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长这个预示疾病来袭

  平时我们很多人都忙于工作,一般很少会去关心我们的手掌心。其实从我们的手掌我们也是可以得出很多的健康信息的,因此大家平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手心有什么变化哦!那么手心长什么对于健康不利呢?下面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在气色形态手诊法中,手心对应人体胃部。从无名指画一条竖直平分线,这条线与生命线之间以手心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就是胃区了。如果您在此处发现有各种各样的斑点,应当警惕胃部病变的发生。今天专门介绍学习手心斑点的手诊,并介绍两个简单的手疗方法。

 

  白斑:浅表性胃炎

  如果您发现掌心出现两三个以上比较明显的白点,一般说明有浅表性胃炎。这类人常感觉饭后上腹部不适,有饱闷及压迫感,有时还有恶心、呕吐、胃痛等症状,建议尽快去医院检查。这里要注意将胃炎的“白斑”与胃功能不良的手心“发白”区别开来。胃功能不良的人,一般整个胃区偏白,但并不是明显的斑点。胃炎的白斑则有两个特点,一是白点密集分布,如果白点是均匀分散开的,则不具有诊断价值。此外,我们可以轻按胃区,按完过一会儿再看,是不是这几个白点还在,如果一直存在,说明是疾病引起的,具有参考价值。如果只是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暂时性白点,则不用过分担心。

  红斑:胃热

  手掌胃区如果出现若干个红色小斑点,那说明是因为胃热引起的消化功能问题,如果生活中还比较喜欢吃寒凉食物,就可以更加肯定病因了。胃热多因嗜酒、嗜食辛辣、摄入过多肥甘厚味等引起,应当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以温、软、淡、素、鲜为原则。

  褐斑:胃溃疡

  如果手掌胃区呈现单一的褐色斑点,一定要引起重视,经过多年的总结经验发现,这通常代表着胃部已经开始出现溃疡问题。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都是在手部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棕褐色斑点。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平时应当少食多餐,每日建议5~6餐,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烹调方法宜选取蒸、煮、汆、烩等法,忌用煎炸食物。此外,过甜、过酸、过冷、过热以及辛辣的食物也要避免。

  手疗:胃寒来回搓,胃热向外推

  从中医理论来讲,胃病无外乎两种:胃热型和胃寒型。所以无论有哪种颜色的斑点,都可以区分寒热,通过以下的搓手法来改善。胃寒的人,一般有怕冷、爱喝热饮、腹泻便溏等表现,建议上下来回搓手心。搓的时候,双手有意识地把掌心向外伸展,以保证两掌的接触面积。这种方法对于胃寒和胃功能差都有帮助。搓完以后,用两个手掌心的余热对着胃捂一会儿,以温胃通经、缓解胃痛。

  如果胃功能比较差,还可以从胃一直捂到下腹丹田。胃热的人,一般有脘腹灼热、牙龈肿痛、爱吃冷饮、便秘等表现,就千万不能用来回搓的方法了,而要用泻法:向指尖方向推。首先在手心胃区寻找到有酸痛感的点,用手指按揉后再向指尖方向推,反复推揉几分钟。有空时就不妨做一做,两手交替进行。

  手心发热是哪些疾病的信号

  为什么感觉手心发热?什么原因可以引起手心发热?手心发热有哪些类型?

  血虚导致的手心发热,大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反倒手脚冰凉。这类患者,平日可服用当归补血丸这类补养气血的药物,或者用当归6g、黄芪30g,配合来熬汤。

  手心老出汗是血糖高症状吗

  出汗跟呼吸一样重要,是糖友健康的晴雨表,一旦出现异常,就要警惕血糖是否升高了。

  比如,平时走不多远、稍微活动一会儿就大汗淋漓;盛夏炎热、别人都在流汗,自己明明觉得燥热却没什么汗;还有的糖友某些部位出汗明显增多,如手心、脑袋、脖子和背部等老是汗出不止而其他部位却没什么汗,甚至半边身子汗多而另一边汗少,都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糖友出现上面所描述的出汗异常,可能是控制汗腺的自主神经出了问题。自主神经是负责胃肠蠕动、汗腺排汗等功能的一类不受人意志支配的神经。正常情况下,自主神经感受到体温升高,就会指挥汗腺出汗,汗液蒸发带走热量以降低体温。血糖长期异常升高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内的代谢,还会使蛋白变性、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因此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都可能受到糖尿病的损害,自主神经也不例外。

  通过饮食、运动、心理和药物治疗及定期监测将血糖控制良好,能够预防汗出异常等症状。发现上述症状时,糖友应该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应尽早到医院就诊,调整糖尿病治疗、服用维生素B1、B12和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以保护神经组织。如果发现和治疗及时,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出汗恢复正常还是很有希望的。

  哪些食疗方可应对手心出汗

  (1)百合粥

  [功效]润肺止汗、适用於肺热汗多。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用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吃饱。

  【百合】甘,微寒。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2)黄蓍粥

  [功效]固表止汗,用於表虚自汗。

  [材料]黄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黄蓍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黄蓍】甘,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3)浮小麦饮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小儿夜间盗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症。

  [材料]浮小麦15克,红糖适量。

  [用法]熬浮小麦汁100毫升,加红糖调味。

  【浮小麦】甘,凉。入心经。止汗。

  (4)小麦山药汤

  [功效]补气敛汗。

  [材料]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参归腰子

  [功效]补虚敛汗。主治病后虚弱而致的自汗或盗汗。

  [材料]人参10克,当归8克,猪腰子1个,姜、葱、盐适量。

  [用法]将参、归切薄片,腰子去肾盂切碎,与姜、葱、盐同放于盆内,加水适量,煮烂食之。

  【人参】甘,平。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生津,安神。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

  结语:从上述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手掌心对于健康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因此平时我们要多加关注一下自己的手掌心。身体其他的一些地方也是也可以反应出身体的健康状况的,希望上述的知识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