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松静的含义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习练太极拳要掌握一定的拳理拳法,这样才能提高太极境界太极拳的特点是松静,松静的含义是什么呢?如何才能做到松静?带着疑问我们随着太极拳一起演练一下吧!

  浅谈太极拳松静的含义

  现代宗师都要求初学者要放松,习练太极拳的根本目的是养生,而松静是太极拳养生功效的体现。

  即锻炼一种放松的心态,这也是放松的人手点。武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武禹襄公日:“先在心,后在身。”心静无为是实现松的前提和保证。

  练太极拳首先要心静,只有神经中枢(大脑)松静,思想集中,心平气和,才可以开始动作。李雅轩先生说:“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练拳时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地沉到丹田了。”

  全身肌肉和韧带以及各个器脏都要做到放松,这是由大脑神经兴奋引起的,练功时,大脑要入静,神经兴奋程度就会很低。

  骨肉就越松,血液流动就越好。但是练大脑入静的功夫绝非几日之功,需要一个锻炼过程。

  心静不是强令内心镇静,而是要使急切求松的心情趋于缓和、坦然和宽松,继而才能进入无欲无求之境界。单一地求松并不能做到真松、全松。

  不少习练太极拳者虽深知盘拳揉手须周身放松肢体无一处用拙力、无一处僵滞的要求,但却因找不到要领而很难真正做到,他们往往只知道放“松”肢体去练拳。这样从形体动作上看似柔软优美,但周身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没有放松。

  练太极拳放松能缓解精神压力,使神经习系统兴奋与抑制保持平衡,可以使身体各个部位放松。

  其实实现松的障碍就在于行拳者自身急切求松的意图,他们往往越急切地想放松,心情反而越紧张,一颗心老悬着放不下来。刻意追求和意念过重的心理因素,恰恰导致了与真松境界的背道而驰。

  有些人把太极拳练得软绵绵,稍微用一点力却又僵硬了,精神也提不起来,这样既没有柔,也没有刚,这种练法练成的不是“由松人柔,运柔成刚,刚柔相济”的太极拳,而是一种体操式的太极拳,即圈内人俗称的太极操。

  松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必要条件,阴阳虚实是练习太极拳的灵魂,传统太极拳的高境界是纯以神行,仅看到神的忽隐忽现,刚柔的痕迹是看不出来的。

  要松得好,就要加强心性方面的修炼,在推手对练中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心性修养,心里松不下,形体又如何能松得好呢?内外松不好,又怎能使自己听劲灵敏、化劲干净、发劲干脆呢?松是太极拳劲道的根本,松不下去便无法求得整体劲。

  推手时,往往是越怕输的人精神越紧张,也越容易犯僵硬、丢顶、拱架之病。

  所以在练习推手时,要从练“吃亏”人手,敢于让对方进来,练习能吞、能容的本领,练放长、大幅度的引进,不怕吃亏,不怕输,从而有意识地借对方的来力锻炼自己的松活、引化的本领。

  学太极拳不久的爱好者,要先松心后松身,不宜过早找劲,亦不宜追求练松功的“气感”,应该首先求得神经中枢的松,接着求得皮肤腠理和肌肉韧带的放松,再接下去是关节的放松和用意识导引内脏的放松。

  如胸松腹实、气沉丹田等。松自然能柔,而柔却不一定能松,所以要先求松,松而柔生,进而松柔兼备,进而松而能沉。

  如何做到松静

  (一)是从正中求松

  放松,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上寻求。否则容易出现松懈、松斜。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很多初学太极拳的人会非常注重外在的姿势上,其实是不正确的,只有先做到放松,外在的姿势摆放才会到位,才会有神气。

  (二)是从慢中求松

  大极拳要求快慢相间,对初练者来说,特别是在未能放松之前;要强调练慢。从慢中才能逐节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放松的程度,细细品尝放松的味道。

  慢,也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重要要领,慢练才能更好的掌握太极拳中的内在思想和要求。

  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穿”,不能有断续。

  (三)是从缠绕中求松

  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园活旋转中求放松。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