其实亲属也是白跑一趟。
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常常不理解,亲朋好友这样是爱护病人,还是敷衍病人呢?病都得了,为什么就不能让病人来医院请医生认真地瞧一下?看病不能这样糊弄。
还有的病情是癌症之类的重病,病人在外地,于是家属就带着片子,北上广地跑,说是希望医生做个治疗方案。医生遇到此类情况,也仅仅是对着片子谈些原则性的话,很难做出具体治疗方案,对治疗没有实际意义。
方式四:挂号爽约的病人令医生厌
目前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预约挂号网上平台。但约好了号没去看病,却是个普遍现象。2011、2012年这两年来,北京已有144家二、三级医院接入114预约挂号服务平台,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便民措施,但据报道预约就诊率仅为41.1%。
在一些人心中守约意识仍然薄弱,去医院看病就像去市场买菜一般,想去就去,不乐意去了,也就不去了。
分析爽约的原因,有些人称是弄错了取消预约的时限;还有人是想取消,但没找到取消的方法;还有些人为了能及早挂上专家号,网上、电话及现场齐“上阵”,但等现场挂上了却忘了去取消预约。
医生的出诊时间是固定的,一定的时间段内能看的患者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每个患者的就诊时间从预约上号开始,基本就是固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