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大师 紫砂大师谈紫砂壶创作与鉴赏
对于爱好紫砂壶的人来说,都喜欢收藏大师们的作品,但是你对紫砂壶大师有多少了解呢?是不是我们就认识常听别人说的那几位大师啊?其实紫砂壶大师也是非常多的,下面就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大师的故事吧。
目录
3、紫砂大师张顺法的故事 4、李昌鸿谈紫砂壶鉴赏
周胜平的一壶一世界
宜兴紫砂传承经典,经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取出尘风骨,与天下共享风雅,自北宋以来历经千载。品渊明诗,饮陆羽茶,一壶在手,天心月圆,华枝春满。如今的紫砂壶,俨然已成为天下雅士精神情绪的载体,丰富着世人的生活。昔日这一小众文人雅士的赏玩之物,如今已成为了普通百姓争相投资与收藏的新宠。千百年来,紫砂这一绝世独立的艺术瑰宝,造就了无数制陶名家,在这灿烂星河中,有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值得世人去关注,他就是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周胜平先生。
周胜平1964年出生于制陶世家。他打小聪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祖辈、父辈年复一年的做壶氛围中长大。1981年,在他人眼里很会读书的周胜平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这个自称为“做壶佬后代”的学生,在求学的同时,在诗、书、画、印上狠下苦功,为今天的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1984年,周胜平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出生地,亦是被人们称之为陶都中的陶都——丁蜀镇,在镇中学担任教学工作。此时的周胜平,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一颗谦虚好学的赤诚之心,像是一颗良种遇到了适宜的土壤,开始茁壮成长。教学之余,一头扎进钻研制作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当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地,制壶艺人不计其数,但真正的大师屈指可数,肯于吃苦钻研的周胜平被宣兴紫砂壶邵大亨第五代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邵洪范收入门下,专攻传统壶型工艺制作。这一做就是10年。1995年,好学的周胜平考入同济大学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班,攻读硕士。有了10年制壶经历的周胜平,面对崭新的理论知识,如饥似渴地钻研,在学中悟,悟中学。他的刻苦钻研精神一直被一个人暗中关注着,这个人就是他的导师朱恒夫,看着自己的学生如此之好学,他的导师经常以和周胜平交流为名教他功夫,指点迷津。2000年,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周胜平被宣兴紫砂实力派大师施小马相中,成为其入室弟子,跟着施大师又是10年的潜心学习,终成大器。2010年,潜心钻研紫砂壶制作工艺近30年的周胜平获得了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
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周胜平这个曾经被壶界泰斗顾景舟大师赞许道:“这个细佬肯吃苦,肯钻研,有出息”的学生,真的是有出息了。他集制壶工艺所需的诗、书、画、印等技能于一身,加之他是学习中文专业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成语典故的掌握及对《易经》的研究,对儒、释、道三家的综合运用,使的他的作品构思巧妙,思想深邃,引人注目,以致于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金、银奖。
紫砂大师张顺法的故事
自古茶不离壶,而壶则是紫砂为上。宜兴红茶和宜兴紫砂相得益彰,携手从明朝一路走来已经五百多个年头。
宜兴紫砂,向以其特有的纯净天然的文化内涵和工艺形象,让所有爱茶人折服,文人倾倒。宜兴紫砂,价同金玉,又胜过金玉。明人周高起就曾在《阳羡茗壶系》感叹: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宜兴的“五色富贵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宜兴人,历代名师辈出,直至今日,紫砂技艺更是日趋完美,精妙臻美。
张顺法就是其中至为优秀的一位,虽然他的祖上并非名声显赫的制壶大家,因为爷爷和父亲都以陶为业,生长在这种环境,自然耳闻目染地接受了陶艺的熏陶。19岁那年,他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紫砂大家李碧芳为师,踏上了紫砂艺术之路。
恩师李碧芳的悉心教导,为他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李碧芳是现代宜兴紫砂名家朱可心的得意之徒,技艺全面,工艺娴熟。她所制的壶运线流畅,寓古朴、端庄清秀于一体,形神气韵兼备。张顺法从恩师身上得到最深切的教诲,就是创作必须来自生活,同时又不能拘泥于生活素材,才能使作品蕴含丰富的意味。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这个理念一直陪伴了张顺法三十多年的刻苦研习,厚积而薄发,他的作品逐渐被认可,作品“六方牛盖壶”、“浪击壶”、“云肩如意壶”、“二泉壶”和“茗香壶”等作品先后斩获各项大奖,作品也在港台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已是*工艺师的张顺法,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年只创作两件作品,目的还是少而精,有些作品甚至还要数年的酝酿才能完成。在他看来,必须是完美体现自己的构思,使创作理念得以立体呈现,再加上藏家和社会的认可,这样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张顺法认为: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精、气、神三个要素:精是指工艺的精致细腻;气,即气质,壶艺所内含的本质的美;神即神韵,令人意会到美的韵味。能在这几个方面融会贯通,才能算得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
