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通过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出生以后的4-7天身体上发生黄疸,一般情况下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没有贫血或者是溶血发生。判断母乳性黄疸的方法是从症状入手。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婴儿在食用母乳以后所发生的特殊型病理性黄疸。因为在母乳当中含有的孕二醇激素可能会将新生儿肝脏当中的葡萄糖醛酸抑制其转移酶的活性,这会促使血液当中的胆红素无法及时代谢与排泄,当浓度不断升高以后,便会发生母乳性黄疸。

  判断母乳性黄疸的方法是通过观察症状来明确,母乳性黄疸患者胆红素可能会达到256.5~342μmol/L,其中以间接胆红素发生升高为主,母乳性黄疸在发生以后,女性在喂养婴儿后的4-7天身体会出现黄疸,到2-4周黄疸会达到高峰。母乳性黄疸持续的时间在3-4周,在第2个月以后可能会开始逐渐的消失,少数母乳性黄疸人群可能会延至10周才可能逐渐消退。当处于母乳性黄疸期间,如果女性停止喂养孩子3-4天,身体上的黄疸症状可能会逐渐的缓解,胆红素也会下降一半。新生儿在发生母乳性黄疸以后,身体状况较为良好、生长发育也会比较正常。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合理的喂养和护理

  当人们的身体在明确是母乳性黄疸以后,可以先不停止母乳喂养,可以遵循少量的多餐喂养,再按照顺时针给腹部按摩来增加肠胃的蠕动能力,平时可以多晒晒太阳帮助改变间接胆红素结构。当胆红素在超过15mg/d时可以暂时的停止使用母乳喂养作观察处理。

  2、光疗

  母乳性黄疸在发生以后,人体内的胆红素在达到20mg/dl时,可以采取光疗的方法治疗,正常情况下不用白蛋白或者是血浆来治疗。

  3、支持疗法

  母乳性黄疸人群在生活中要注意身体保暖,避免着凉,在饮食上要增加热量、营养等摄取,预防身体发生感染,防止加重黄疸症状。