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的危害

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比30年前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率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七八位上升到现在的首位。人们要保护生命,就必须积极防治导致心脑血管发生疾病的最重要罪魁一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在不同部位的病变,各有特点,由此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变化,表现以某一脏器为主的临床症状,危害也不同,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动脉硬化危害性更大。这里介绍几种动脉硬化的严重危害。

1.主动脉硬化

主动脉即直接从心脏发出的最粗大的大动脉,负责把血液运往全身各部,它容易最早发生动脉硬化,因它最易受累,而且比其他动脉的病变发生的广泛。主动脉硬化在临床上作x射线检查时,可发现胸主动脉明显伸长,主动脉弓向上耸起且向左突出。由于主动脉管腔较大,血流较快。不易发生狭窄,一般虽然有严重粥样硬化,但并不引起症状。

2.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它发生动脉硬化的危害较大。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不仅是老年人才有的症状,有的人在年轻时就开始了。

动脉硬化的早起病变是脂质沉积而形成脂点及脂纹,即是血管内壁附着脂质。冠状动脉脂点及脂纹约在10一15岁前后见到,但数量不多,程度也轻,以后随年龄增长则逐渐增加。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要到40岁以后才变得广泛目.严重。

冠状动脉硬化性斑块易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并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常见的是心绞痛。如在冠状动脉大支发生急性阻塞,可引起心肌迅速严重缺血、缺氧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这是心源性休克的形态基础,更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3.脑动脉硬化

危害性仅次于冠状动脉硬化。它的发生比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为迟,30岁左右的人仅少数可见,一般在40岁以后脂点及脂纹才有发生,45岁以后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并逐渐增多。

脑动脉硬化可并发动脉瘤,动脉瘤不同于人们常常提到的肿瘤,它的形成是由于血液把动脉管壁从硬化处鼓出一个肿瘤样的突起,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瘤容易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脑溢血。

严重的脑动脉硬化可并发血栓形成,相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软化。当脑动脉因广泛粥样硬化而使管腔逐渐变窄时,脑组织可因长期供血不足而发生萎缩。患者可发生思维能力减退,甚至精神失常和痴呆(即老年性精神病和老年性痴呆)。当某些脑动脉因粥样硬化使管腔变窄或闭塞时,它所供血的脑组织也可能发生多处软化灶,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4.肾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通常只侵犯开口部、主干及主要分支,而且常引起管腔狭窄,使相应区域的肾组织发生缺血,肾小球萎缩、变性,柏应的肾小管也发生萎缩甚至消失,最后在肾内形成单个或多个较大的瘢痕灶。如瘢痕不多只侵犯一部分肾组织,其他部分仍然正常,则很少发生肾功能不全。如瘢痕较多,肾脏缩小变形,表现凹凸不平,称为动脉硬化性肾硬化,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后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

5.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及分支,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一部分病人有临床症状,包括一过性或持续性单眼失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所谓一过性即短暂性、一时性。

6.股动脉和胫动脉硬化

严重的动脉硬化伴有血栓形成也常影响下肢的动脉,如股动脉和胫动脉。由于这些部位的动脉硬化可引起管腔狭窄,使下肢循环受阻。组织缺氧,尤其在行走时肌肉需要的血量增加,狭窄动脉的血流不足以供应肌肉的需要则引起肌肉疼痛,不能行走,但休息后又可恢复,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如动脉长期狭窄,则相应的肌肉萎缩无力,下肢末端变冷和发生紫绀(局部缺氧);如动脉硬化并发血栓形成以致管腔完全阻塞时,则表现为始自趾部继而逐渐向上扩展的干性坏疽,最后须行高位截肢。有相当多的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的肢端坏疽,与动脉硬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