张顺法所作的壶,充分表达出一种解读整齐的律动,合理协调了各种造型因素的关系,运用得当,强调局部服从整体,个性融于共性,以达到整体之美。成功的创作首先必须要抽象,取之于具象,而又提炼于具象。过于拘泥于具象,则会限制了想象的空间。其次,成功的创作又应该是有新意的,里面蕴含着气度和韵律的把握,整体结构的协调,同时又能把各色紫砂泥的颜色和质地都充分展现,不一定要追求妍丽的色彩,而表达出平朴高远,才是紫砂壶不可言传的奇妙之处。
张顺法的紫砂壶创作,包括了五个阶段。首先是构思,在头脑里不断对创作设想进行否定和完善,然后将想法付诸图纸,在纸上用线条予以表达。先制作一个小的实样壶,从平面的图纸转化为立体的表现。烧制完成,更要观察整体的形态,看自己的设计理念是否在形式上全部到位。因为紫砂壶除了艺术上的观赏价值,优良的使用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都是必须考量的。最后才是泡茶进行总体的检测,这样创作一把壶要经过五次以上的逐步修改和提炼,才能最终定型。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紫砂艺术作为世界独有的中国属性的艺术,与同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书画有着同工异曲之妙,既严谨又有无限的审美意趣。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代得清楚清晰。张顺法深谙多样与统一是构成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所以极其注重大小、方圆和宽窄之间的形的变化,在布局上又强调呼应、虚实和开合的变化,适度变化协调。在张顺法看来,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也应符合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淡泊和平,超世脱俗”。
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年轻人更趋向于眼前利益,比如获取一个证书,或者靠做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静下心来去下苦功。而这一切在张顺法看来,实在是忧心的,更是无奈的,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每一把壶,不断求精求进,让每一件作品对得起收藏的人,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善于创新,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张顺法壶艺创作的最显著特色。任何艺术的创作其实都是一种表达,他创作的“二泉壶”,就是他这一特色的唯美体现。该壶的形式颇为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扁圆的壶身温润饱满,壶嘴有两个孔,以点染“二泉”之意。倒茶时两孔同时出水,似两股泉水,仿佛流淌出美妙绝伦的“二泉映月”的韵律,最终“二泉”的出水汇成一股,居然丝毫没有偏差,让人不由得惊叹!这把壶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这是对张顺法艺术创作的最佳认定。
林语堂曾经说过:捧着一把茶壶,可以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那么是否可以这么说,紫砂已深入张顺法的人生,如影相随,成为不能剥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中辛苦,张顺法实为陶醉其中?
另一折说的是,某县令得知大亨壶金贵,传大亨到衙门听命做壶,大亨不从,被衙役死打,皮开肉绽,仍不从;最后是某师爷从中斡旋,大亨勉强胡乱捏些泥团,敷衍应付,给县太爷下了一个台阶。
身怀绝技,就必得孤僻狷介吗?大亨愿意。他知道为此付出的代价,茕茕孑立,正好清净于心。
大亨的壶,全无甜俗之匠气,每一根线条都弥漫着诗书的清香。中国的文化,经卷浩繁,有人说那是一口酱缸,有人说那是黄金屋、颜如玉。大亨则用他的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了最形象的诠释。
江南的腰鼓,是属于妙龄少女的。那样的一种鼓,是盘在腰间的;每年的正月十五,乡场上是要闹元宵的。火树银花,鞭炮震天,腰鼓咚咚地敲着,随着少女们欢快的步伐跳跃,邵大亨看着是喜欢的。他要做一把壶,把自己的愉悦记录下来,他是一个感情内敛的人,什么都不会直说的。最早见到仿鼓壶的人,是一个痴爱大亨壶的收藏家,苏州大儒吴大澂,他痴痴地说了四个字:骨肉停匀。是说壶?是说少女?原来大亨也是喜欢女人的,他喜欢的,是那种匀称而不失丰腴,饱满而决不臃肿,亭亭玉立而决不妖冶招摇的女人。她是素静安谧的,不是那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自然,仿鼓壶不是女人,但是,它记录了一个刚性男人的女人观,那份舒展与窈窕,风韵与神采,全被邵大亨融入了壶里,这是邵大亨从骨子里流出的对这个世界上好看女人的真诚倾慕。
邵大亨壮年早殇。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壶确实不多。三百年后,当时一位年轻的工艺师开始注意到他的作品,临摹他的作品,兀兀穷年,毕生孜孜于大亨。他晚年说:“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当年的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大师顾景舟。没有邵大亨便没有顾景舟。顾景舟还可惜地说,存世的大亨壶,远非大亨的代表作品;那些大亨用生命铸造的辉煌砂壶,早已随着大亨远遁了。他的上袁村的一位小老乡、被人们称为20世纪紫砂一代宗师的顾景舟这样写道:“从格调上来品评,大亨传器一改盛清阶段宫廷化的繁缛靡弱之态,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深到。成为陈鸣远之后的一代宗匠。”
那么,邵大亨真的可以学?杜诗韩文颜字真的可以学?可以,但只能是形式。生命的涵养与活力,只能靠自己,即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庄子所谓“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更悲观些,或许自己也无能为力,因为不管是儒是道的养气之法非禀赋极高者绝不可学,也绝学不成。凡庸之辈若不自知,梦想沟通人天、吸纳灵气,结果只能是徒劳而成笑料。或许率性不成而成恣肆,丰厚不成而成笨拙,灵巧不成而成轻浮,豪放不成而成粗鄙。最后,我们只能默默期待如顾景舟这样拥有厚实而蓬勃生命活力的人在邵大亨之后出现,因为天才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