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睡觉时千万别外露这部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都市化程度的加深,人们的压力无形中增大,导致很多生活的小细节、不良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新的数据表示,肩周炎已经从老年病转变成了青年病,这让人很是担忧。
女人睡觉时千万别外露这部位
肩周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围,但古代文献亦有在痹证之外,另立“肩背痛”、“臂痛”名目者。
民间称之为“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一般对肩周炎多按痹证治疗,效果欠佳。其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肩周炎患者以虚为本,风寒湿痰瘀为标,如果仅仅祛风散寒逐湿化痰行瘀,则本末倒置。《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学中医的人何人不知?但每每将此二语草草读过。
古往今来,唯清人叶天士能于此会意,提出“阳明络虚”的观点,如《临证指南医案.肩臂背痛》:邹五旬又四,阳明脉衰,肩胛筋缓。不举而痛,治当通补脉络,莫进攻风。
俞妪高年阳明气乏,肩胛痛,难屈伸,法当理卫阳通补。
我在叶氏启发下,进一步考虑到肩周炎的病变,在骨、筋和肌肉,而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至中年以后,脏气渐亏,气血不足,尤为突出的是阳虚而失温煦,筋骨肌肉皆失温养,营卫空疏,风寒湿邪乃得乘虚而入,病久,留连不去,则更变生痰浊、瘀血,以至有形之邪,阻于经隧,故肩周疼痛不已,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受限。
这样,我治疗中老年肩周炎,便确定了以通补为法,以健脾益气、补肾、养肝为主体,佐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痰、通经络、调营卫。常用药如黄芪、白术、淫羊藿、山萸肉、赤白芍、桂枝、附子、姜黄、海桐皮、羌活、当归、防风、鹿角片(或鹿角胶)、甘草、生姜、大枣。
这里面包含了益气温阳固表的芪附汤(黄芪、附子),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两补气血的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宣痹止痛的舒筋汤(赤芍、海桐皮、片姜黄、羌活、当归、白术、炙甘草)和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几张方子。
体丰,多湿多痰,苔厚腻者,去山萸肉、黄芪,加苍术(燥湿健脾)、炮南星(善去经络之痰)、炒白芥子(善去皮里膜外之痰);用力不当或外伤后而致瘀血阻络,痛剧而痛点固定者加红花、威灵仙、川芎、乳香、没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即活络效灵丹);寒盛,畏寒,患处冷感,每于睡觉时肩露于被子外即痛剧,舌淡脉沉者加制川乌、细辛、生姜温经通阳。 附子为方中要药,应予重用,一般从10g开始,不知,可渐增至30g,均需先煎40分钟以上,以策安全。
病案举例
李某,女,49岁,左肩痛,延及肩胛,屈伸上举不便,兼右侧网球肘,疼痛不能负重。手足常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弦。疼痛夜甚于昼,睡觉时被子稍一漏风,疼痛即加剧。年近50,阳明脉衰,营卫失调,风寒外袭,其诱因也,拟温阳气、调营卫、养肝肾、通经络。制附片30g(先煎半小时),桂枝10g,细辛6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10g,赤芍10g,淫羊藿15g,姜黄10g,赤芍10g,海桐皮10g,威灵仙10g,当归12g,山萸肉12g,川芎12g,羌活10g,炙甘草6g,大枣15g,生姜3片,蜂房6g。服30余服,痛止。此后断续服用此方约百服而活动自如,手足从此亦不再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