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米(鲜)
芡实米(鲜)
原料别名:鸡头米
原料分类:坚果种子类
食用提示:每餐50克;一次不宜食用太多。
禁忌人群: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白带品多、肾亏腰脊背酸的妇女、体虚尿多的儿童、小便频数的老人、遗精早泻者、慢性腹泻者、慢性肠炎者。
1原料介绍
芡实,又名鸡头米、水鸡头、鸡头苞等,古药书中说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它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是秋季进补的首选食物。
2营养分析
1. 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
2. 芡实可以加强小肠吸收功能,提高尿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实验证明,血清胡萝卜素水平的提高,可使肺癌、胃癌的发病机率下降,大大减少癌症发生的机会。
3适宜人群
1. 适宜虚劳赢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病后产后体虚之人食用;适宜肾阳不足,阳痿遗精,小便频数之人食用;适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之人食用;适宜癌症病人及放疗、化疗、手术后食用;适宜肝炎,肾炎,糖尿病患者食用;适宜血友病患者及易于出血之人食用;适宜年老体弱者食用。
2. 患急性肠炎,菌痢之人忌食;感冒,咳痰,气喘及大便溏薄者忌食。
4食用指导
1. 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
2. 芡实与鱼头同食,还有健脑效能,可以治疗神经衰弱。
5食疗作用
海参始见载于三国吴沈莹所撰《临海水土异物志》。其后,很长一段时间极少见诸于文字。直至元代贾铭《饮食须知》始又见记载:“海参味甘咸,性寒滑,患泄泻痢下者勿食。”对其性味、功用已有认识,说明以前一直食用,可能仅在沿海,尚未普及,故文献少见。明代,《五杂俎》记载:“海参,辽东海滨有之,一名海男子……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说明得名的缘由。从清代《随园食单》中,开始认识到“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说明赋味的必要,并叙述了赋味的方法。《食宪鸿秘》则介绍了糟、酱两种吃法。以后记载渐多,如《闽小记》、《本草从新》、《调疾饮食辩》、《清稗类钞》、《调鼎集》等均有所记载。清代后期将海参收入“八珍”之中,列为筵上珍品。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实行人工养殖,产量日增,食用更趋普及。西方人原来视海参味怪异而不食,现在也从中国领略其风味,食用者日多。而且从其医疗健身的功用被报道后,对海参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增长中。
6食材文化
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利湿健中之功效;
主治腰膝痹痛,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等病症。
应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经常性腹泻:芡实散30克,加白糖适量调匀,加水煮成糊状服,每天3次,连服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