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慢练的两大要领

  学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初学太极拳要从慢练开始,那么,太极拳慢练的两大要领您是否了解呢?学习太极拳教程你会发现,太极拳是一项快慢结合的运动,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慢练的两大要领

  学习太极功夫非一日练成,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坚持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同时还有健身养生的作用。

  1.学习进度要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想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就学完学成一套。要树立一个慢慢学、认真扎实学的思想。这就是说,不学则已,学就要循序渐进,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招一势地学。

  一招熟悉之后,再学下一招。决不可粗枝大叶,雾里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学。学慢,对手足部位、定型、运行、上下承接、虚实转换等基本要领就能看的多,听的多,炼的多,领会的地方也就多。学慢,既是反复熟悉、巩固、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反复锻炼、认识、实践、校正的过程。

  初学太极拳者一定要满脸,在练习中不断领悟太极拳的精神要领,提高自身的悟性。

  姿势、动作就会逐渐趋于正确,运行就会走上正规而经久不易改变和遗忘。学的快,手足错乱,运行呆滞,对行气,运转更是茫然,天长日久,姿势谬误,丑态百出,校正起来实在困难,常言:“宁教千遍,不改一招”,就是这个意思。

  学的虽慢,可是一遍过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趋于正确的定型效果,即使稍有差错,校正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学的快了,招招势势不够真切,差错横生,校正起来,精力和时间不知耗费到如何程度!所以,学的慢,实际是快;学的快,实质是慢,这就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2.动作运行要慢

  在锻炼时,由始至终应该顺从自然,慢慢地运行,不宜于快(但也不宜过慢),形成前后路数不清或上下不接现象。只有在缓慢运行中才能思想集中,全神贯注,精心去思考、揣摩运行规律,内劲转换,腰脊圆活等。

  有的人觉得越慢练太极拳,功夫越深,这是一种错误思想,太极拳运动的实质是快慢结合,两者相互转化的灵活功夫。

  当姿势趋于正确、定型,运行纳入规律后,相对慢而言,也是可以适当变快的。在快的运动中,大小转关必须认真,切不可马虎从事、一带而过,形成错乱无章。快而后再慢下来,就这样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快慢相间地进行锻炼,但必须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总而言之,学练时,应持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

  太极拳由慢转快的技巧

  一是动作沉着;二是能表现出劲别。

  在全趟架子内,无论动作快或慢,都要能不改变运动的沉着性,象这样的快,才是正确的加快。如果动作显出飘浮、散乱,不能表现出沉着,则说明动作太快,应立刻放慢些。在这个标准的指导下,可以随著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步加快。

  太极拳是由八门劲别和五种步法编排而成的,在运劲时应该充分体现出八劲之一(如四正的棚、捋、挤、按或四隅的采、列、肘、靠)。

  初学太极拳因为套路等都不熟悉,所以要慢练,但是也不能出现僵硬现象,练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快慢结合。

  若动作太快时,一转就会滑过去,就不容易表现出太极拳要求的劲别。因此,如感到自己很难再表现出劲别,就说明动作已加得太快,应调节运动速度,这也是由慢转快的标准之一。

  上述两点,乃是由慢转快的两个标准,有了这两个标准,就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掌握由慢转快的时间和条件,使运动的速度恰到好处地由慢转变为快。

  所谓快,不是将太极拳全部动作均改为快动作,而是在每一个拳式的开合中,转关折迭处都要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地表现出留恋缱绻和绵软的慢动作来。因此,快,仅是圆转向方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加速运动是八门劲别产生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加速力,就无法表现出四正和四隅的景别,也无法适应动急则应急的要求。

  太极拳的发劲,就是利用这种加速过程而实现的,在开中寓合和内劲曲蓄条件下,当达到目的物附近时,突然如弓弦脱扣似地一振而发,把内劲在短距离内发出去。武术家把这称做“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